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啥都不要?“你错了!62岁阿姨的心里话:我要的你们不懂
发布时间:2025-07-30 14:52 浏览量:1
"妈,这件羽绒服您就收下吧,商场打折才买的。"女儿小芸把包装袋往沙发上一推,眼睛还盯着手机。林素芬摸了摸那件亮面的玫红色羽绒服,手指在标签上摩挲了两下,轻声道:"我有衣服穿,退了吧。""您看您,给您买什么都不要。"小芸撇撇嘴,"人家王阿姨女儿给买什么都要,就您,跟个老佛爷似的无欲无求。"素芬没接话,转身进了厨房。水龙头哗哗响着,她机械地搓洗着菠菜,心里翻腾着那句"无欲无求"。外头传来女婿的声音:"咱妈这是到境界了,六十多岁的人,清心寡欲。"
一、沉默不是无求,是说不出口
素芬把洗好的菠菜沥干,刀在案板上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她想起上周社区体检,医生说她骨质疏松,建议补钙。这事她跟谁都没提——老头子高血压天天吃药,女儿工作忙得脚不沾地,儿子在外地,说了也是添乱。
"妈,晚上我们同学聚会,不回来吃饭了。"小芸探进头来说。
"哦,好。"素芬应着,手里的刀没停。她其实早就买好了女儿最爱吃的鲈鱼,放在冰箱最里头。
晚上七点,素芬和老伴对坐着吃饭。电视里放着新闻,老头子看得入神,完全没注意到她今天特意做了他爱吃的红烧茄子。素芬夹了一筷子茄子放进他碗里,老头子"嗯"了一声,眼睛没离开电视。
卧室里,素芬从床头柜最底层摸出个笔记本。这是她的"心事本",记着不敢说出口的话:"3月12日,小芸两个月没叫我一声'妈'了,都是'哎'来'哎'去。""4月5日,老头子又忘记结婚纪念日,其实我想要的不多,哪怕说句'这么多年辛苦你了'也好。""5月20日,社区组织去郊游,想报名又怕给儿女添麻烦..."
合上本子,素芬望着窗外发呆。隔壁王姐家传来笑声,她家女儿每周五雷打不动地回来陪吃饭。素芬摸了摸手机——儿子上次打电话还是上个月。
二、感情需求不是没了,是藏得更深了
周六早晨,素芬在菜市场遇到了合唱团的李姐。
"素芬啊,听说你家小芸升职了?"李姐挎着菜篮子凑过来。
"啊?我不知道啊..."素芬愣住了。
"哎哟,我闺女跟她一个公司的,说都公布一周了。"李姐眼神里带着同情,"你这当妈的..."
素芬强笑着应付了几句,转身时眼眶发热。她摸出手机,想给女儿打个电话,手指悬了半天,又放了回去。
下午社区活动中心有交谊舞会,素芬在衣柜前站了许久。最后选了件墨绿色的旗袍——这是她六十岁生日时女儿送的,一直没机会穿。
"哟,老林这是要去哪儿啊?"老伴从报纸后抬起头。
"就...出去转转。"素芬没敢说跳舞的事。
活动中心里,几个老姐妹围上来:"素芬今天真精神!"她抿嘴笑着,手指不自觉地整理着衣角。音乐响起时,社区的张老师过来邀请,素芬慌忙摆手:"不了不了,我就是来看看..."
回家的路上,素芬遇到了买菜回来的王姐和她女儿。那姑娘亲热地挽着妈妈的手臂,有说有笑。素芬突然想起,女儿上次挽着她走路,还是小学时候。
三、控制欲背后,是怕被遗忘的恐惧
周日家庭聚餐,儿子难得从外地回来。素芬从早上五点就开始忙活,做了十二个菜。
"妈,跟您商量个事。"饭吃到一半,小芸放下筷子,"我们想把老房子重新装修一下,现在那装修都二十年了。"
素芬手里的汤勺"当啷"一声掉在碗里:"装修?"
"是啊,现在流行北欧风,我们找设计师看过了..."
"我不同意。"素芬声音突然提高,"那房子是我和你爸一点一点攒钱买的,装修也是我们亲手盯的,不能动!"
餐桌上瞬间安静。儿子打圆场:"妈,就是换个地板刷个墙..."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素芬站起来,声音发抖,"你们现在翅膀硬了,什么事都不跟我商量是吧?"
老头子罕见地开口了:"孩子也是好意..."
"好意?"素芬眼泪突然涌出来,"你们知道那房子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吗?那是我的家!我唯一能说了算的地方!"
她冲进卧室,"砰"地关上门。外头传来儿子压低的声音:"妈这是更年期还没过吗?"
四、那些被误解的"多管闲事"
周一早晨,素芬照例去公园晨练。几个老姐妹围上来:"听说昨天你家闹矛盾了?""要我说,孩子要装修就让他们装呗..."素芬强笑着应付,心里像压了块石头。
她不是不讲理的人,只是那房子承载了太多记忆——孩子第一次学走路磕到的墙角,每年量身高画的刻度,丈夫下岗那年她一个人贴的壁纸...
回家路上,她遇到了楼下新搬来的小夫妻吵架。素芬犹豫再三,还是上前劝了几句。没想到那姑娘冲她吼:"阿姨,我们年轻人的事您能不能别管!"
素芬僵在原地,手里的菜袋子勒得手指生疼。她只是...只是看那姑娘哭得伤心,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样子。
下午,社区通知要选楼长。素芬本想报名,可一想到早上的事,又退缩了。她在报名表前站了很久,最后默默离开。
五、利益博弈中的清醒与隐忍
月底,儿子打电话说要买房,首付差点。素芬二话没说取了定期存款。
"妈,这钱算我借的,以后一定还。"儿子在电话里信誓旦旦。
"一家人说什么借不借的..."素芬嘴上这么说,心里却记起前年女儿买房时也说过同样的话,至今没提还钱的事。
晚上,素芬翻出存折看了又看。那是她和老伴一辈子的积蓄,原本打算留着看病用的。老头子叹气:"给孩子就别想着要回来了。"
"我不是要钱..."素芬小声说,"我就是想...他们能不能偶尔主动打个电话..."
第二天,素芬去银行办理转账。柜员是个年轻姑娘,笑着问:"阿姨给子女转钱啊?真羡慕您家孩子。"素芬勉强笑笑,在备注栏写下"借款"两个字,又默默删掉。她想起李姐说过的话:"咱们这代人啊,给出去的钱就当泼出去的水,要了就是不懂事。"
六、被看见的需求
转机出现在社区组织的心理健康讲座上。素芬被李姐硬拉着去了,没想到遇到的是位专门研究老年心理的专家。
"很多子女觉得父母老了就没需求了,其实恰恰相反..."专家的话让素芬鼻子发酸,"老年女性往往用'不要'来表达'要',用'不管'来掩饰'想管'..."
那天晚上,素芬破天荒地给儿女群发了条微信:"妈想你们了,周末能回来吃个饭吗?"
手机很快震动起来。儿子回复:"一定回来!"女儿发来语音:"妈,我正好有事跟您商量..."
素芬摸着手机屏幕,眼泪终于落了下来。原来她要的一直不多——只是一句"妈,我需要你",一声"妈,您辛苦了",一个能让她感到自己还被需要的瞬间。
窗外,玉兰花开得正好。六十二岁的林素芬站在窗前,第一次觉得,或许她的需求,不必永远藏在沉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