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58岁,没买过一件上百元的羽绒服,听到孙女的话,她决定回乡下

发布时间:2024-11-25 17:38  浏览量:3

明兰今年58岁,在儿子儿媳的小餐馆打杂,已经差不多6年的时间了。

明兰的丈夫老廖,也已经60岁,他不愿进城帮儿子打工,还在乡下种地,但他种出来的蔬菜和粮食,也是三天两头用三轮车送到儿子的烧烤店。

明兰的儿子阿胜,是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当时正是搞计划生育的严格时期,所以夫妻俩只生了这一个儿子,对他也是格外的疼爱。

阿胜从小调皮捣蛋,读书就不太用心,只读到了初中毕业,就再也不想去学校了。

明兰就儿子说:“条条大路罗马,既然你不想读书,那就去学一门手艺吧,天干难不倒手艺人。”

于是阿胜就去新东方学了厨师,拿了个毕业证,就跟着一群同乡去了外省打工,虽然工资不高,但是也能勉强维持他自用吧!

那时候,阿胜还是很心疼父母的,跟着师傅,第1个月挣了200块钱的工资,他就花了158块钱,给父母买了一床麻将凉席。

阿胜知道,母亲平时生活非常节约,夏天的竹席都睡了10多年,还没换过。

母亲看到别人家买的麻将席很羡慕,一直都想买,却舍不得花钱,所以阿胜就在自己拿到工资的第一个月,为母亲买回心心念念的凉席。

明兰和丈夫觉得挺欣慰的,儿子虽然没有大的能耐,但只要他孝心好就行。

夫妻俩都是肯吃苦的人,他们在乡下种了10多亩田地,不仅有自己家的,还有别人家闲置的土地。

老廖知道种菜比种粮食更能卖钱,就种了许多青菜,还有豆子,在豆子刚成熟的时候剥青豆卖。

明兰为了多剥青豆,经常一晚上都睡不到4个小时,老廖则天不亮用三轮车拉着菜到早市上批发,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但夫妻俩辛勤的付出也得到了不错的回报,明兰和丈夫每一年卖菜的收入都有7、8万元,加上平时生活也非常勤俭,他们家里的经济条件自然不错,在农村里也算是比较殷实的人家了。

所以在阿胜到了结婚年龄,该找对象的时候,前来给阿胜说媒的人也不在少数。

阿胜倒不是很挑剔,他直接就相中了邻村的姑娘小丽,小丽长得苗条清秀,皮肤白净,是年轻男子都喜欢的类型。

明兰却觉得小丽鼻头有些大,性格也有些乖张,并不是温柔善良的性格,恐怕以后不好相处。

但阿胜却说:“鼻头大,性子辣,这才是旺夫相。妈,你儿子也不是龙太子,你找儿媳妇也不要太挑剔了吧?”

明兰说归说,但她最终还是尊重了儿子的选择。

尤其是小丽娘家还有一个哥哥,这样阿胜和她结婚后,也不用面对以后所有独生子女家庭都要面对的忧虑,那就是小两口要供养两个家庭的两对父母,这点倒是让明兰很满意,儿子可以不用那么辛苦了。

阿胜和小丽结婚的时候,明兰和老廖拿出了58万元,一次性在县城里为儿子儿媳拿下了一套三居室,加上房子的装修和买家电,老两口又花掉了10万元。

幸好小丽家只要了6万元的彩礼,婚礼也是在乡下举办的,热闹却不铺张,也很合老两口节约用钱的想法。

阿胜结婚后,舍不得抛下新婚的妻子去外省打工,他就决定自己创业,和小丽一起在县城开一家夫妻餐馆。

阿胜的厨艺不错,加上小丽能说会道,他们的小店开张后,生意就上了正轨,还雇了两个人手帮忙。

明兰早到了退休的年龄,在早些年,她和丈夫都一次性在社保局买了保险,所以她满了50岁后,每个月就可以领养老金了,刚开始有1400多,到后来也有差不多2000块钱一个月。

其实明兰就喜欢住在乡下,和丈夫种点菜,安安静静地过日子,但儿媳妇生了孙女,她也只好去城里帮他们带孩子。

孙女刚刚5个月,儿媳妇就给孩子断了奶,把孩子丢给婆婆带,明兰心想,自己是孩子的奶奶,理应帮着带孙女,倒也无话可说。

她想把孙女带回乡下,这样也能帮老伴做做饭,因为老廖天天忙地里的活,根本没时间做饭,经常是城里带一袋馒头回去,就下着咸菜吃上一个星期,长期而往,他的身体怎么受得了呢?

