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同心筑长城 鱼水情深谱新篇——和平区推进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5-07-31 23:00 浏览量:1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也是和平区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之年。
和平区用跨越四十载的坚守,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熔铸成城区精神的基因。从20世纪80年代全国首个“军民共建一条街”的诞生,到新时代构建“大双拥”工作格局,和平区始终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创新精神,在服务强军兴军战略中彰显城区作为。
“四方共建”聚合力,开创双拥新格局
和平区把双拥工作作为区委、区政府的“第一责任、主官工程”,纳入全区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年度政务目标,聚焦强军目标,围绕军地大事,完善军地互访、区委议军会、军政座谈会、军地社情民意通报等军地协调机制制度,37家军地单位分兵把口、责任到人。紧盯“前线”“前沿”“前哨”,开展“四方共建”,探索出一条“走出和平搞双拥、走出天津搞双拥”的新路子。
“全城共建”拥军到需。和平区除服务现有驻区部队外,先后与19支驻津部队开展共建。每年春节、“八一”前夕,区四套班子领导走访慰问驻区、驻津部队,上门问需,靠前解难。区双拥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及时对参与大阅兵、国际维和、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重大活动的部队进行慰问支持。
“英模共建”历久弥新。自1995年起,和平区总工会劳模协会与武警部队建立“英模共建”关系,至今已经持续31年,形成了“八有、三到、四送”特色活动(有组织、有专人、有制度、有规划、有协议、有活动、有报导、有档案;春节、建军节、老兵退役,劳模到中队慰问;送精神、送物质、送技术、送温暖)。各行各业的劳模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拥军优属,已成为天津市“军民一家亲”的典范。
“城连共建”结出硕果。为边防连队援建的设施设备等交付使用。每年为边防连队邮寄慰问品、视频连线互动交流。组织中小学生为戍边战士手绘贺卡、书画寄情,致以崇高敬意,表达美好祝愿。
“城舰共建”绽放异彩。2023年11月,和平区与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签约共建。这是直辖市中首次开展“城舰共建”活动。共建以来,和平区积极走访慰问、捐赠物资、关爱军属。2025年海军节期间,“和平方舟”应邀来津开展舰艇开放活动,组织各界代表6547人登船参观,并举办慰问演出、深化签约、甲板故事会、官兵入校宣讲、和平区学访等活动,使“和平方舟”官兵感受天津的地域文化和城市魅力,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爱国拥军的政治热情。
“四势齐发”强保障,拓展服务新模式
退役军人的今天就是现役军人的明天。和平区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积极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提供更加周到全面的服务。
“医疗拥军”守护健康。依托天津二七二医院,和平区建成天津市第一家退役军人医院。织密退役军人就医保障网,近年来先后与25家综合性医院及专科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出台“普惠+优待”办法,首次实现了退役军人患四种疾病免费医疗,兜底作用更加凸显。全域153家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设立军人窗口。
“文旅拥军”突显尊崇。全域国有景区景点全部实现军人免费,民营景点对军人实行半价优惠。持续完善“一室、一标识、一公园、一广场”双拥宣传阵地建设,建成全市首个“退役军人荣誉室”,在网红打卡地设立“双拥永久性标识”,在五大道4A级景区打造“双拥文化主题公园”,在全市地标——民园广场建立“军警民共建广场”。以“和平之春”文化艺术系列活动为平台,定期开展文艺进军营、军民大联欢、“八一”红歌会、拥军书画展等基层拥军文化活动。
“技能拥军”助力赋能。连续开展8届军地两用人才培训,260余名官兵取得《中式烹饪资格证书》等,为部队开展巡航、探查、救灾等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同时为官兵退役后就业创业提供有力支持。组建“和平区退役军人企业家联合会”,吸纳军创企业近70家,举办“军企沙龙”5次,促进业务交流、项目对接;多家企业拿出岗位招聘退役军人。
“商业拥军”乐享实惠。精心打造“拥军联盟”,老美华、波司登、大吉利、冠生园、七鲜超市、如家酒店等200余家拥军企业和门店覆盖“衣食住行用”,直接服务现役、退役军人生活,让“优待证”含金量更足。
“四心相印”解难题,蹚出纾困新路子
和平区用心用情解决部队官兵后路、后院、后代“三后”问题,保障退役军人工作和生活,切实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
筑牢“稳心工程”。落实军地需求“双清单”,为部队维修营房、维护水电网、改造训练场地、支持“智慧军营”建设。积极开展欢送新兵入伍、老兵退伍,欢迎新兵下连、送立功喜报、挂光荣牌等活动。坚持每年为新兵提供心理辅导,把高级厨师请进军营,手把手指导改进炊事工作。形成了理发、厨师、超市、心理、文艺、法律、科学健身“七进军营”的和平区特色关爱服务。
打造“安心工程”。2020年“三年大移交”以来,接收安置军休干部、伤病残士官190人,服务部队轻装上阵、专谋打赢。大力推进“兵支书”“兵教师”政策落实和退役军人定向招聘。落实随军家属就业“三重保障线”,随军随调家属半年内100%安置到位;社区工作者岗位定向招聘随军家属;提供随军家属未就业生活补助、自谋职业补助金、培训补贴等,扶持随军家属自主择业、创业。充分发挥教育强区优势,克服学位紧张的困难,指定优质学校作为军人子女对口学校,380人享受入园入学、中高考加分等政策红利。
夯实“暖心工程”。通过“大病救助、商业保险、联席救助、社会帮扶”等方式当好老兵的“及时雨”“送炭人”。一年两次开展医疗补助和大病致困救助工作,累计为1900余人次发放补助救助金330余万元。首创开发“医疗商业保险”保障模式,每年为近400名重点优抚对象、立二等功以上退役军人定制意外伤害、大病住院商业保险,弥补了一般商业保险60岁以上人群不能办理、已患病人群不能办理的不足,101个家庭获赔53万余元,连续6年列入和平区民心工程。
创新“孝心工程”。和平区始终保持以“军人为国尽忠,我们代军人尽孝”的理念和情怀,首创提出“实际随军老年家属”概念,为军人及配偶的双方父母提供公交乘车补助、免费体检、订阅《健康时报》、发放拥军优属旅游联票等一系列优待优惠服务。
站在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的新起点上,和平区将继续用心用情做好退役军人工作、双拥工作,拥军拥到常态处、爱兵爱到心坎上,为退役军人服好务、助退役军人出好彩,锚定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巩固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谱写鱼水一家亲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