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梦碎!郎酒失算背后

发布时间:2025-04-30 23:07  浏览量:2

在赤水河左岸的郎酒庄园内,一座斥资200亿元打造的“世界级酒庄”正在书写其宏伟篇章。

天宝峰的储酒陶坛、金樽堡的万只陶库、千忆回香谷的高山峡谷,这些以“时间换品质”的符号,本应成为青花郎高端化的的竞争壁垒。

然而,这座试图以“庄园酱酒”概念重塑品牌势能的庞然大物,却难掩其核心产品青花郎的市场颓势。

2024年青花郎实际成交价跌破800元,电商平台零售价腰斩至734元,与其1499元的官方定价形成刺眼反差。

如今,青花郎曾经的千元价位目标已然落空,要站稳高端定位,其品牌升级之路任重而道远。

文 | 罗吉

2017年,郎酒将青花郎推至“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的高位,通过借势茅台的营销策略撬动高端市场。广告攻势下,青花郎知名度飙升,2018年广告投入高达30亿元,与五粮液持平。

此后三年,郎酒六次提价,硬生生将青花郎零售价从千元推至1499元,与飞天茅台官方定价形成直接对标。

然而市场反应并不理想, 2023年青花郎京东自营店实际成交价已回落至1014元,部分经销商进货价甚至低至860元,价格倒挂已成常态。

“价格倒挂的本质是品牌势能不足。”郎酒董事长汪俊林曾坦言,青花郎在高端消费场景中仍需进行价值阐释。这一反思背后,是郎酒对标茅台八年战略的实质性失利。

市场数据揭示出青花郎面临的核心矛盾,2017-2024年间,其建议零售价从1098元上调至1499元,但实际成交价长期在750-1000元区间波动,与飞天茅台的价格差距从1.7倍扩大至2.7倍。这种“定价泡沫”现象凸显了品牌定位的尴尬,消费者认知仍将其视为“次高端替代品”,而非具有独立价值的高端品牌。

为冲刺IPO,郎酒在2021年前后向经销商大规模压货青花郎,导致库存积压问题。截至2024年底,青花郎渠道库存高达3-4个月,远超茅台1935的1.5-2个月。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其高端化战略的摇摆性,千元价位的高端白酒需具备价格坚挺与百亿体量双重标准,青花郎均未达标。

行业共识是,白酒行业千元价位段中,仅有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站稳百亿规模,青花郎的存在感始终游离于主流之外。

郎酒倾力押注青花郎的代价,是其次高端市场阵地的全面失守。

红花郎曾是郎酒的“势能源头”,2003年面市后连续三年冠名央视春晚,奠定次高端王者地位,2011年贡献郎酒半数营收。但2017年后资源向青花郎倾斜,红花郎逐渐边缘化,资源投入锐减。

与此同时,习酒窖藏1988乘势崛起,2010年习酒转向酱香赛道时,销售额不足郎酒五分之一,2020年销售额达58亿元,2023年突破百亿。而2024年红花郎仍在80亿规模徘徊,而习酒窖藏1988已突破百亿,反超成为次高端新标杆。

这正如波司登转向高端导致大众市场被鸭鸭抢占的案例,与郎酒的策略失误如出一辙,资源过度倾斜高端产品,却未培育次高端接棒者,若不能平衡高端野心与根基巩固,郎酒最终陷入“两头落空”的长期困境。

青花郎的困境亦折射出酱酒格局的剧变,茅台的全价位段覆盖,彻底打破了郎酒“高端突围、次高端防守”的幻想。这款2022年上市的茅台1935产品,凭借茅台品牌背书和渠道势能,700天即破百亿,直接抢占千元价格带。与此同时,茅台通过汉酱、台源酒布局次高端与百元市场,形成“通吃式”产品矩阵。

与此同时,2022年“脱茅”后,习酒凭借精细化运营快速崛起,君品习酒以“茅台基因+独立渠道”双轮驱动,2024年营收逼近青花郎,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青花郎与茅台1935的正面交锋中,品牌力与渠道掌控力的差距暴露无遗。


实际上,郎酒的救赎之路指向两个核心命题,庄园价值能否转化为品牌溢价?次高端市场能否收复失地?

郎酒庄园的“生长养藏”体系与端午制曲、三品节等六大IP活动,试图以体验经济重构消费者认知。2024年庄园接待超60万人次,但转化率存疑,消费者更愿为茅台1935的“茅台血统”买单,而非“庄园故事”。

早期以“中国两大酱香”绑定茅台的概念营销虽快速建立认知,却未能构建独特的品牌叙事。

2021年,郎酒转向“庄园酱酒”新定位,斥资200亿元打造赤水河左岸的郎酒庄园,试图以文化战略重塑高端形象。然而,这一转型被业内人士诟病为“葡萄酒庄理念的简单移植”。庄园并非稀缺属性,夜郎古酒等竞争对手亦推出类似概念,进一步稀释了这一概念的稀缺性。

2025年,郎酒启动红花郎产品迭代,推出龙马郎新品,并升级兼香产品线。但终端价格从520元跌至409元,显示品牌修复仍需时间。

当前,郎酒试图通过兼香赛道突围,提出“酱香高端、兼香领先”战略,但兼香型赛道亦非坦途,2026年兼香型白酒市场规模预计仅343亿元,且郎酒浓香基酒产能依赖外购,技术积累薄弱,转型前景不明。

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郎酒资产负债率与库存双重枷锁,截至2024年,其资产负债率长期超60%,库存商品价值占流动资产比例达35%。高杠杆与低周转的恶性循环,使其在行业“存量博弈”中愈发被动。

财酒思想

青花郎冲击千元价格带的失利,折射出白酒行业结构性分化的加剧。

白酒行业的竞争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郎酒亟需重新审视自身定位,是继续追逐存在泡沫风险的高端光环,还是深耕更具确定性的次高端与大众消费市场?

在茅台以全能选手姿态通吃市场,以及区域品牌凭差异化崛起的行业背景下,郎酒若无法实现品牌价值的高质量升维,将面临战略转型窗口期错失的风险。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