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社会精英,为什么都认为真正的胜利在中途?

发布时间:2025-07-22 11:28  浏览量:1

作者|张成

编辑|江淼

“通过我的不断完善,能够长久参与跑步这项事业。同时能够帮助更多热爱跑步的人们,让人们在运动中没有伤病,让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7月12日,在这场由Saucony索康尼与TEDx外滩联合举办的2025年度大会中,中国极限马拉松第一人陈盆滨的一番话,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也揭开了大会主题“胜利的半程路:中途智慧”的深刻内核。

“了解得越多,感受到的未知也越多。”这是演讲者们不约而同提到的一句话。当年轻人还在为种种未知而感到焦虑时,8位精英演讲者们将聚光灯下的光环隐藏在幕后,在略显内敛的叙述中,通过他们的故事折射出对胜利的从容定义。

真正的胜利,发生在“中途时刻”

从一个沿海地区的普通渔民,到踏上世界最荒凉赛道的极限跑者。很多人目睹了陈盆滨一次次“打卡”极限马拉松路线之后,都怀疑,他的体能是不是超人?

但直到真正踏上极限马拉松的旅途,陈盆滨方才意识到,体能只是入场券。

面对陌生的沙漠、复杂的装备规则、经验丰富的国际对手,已经30多岁的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像个闯错房间的孩子。

2009年,在法国举行的环勃朗峰耐力赛上。“当海拔从1000多米上升到2000多米时,因为用力过大,左脚外侧突然开始浮肿起来,然后一下子就被对手拉开了,跑下去的时候左脚很凉,后面的对手一个一个超过我,让我心里非常难受。”这次700多人参加,有400多人完赛的比赛中,陈盆滨排名第27名。但此后这次伤病对他的影响,一直持续到2012年。

这是极限马拉松带给陈盆滨的第一个真相:极限马拉松不是单靠体能完成的,它是一场关于判断、节奏和意志的深度博弈。

“之后我到稻城亚丁去训练,在训练中我感受到了高原反应,也感受到在4700米的海拔上,我还是能跑。这些环境我之前不熟悉,没有亲身经历过,去了之后才能明显感受到。”陈盆滨说。

这也让他在2018年的美国273公里越野赛中更加从容。“当时跑出29公里之后,发现处在第二名的西班牙选手竟然飞快地朝我追了过来。但仔细思考之后我没有选择加速。因为你不需要按照别人的能力去跑,蛮干就是把自己搞崩了。经历过高原训练之后,我就可以在不可控的环境中掌握更多可控。”

在接受《凤凰WEEKLY》采访时,陈盆滨一直在重复的一句话是,在半程之中,最大的感悟是半程知识。

“任何事情在刚开始的时候,你都认为自己能力很强,但是到了半程之后反而会觉得我不行了。这不是真的不行,是你在半程阶段感觉到了知识是永无止境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增加,发现的未知也越来越多,进而感受到自己越来越迷茫。”

这也是陈盆滨去南极参加极地马拉松之后最大的感悟。“去南极参加比赛之前,我也是一片迷茫,不知道这100公里的极限马拉松该怎么去跑,也不知道装备该怎么携带,甚至不知道身体会不会出汗。”

从衣着,到跑鞋,再到护目镜、雪地环境、极地气候,许多未知都充斥在陈盆滨备战南极极地马拉松赛事的过程中,“去南极,往往要穿保暖效果特别好的羽绒服,但是跑起来理论上身体又会发热,又要考虑羽绒服被汗水打湿之后,保暖性能会不会下降,包括什么样的鞋子能适应南极的地理环境等等。在了解了这些知识,解决了这些未知之后,我才会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应的准备。”

真正的胜利与智慧并不发生在终点,而是一次次“快坚持不下去”的中途时刻。在陈盆滨看来,这不是压迫,而是打破知识边界,增加认知,赢得下一场胜利的契机。

用幽默的心态,

主动将自己扔进未知

喜剧演员土豆也把人生中的半程时刻视为对自己最大的转折和塑造,而离开家乡到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