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熟:“智改数转” 传统产业创新“出圈”

发布时间:2025-04-02 14:03  浏览量:4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汪宏胜) 走进位于江苏常熟的波司登智能化工厂,“智”造体现在每一个生产环节。工人们只需将布料放在指定位置,机器就会进行自动缝纫;自主研发的充绒系统将充绒误差控制在0.01克以内,配合超声波封口技术,杜绝了搬运过程中的漏绒风险;智能吊挂传输系统上,袖口、衣领等“零部件”在链条上“轻盈飞舞”,精准送到各个岗位工人面前,高效完成缝制。

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关键生产环节自动化程度超过90%,效率比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提高30%。

以往,打造一款设计复杂的服装,或需历经数百道精细步骤。在此过程中,产线上的班组长凭经验调配资源,遇到问题再调整,效率很难稳定。现今,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服装制造也不例外。从剪裁至出货,各环节皆由智能系统预先规划,部门间协作无间。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通用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智能化决策支持和数字化平台优势。波司登通过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将“业务数据化、数据智能化”融入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实现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数字化“研产供销服”全链路协同,精准匹配市场需求,引领纺织服装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波司登AI企划端开发效率大幅提升,从每人出款1件需15 - 20天,提速至每人每天可出款1000件。2024年,首款由实验室人工智能技术设计的“波司登单壳冲锋衣”产品量产落地,以波司登经典数据库为起点,展开款式裂变,智能调整色彩、图案、面料、款式,最终确认样品。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设计效率,服装的头样开发时间从100天缩短到27天。

今年2月,波司登集团《大数据驱动的自适应服装智能工厂》项目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并获省委、省政府授牌表彰。

来到苏州片刻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械声轰鸣。充满创意的包包、纸巾盒、抱枕、鼠标垫等产品源源不断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并在24小时内打包发往客户手中。眼前这一切,要归功于企业自主研发的“小单快返”生产流程。客户在网上下单,系统自动抓取,计算分析后将数据派送到各条产线。随后,智能定制产线能迅速完成印刷、裁剪、缝制、充棉、包装等一系列环节,实现对定制产品单件流的快速反应。

如今,在“智改数转”浪潮中,常熟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纺织服装产业正向外界展示着新的勃勃生机。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