穿军大衣不穿羽绒服,对工作不满意却不辞职,年轻人被什么限制了
发布时间:2025-02-09 09:45 浏览量:10
文 | 南柯归洵
编辑 | 南柯归洵
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既是疫情解封之后的第一个冬天,也是独特的双春年。
不过还有20多天的时间,我们就要步入2024年,在新年到来之前,社会上却出现了一些怪象。
这些现象的出现,基本上都与往年这个时候大不相同,甚至有一些是与之前完全相反的。
新年即将到来之时,出现了什么样的奇怪现象?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逆时尚潮流
人们常说时尚是个轮回,这句话还是挺有道理的,最近的一些时尚,确实有一些时间逆转的风格。
虽然不少专家都说今年是个暖冬,但这并不妨碍冷空气的突然到来,在各地迅速降温的时候,大街上就是想了一股逆时尚的潮流之风。
在寒潮到来之时,人们选择的抗寒衣物不是羽绒服,而是军大衣与花棉袄,站在大街上,居然还有种穿越到了十几年前的错觉。
这股逆时尚潮流之风是从最先降温的东北传到了全国的,当时黑龙江的风雪冲上了热搜,速冻般的降温让大学生全都拿出了自己最抗寒的衣服。
不少大学生在分享雪景的同时,还顺带着分享了自己的严寒中的穿搭,不过与以往年轻人展示时尚不太一样的是,他们的镜头中,几乎全是军大衣与花棉袄。
其实最初“整活”的也就只有几个男生,因为实在太冷,但网购的衣服还没到货,他们就在学校附近的市场买了几件军大衣。
这几个男生穿着军大衣出门的时候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不过有几个兄弟陪着,就算是“丢人”也是大家一起,没什么好怕的。
几人没想到效果竟然出奇的好,不仅走在路上回头率非常高,而且军大衣保暖性能根本不是一般的衣服能比的。
于是越来越的男生选择购买军大衣,校园中放眼望去,至少有一半的男生穿着军大衣去上课。
男生们的视频风格以朴实为主,不过一向“精致出街”的女大学生们,在追求保暖的同时,还要兼顾美丽。
军大衣在这一点上显然不够,于是女生们就将目光放在了老年人常穿的花棉袄上,你还别说,年轻的脸庞配上传统的花棉袄,确实有种不一样的美。
于是女大学生们成群结队的扫货,几乎也是人手一件了,除了保暖与美观,最让大学生惊喜是这些衣服的价格。
军大衣这么大件的厚衣服,也就百十来块,女生的花棉袄就更便宜了,基本上都是几十块钱就能拿下,几个人一起买甚至还能再便宜。
有人认为这种,军大衣和花棉袄能够打败羽绒服的逆时尚潮流,是现在的年轻人出现的消费降级的现象。
但究竟是消费降级,还是商家想要将消费者当傻子,其实所有人谁心知肚明,寒流席卷而来的时候,想要趁机大赚一波的商家不在少数。
现在一件普通的羽绒服动辄就要上千块,一些比较有设计感的价格更贵,而那些知名大牌也都是我们寻常人能够消费的起的。
上千块甚至几千块的羽绒服大行其道,可现在的年轻人哪有这样的消费能力?
别说是现在,回望过去展望未来,不论是大学生还是刚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能够轻松拿出几千块买件衣服的又有多少人?