但是儿媳妇却说:“在乡下长大的孩子,总也去不了乡下的穷酸味,我的女儿一定要在城里长大,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从小就像小公主一样洋气。”

明兰没办法,只能日以继夜地呆在小区里,精心照顾着小孙女,孙女很挑食,从来不吃新鲜牛奶,只吃奶粉,明兰只好去超市给孙女买婴幼儿奶粉。

儿媳妇说:“小孩子的胃很娇嫩,一定要给她喝好一点的奶粉,普通奶粉营养不全。”

小丽就带着婆婆,将她领进了母婴专卖店,告诉她应该买什么牌子的奶粉,明兰一看标价, 400多元一罐,她吓了一跳,忙说太贵了。

小丽就白了她一眼,说:“这是你的亲孙女,给孙女买奶粉你还嫌贵?”

从那以后,孙女的奶粉一吃完,小丽就让明兰单独去专卖店里买,因为她要忙餐馆里的生意,没有空闲。

但小丽又不说拿钱付款,明兰只好花销自己的养老金,一个月下来,她的退休金连孩子的奶粉钱都不够了。

她只好开口问儿子要,阿胜不以为然地说:“妈,家里是小丽在管账,你问她要就行了。”

明兰找小丽要生活费时,小丽却三天两头找借口,说店里要资金周转,让婆婆先垫付着。

明兰在儿媳妇面前碰了壁,她面皮薄,不好再开口,就只好翻出自己的存款,用于平时的生活开支,老廖平时卖菜的钱交给她,也都用于了儿子儿媳的小家庭。

就这样,老两口省吃俭用,恨不得把一分钱扳成两分花,好不容易将孙女供到3岁多,孙女终于上幼儿园了。

明兰就对儿媳妇说:“现在孙女读书了,你和阿胜可以抽时间自己接送孩子上学,我想回乡下去帮你公公种地了。”

小丽却说:“妈,你就留在我们店里帮忙吧,这样我们也可以少请一个工人,而且自己人也更信得过,反正你回乡下种地也挣不了几个钱。”

阿胜也劝母亲留下,他说:“妈,你年龄也大了,回家种地也辛苦,就留在城里帮我们接送一下孩子,帮我们店里采购一下食材就行了。”

明兰平时对儿子几乎言听计从,看到儿子也让她留下,只得断了回乡下的想法。

老年人瞌睡少,明兰每天都起床早,小丽就让她去早市采购餐馆里需要的食材。

每天早上6点多,明兰就骑着一辆旧自行车,驮了个箩筐,从小区里骑车去早市买菜买肉。

白天,她又在餐馆里帮着切菜,收盘子,洗碗,一直要忙到傍晚。

到孙女放学后,儿媳便让明兰去接孩子,孩子接到餐馆后,小丽便端出蒸肉、蒸蛋,让孩子吃好,吃饱。

明兰去了后厨洗菜,小丽便催促她:“妈,你也先把晚饭吃了,带着你孙女回家去做作业,你顺便把我们换洗的衣服洗了,把地也拖了吧。”

还没到晚饭时间,餐馆里只熬了一大锅稀饭,明兰每天的晚餐便只有稀粥,加上两块泡萝卜。

至于那些蒸肉、蒸蛋,儿媳妇说是要卖钱的,自己人应该节约一点。

在餐馆里吃员工饭,儿媳妇一直非常节约,有时候老廖给他们送菜来,明兰想到丈夫一个人在乡下,他不会弄吃的,就把餐馆里客人吃剩的蒸肉端出来,让丈夫在旁边桌上加点餐,补充营养。

老廖看到有肉食,就打了二两小酒,想好好享受一番,但这时候小丽总是不高兴,说公公土兮兮地坐在餐馆里,妨碍了她做生意。

明兰只好将剩菜剩肉用打包袋装起来,让老廖拿回家去慢慢吃。

有的人可能会说,客人吃剩的东西不卫生,应该倒掉才对。

可是为了节省,明兰经常将那些客人吃剩下一半的肉啊,菜啊,都用碗装起来,等着丈夫来餐馆时,将剩菜都打包回乡下,放在冰箱里慢慢吃。

当然,这并不妨碍儿子儿媳做生意,他们也就默认了。

不知不觉间,明兰在儿子的餐馆里,已经帮了他们六、七年,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忙完店里,还要回到儿子家里做家务,每天躺下睡觉的时候,明兰都感觉浑身疼痛。

她也不知道,自己这腰板还能坚持多久,这么多年来,她觉得自己就是儿子儿媳家的免费保姆,餐馆里的免费杂工。

她不仅没有挣到一分钱工资,还经常把她那一点养老金,都全部搭进去用。

明兰心里也有不满,但想到自己只有这一个儿子,夫妻俩一生的期望,不就是巴望儿子一家过得好吗?那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冬天来了,天气冷了,明兰早上去市场买菜,骑着破自行车,总是冷得簌簌发抖,她就想买一件保暖的羽绒服穿。

