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嫂卖菜还债十五年,昨天我去摊位找她,一位外国人递给我张名片
发布时间:2025-02-26 17:42 浏览量:3
我们这条街上的菜市场不大,一溜排开的小摊位,大嫂的摊子在最靠里的角落。冬天的时候,阳光照不到那个位置,她就缩在羽绒服里,手里握着一个装热水的矿泉水瓶。十五年了,风雨无阻。
其实大嫂原本不是卖菜的。听老街坊说,她以前在镇上开了家不大不小的服装店,生意还算红火。但是十五年前的那场意外,把一切都改变了。那年腊月,大嫂的丈夫去深圳进货,遇上了传销组织。等到发现的时候,不仅把店里的钱全搭进去了,还借了高利贷。后来人没回来,只留下了五十万的债务。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是大嫂常说的一句话。她把店面转让了,又把房子卖了,还是不够。于是她开始卖菜。
记得她刚来菜市场那会儿,手都是抖的,分不清韭菜和韭黄。老李头看不下去,手把手教她称重,教她挑菜。“豆角要挑嫩生生的,黄瓜要选小籽的,茄子要捏着软和…”现在想来,那些日子里,街坊们都在默默帮她。
去年夏天那场暴雨,把她的塑料棚子都刮跑了。我们几个凑钱要给她换个铁皮的,她愣是不要。“能遮住菜就行,破棚子还能落灰,显得菜新鲜。”她倒是会算计。
说起算计,大嫂确实精明。每天凌晨三点半就去批发市场,挑最新鲜的菜,又便宜。街坊们都说她的菜新鲜,价格公道。渐渐地,生意越来越好。但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的。
有一回我去买菜,看见她在数钱。一张张整整齐齐码着,都是起了毛边的旧钞。她说这是要还债的,每个月固定还一部分。我问她还有多少,她算了算说:“还差十来万。”
她的女儿今年该上大学了。前几天我去摊位找她,想问问报考的事。可是摊位上只有几筐蔫了的白菜,人没在。旁边王婶说她今天一早就接到个电话,急匆匆地走了。
我转身要走,突然有人叫住我。一位穿着笔挺西装的外国人,操着生硬的中文问我认不认识卖菜的陈师傅。那是大嫂的名字。
他递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印着”新加坡金鑫投资公司”。原来他是来找大嫂的弟弟——那个当年陷入传销的人。这些年,他在新加坡重新开始,做了点小生意,总算有了起色。最近找到机会回来,就是要还清姐姐的债。
“她不知道我回来。”男人递给我一个信封,“这里是六十万。麻烦您帮我交给她,就说是一个老主顾提前预付的菜钱。”
我拿着信封的手有些发抖。外国人说,大嫂的弟弟这些年一直在默默关注着家里。知道姐姐卖菜还债,知道外甥女要上大学。他说欠债的是他,不该让姐姐替他还。
昨天,我又去了菜市场。大嫂的摊位收拾得特别整齐,菜都是新进的。她蹲在那里挑豆角,嘴里哼着走调的歌。塑料棚子还是老样子,但阳光透过破洞照在她脸上,笑容格外明亮。
我问她是不是有什么好事。她神神秘秘地说:“昨天碰到贵人了,给了笔意外之财。”
“那你打算干什么?”
她指了指角落里的旧秤:“换个新的,这个都不准了。”顿了顿又说,“剩下的钱还债。”
“那闺女上大学的事?”
“慢慢来呗,日子总会好起来的。”她把手在围裙上蹭了蹭,“来,我给你挑几个新到的小番茄,可甜了。”
我望着她的背影,突然明白为什么那个信封里是六十万。大嫂弟弟不只是还债,还给妹妹留了学费。但他了解自己的姐姐,知道她一定会把所有钱都用来还债。
菜市场依旧热闹,大嫂的摊位前排着长队。她还是那个麻利的卖菜大嫂,只是眼角的皱纹舒展了些。她说日子会好起来,其实日子早就在她的坚持里,一天天好起来了。
至于那张名片,我一直留着。有时候走过菜市场,看见大嫂在灯下数着起了毛边的钞票,就在想:等到某一天,等到她还清所有债务,我就把那张名片给她。
到那时候,我大概会说:“大嫂,那个预付菜钱的老主顾,是来自新加坡的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