选择军大衣与花棉袄,不是什么逆时尚,更不是所谓的消费降级,而是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清醒了。
他们不会盲目追求品牌,不会轻易踏进消费陷阱,他们做出的选择都是最适合自己的,不会被资本家裹挟着打肿脸充胖子。
他们才是最能够接受审美多元化的一代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传统文化,军大衣与花棉袄在他们眼中不是老土,而是独特的复古潮流。
“逆时尚潮流”其实只是一个微小的现象,这并不奇怪,因为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年轻人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
年轻人选择军大衣花棉袄不选羽绒服是因为价格,但衣食住行另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是,却出现了降价也没人买的怪象。
现在已经是今年最后一个月了,农贸市场的行情究竟好不好,就看最后这段时间的“一哆嗦”了。
往年一到了年底的时候,鸡鸭鱼肉蛋奶蔬菜几乎就没有不涨价的,可今年这情况,还真是有些不一样。
从最近的肉类和蛋类的平均价格走势来看,截止到上个月底,几乎所有的商品都在降价。
羊肉的价格降幅为5.5%,却已经是降幅最小的商品了,鸡蛋价格降幅为15.3%,牛肉的降幅也在7.5%左右。
价格降得最厉害的就是猪肉,这是全国老百姓最常吃的肉类,降幅却能够达到将近40%。
不仅仅是菜市场和超市里面的猪肉不断降价,就连生猪的价格也一直都比较低迷。
这几年的养殖业也一直都比较大,因为零售价一直上不去,但养殖成本却因为大环境在不断上涨,导致养殖户几乎都是在苦苦支撑。
今年也就七八月的时候,肉类的价格回涨了一些,但并没与持续多久,养殖户们都盼着年底双节的时候脱离困境,但市场的消费意愿并不高。
市场低迷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就是大环境的改变让不少人的收入减少,但各项支出譬如车贷房贷以及孩子的学费并没有变化。
这就导致大部分人能够自由支配的钱变少了,消费能力自然在下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供大于求。
生猪的供应非常充裕,但市场的需求量并没有上升,因此价格自然就上不去了。
说起市场上的消费水平降低,就不得不提现在有很多人对于自己工作的态度。
如今抱怨工作不满意的人越来越多,但奇怪的是,真正离职的却没有几个。
选择就要承受
成年人生活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无奈,每次做出的选择都可能是蝴蝶效应的开始,这样导致大部分人不会轻易做出比较大的改变。
生活不是一条直线,因此权衡利弊的时候,也会被不一样的选择影响,毕竟谁都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正是因为做选择不仅仅是当下的改变,更会影响未来,而每个人都只能自己为这个选择承担后果,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被限制住,不愿意主动迈出新的一步。
就像现在互联网上提起职业和工作,铺天盖地的都是吐槽与抱怨,但现实生活中,能够完全表达自己意愿,甚至决定辞职换新工作的人少之又少。
不同的人对于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但无非也就是是三方面,钱、别人、自己。
首先就是钱,很多人对工作不满意的根本原因就是钱,拿着不高的工资,却承受着别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他们将不高的工资称为“窝囊费”,觉得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既没有实现财富自由,又没有过上心仪的生活。
第二点是工作中接触到的别人,也就是同事、领导或者客户,普通人的日常,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
一个人经历什么,跟他遇到了什么样的人关系是非常大的,要是跟同事关系不好,领导也不器重,或者遇到了奇葩的客户,那工作确实是一件比较烦人的事情。
最后就是自己,工作与事业是几乎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很多人都渴望拥有事业,但最终也只是做着百无聊赖的工作而已。
这让他们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面对工作的时候没有热情、提不起兴趣,更没有向前冲的激情。
可现在的大环境就是这样,疫情之后,很多人别说是事业,就连个像样的工作也找不到,他们想要努力,却又无力改变现实。
工作让人煎熬,可没有几个人能够像甩手掌柜一样说走就走,因为大多数人根本没有能够让自己随心所欲的资本。
普通人能够靠自己的双手养家糊口都需要拼尽全力,现实的残酷让他们根本不敢冒险,万一尝试了新的却没有成功,只能让自己陷入更难的境地。
因为这个世界上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没有强硬的后台和背景,别人唾手可得的东西,自己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谁不想要任性一次,过上向往的自由生活,可已经在自己岗位上蹉跎这么久,产生的“沉没成本”也已经非常高了。
这个所谓的“沉没成本”简单举例,其实就像是你买了一张戏票,看来一部分之后你觉得不好看,但要是起身就走,实在有些可惜。
那些抱怨自己工作不如意,但却一直没有任何下一步行动,只是不断释放负面情绪的人,多半是因为这个原因。
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并不是真的讨厌自己的工作,而是讨厌长久的付出看不到任何成果。
哪怕已经拼尽全力了,但最后的结果仍差强人意,与其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如就地躺平,安于现状总比瞎折腾要好。
与其说这些现象奇怪,不如说时代在变化,马上就要到2024年了,我们应该明白,尽人事听天命。
不要揪着不切实际的目标狠抓不放,但更不应该就这样放弃,不论是经济方面还是心理方面,我们应该注意的点还是非常多的。
与其感叹社会怪象,抱怨世事无常,不如放平心态做好自己,想要的东西要努力,实在得不到的也不要勉强。
没有什么东西会无缘无故的为你奉上,但也没有白付出的努力,或许当下没有见到成果,但这些努力,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以另外一种方式回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