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故事 ,家长不在跟前 的成长
发布时间:2025-07-26 19:53 浏览量:1
《灶台上的光》
小宇第一次自己生柴火时,火星子溅到手背,烫出个红印。他没哭,盯着灶膛里明明灭灭的火苗,像盯着千里之外的父母。
那年他九岁,老屋的灶台比他高一个头。奶奶关节炎犯了,弯不下腰,爸妈在深圳的电子厂赶订单,电话里总说“下个月就回”,这话从春末说到了秋凉。
清晨五点,天还蒙着层灰蓝,小宇就摸黑爬起来。灶膛里的柴是前一天放学捡的,枯树枝带着露水,不好引燃。他蹲在灶台前,鼻尖快碰到柴火,打火机“咔嗒”响了十几下,终于窜起一小簇火苗。火舌舔着湿柴,冒出呛人的白烟,他眯着眼咳嗽,眼泪和烟混在一起,倒比被烫时流得凶。
早饭是白粥配咸菜,他盛给奶奶时,粥里还漂着几粒没煮烂的米。奶奶颤巍巍地摸他的头:“比你爸小时候强多了,他十岁还不会系鞋带呢。”小宇低头扒粥,没告诉奶奶,昨晚他试了三次,才学会把校服领口的纽扣扣得整整齐齐。
学校在山那头,单程要走四十分钟。下雨天山路滑,他背着书包深一脚浅一脚地踩泥坑,裤脚沾满黄泥浆,书包里的课本却裹在塑料袋里,一点没湿——那是妈妈去年寄来的,塑料袋上印着“深圳特产”的字样。有次同桌问他:“你爸妈是不是不要你了?”他攥着书包带没说话,回家后翻出枕头下的照片,照片里爸妈站在工厂门口,背后是“招工”两个红漆大字,妈妈的发梢被风吹得乱翘,爸爸的袖口磨出了毛边。他用透明胶带把照片贴在床头,这样每天睡前都能看见,就像爸妈在看着他写作业。
最盼的是周末。不是因为不用上学,是因为周末爸妈可能会打电话来。村口的小卖部有公用电话,老板认得他,每次看见他攥着皱巴巴的五角钱站在门口,就会喊:“小宇,你爸妈来电话了!”
电话里,妈妈总问“作业写完了吗”“奶奶身体好吗”,他答“写完了”“奶奶今天能下地了”,绝口不提自己摔破膝盖,也不说夜里听见老屋的木门“吱呀”响时,会蒙着被子数羊,数到羊都睡了还没睡着。爸爸话少,只说“钱打给奶奶了”“别惹奶奶生气”,末了顿一顿,加一句“天冷了,穿厚点”。挂电话时,他总想说“我想你们了”,可话到嘴边,又变成“你们也注意身体”。
深秋的一个傍晚,他放学回家,看见奶奶站在院门口,手里攥着个包裹。是爸妈寄来的,里面有件深蓝色的羽绒服,还有一包水果糖。奶奶说:“你爸打电话,说深圳降温了,怕山里更冷。”小宇把糖塞进兜里,摸着羽绒服上软乎乎的绒毛,突然想起去年冬天,妈妈也是这样把他裹在怀里,羽绒服上有她身上淡淡的洗衣粉味。
那晚他做了个梦,梦见爸妈站在灶台前,妈妈在搅粥,爸爸在添柴,火光映着他们的脸,暖融融的。醒来时,灶膛里的火不知什么时候灭了,他爬起来添柴,这一次,火苗“呼”地窜起来,稳稳地舔着锅底,像他心里慢慢长起来的勇气。
后来奶奶说,那天清晨,她看见小宇站在灶台前,踮着脚够到了墙上的日历,在“爸妈回家”那页画了个小小的太阳。阳光从窗棂照进来,落在他的发梢上,像撒了把金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