想到丈夫也天天骑三轮车卖菜,明兰就决定给丈夫也添一件新衣服。

下午有空的时候,明兰去逛了逛商场,她看到那些羽绒服都要卖好几百,贵的还要上千元,吓得她赶忙从商场门口退了出来。

她又去了做羽绒服的小裁缝店,这里的价位要相对合适些,但最便宜的羽绒服也要100元一件。

这些年,明兰给自己和丈夫买衣服时,一般都在菜市边上的老年服装店,买的衣服都是打折货,连冬天的棉袄、羽绒服都没有超过100元。

现在,明兰看到这家店里的样板羽绒服要100元,她还是觉得有些贵了,便回到儿子的餐馆,和儿媳妇说起她想买羽绒服的事。

阿胜在旁边插嘴说::“妈,买羽绒服应该去波司登啊,小丽都是去那里买衣服的。”

小丽瞪了阿胜一眼,说:“你爸妈天天都在干活,他们穿波司登的衣服,像是干活的样吗?”

明兰并不知道波司登是什么牌子,应该是很贵的衣服吧?

她正在猜测着,小丽就热情地开口说:“妈,我在网上给你和爸买羽绒服吧,网上的衣服比较实惠。”

明兰连声说好,没过几天,小春在网店给公公婆婆买的羽绒服就送到了,两件衣服都是黑色的,长短刚好能包住屁股。

明兰连声说好,黑色耐脏,很适合他们这个年龄穿,而且价格也让明兰觉得很实惠,一件羽绒服才49元,儿媳妇说是直播间打折买的。

明兰就给了儿媳妇100元钱,儿媳妇也收下了,明兰开心了好几天。

她想:看来以后她和丈夫的衣服,都应该让小丽在网上帮他们买,可以节约不少的钱。

又过了几天,明兰进儿子儿媳房间里打扫卫生, 8岁的孙女跟在她后面玩,小姑娘突然从衣柜里翻出一件长款的灰色羽绒服。

她神神秘秘对明兰说:“奶奶,这是我妈妈给我外婆买的衣服,好看吧?妈妈说天气冷了,我和妈妈一起到波司登店里帮外婆选的。”

明兰“哦”了一声,没有细想,孙女接着说:“奶奶,你知道吗,这衣服可贵了,要卖2000多元。”

明兰不相信地说:“有那么贵的衣服吗?”

孙女马上把羽绒服抱到明兰跟前,大声辩解道:“奶奶,你自己看,吊牌上写着价格呢!”

明兰瞄了瞄孙女递到她跟前的吊牌,2400元,她心里顿时沉了下去,问道:“这是你妈妈买给自己穿的吧?”

孙女摇摇头,又从衣柜里抱出一大堆羽绒服,说:“这件才是妈妈给她自己新买的羽绒服,2300元,还有买给我外公的,1600元,妈妈说等忙空了,星期天就给外公外婆送回去。”

明兰心里不舒服,问道:“你爸妈没有给爷爷奶奶买吗?”

孙女说:“爷爷奶奶干的是粗重活,没必要买贵的衣服穿,妈妈不是这么说的吗?”

明兰突然就感觉很心酸,自己和丈夫为这个家变牛变马,没吃过好的,没穿过贵的,她以为儿子儿媳都会记在心上。

但儿子儿媳心里,何曾有过他们的存在呢?儿子没结婚前,他都还能记着父母,结婚后,他就跟着儿媳一边滚了。

现在,小两口只知道孝顺亲家,自己和丈夫买件49元的羽绒服,儿媳妇都要收钱,她可曾想过,公公婆婆为他们倾其所有的付出,没有得到他们的任何回报啊!

明兰一下就想明白了,她一直呆在儿子儿媳家里,永远给他们当免费长工,又能换回什么呢?

自己还不如早点回乡下去,和丈夫好好过日子,一日三餐可以悠哉悠哉地做饭炒菜吃,安安静静地享受慢生活。

闲时种种菜,拔拔草,劳逸结合,到他们这个年龄,应该先顾着自己的身体,用自己的养老金和存款,好好安排余生了。

为儿女付出一切的父母,到头来没有多少能够感恩孝顺的孩子,现实都如此吧?

明兰开始回房间,收拾自己的衣物,明天她就准备回乡下去养老了,不管儿子儿媳怎么挽留她,她也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决定。

这些年,她和丈夫都活得太憨了,一心只为着儿子家里,付出他们所有的劳力和财力。

今后,他们夫妻俩也要学会享受生活,敢于尝试贵一点的羽绒服,不要把自己的人生标准,一直限制在100元以下。

你觉得,明兰醒悟得还算及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