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岛的风里,飘着新质生产力的味道

发布时间:2025-08-03 17:05  浏览量:1

【中国商报焦阳报道】

八月的哈尔滨,松花江的风裹着湿润的水汽掠过太阳岛。岛上的梧桐叶正绿得发亮,却挡不住一场即将掀起的“头脑风暴”——8月2日至4日,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在这里启幕,1200余位企业家、专家学者与政府代表相聚于此,以“新质生产力:新智造 新消费 新生态”为切口,触摸新时代东北振兴的强劲脉搏。

太阳岛的晨光里,马迭尔文旅投资集团的展台上,一块-12℃的透明冰墙正泛着幽蓝的光。工作人员轻轻划开冰面,指尖竟未沾半滴水——这是他们的“四季冰雪”核心技术。“过去冰雪大世界只能冬天看,现在我们把冰雕搬进了恒温展厅,连元宇宙里都能‘摸’到冰龙。”集团党委副书记秦晓燕指着墙上的全息投影,一只冰蓝色的龙正绕着松花江“飞”,“上个月推出的《冰龙寻珠・全感VR》体验项目,周末排队的人能绕太阳岛半圈。”

冰雪的“热”,不止于景观。展台另一侧,一件印着“冰城堡”图案的羽绒服被几位客商围住。“这是我们和马迭尔联名的‘尔滨限定款’,把冰雪大世界的冰雕纹样织进面料,线上首发三天卖了8万件。”波司登东北大区经理王磊笑着说,“以前总觉得冰雪是‘季节生意’,现在才明白,文化才是最抗冻的‘内核’。”

  在2日举行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论坛上,“科技+文化”的双轮驱动,正悄然改写黑土地的产业叙事。

松雷集团旗下何所有农业科技的“玉米说”品牌,以“文化为魂、电商为翼”,走出了一条特色蝶变之路——其“线下体验店+直播带货”的矩阵式布局,将田间地头的玉米清香与屏幕前的消费热情精准对接,推出玉米汁、玉米脆片等50余种深加工产品,让“粗粮”变身“潮品”。

仅半年时间,线上销售额便突破1500万元,更带动5000余户农户增收,把小玉米”做成了乡村振兴的“大产业”。这一模式,既激活了黑土地的资源潜力,也为文化产业与农业深度融合提供了鲜活样本。

北大荒集团展示的智慧农业图景令人瞩目:依托“黑土优品”品牌体系,通过全产业链溯源实现从种植到加工的数字化管理。

北大荒集团庆阳农场的黑稻产业已形成“良种繁育—科学种植—精深加工”的全链条模式,与农垦科学院合作培育的“垦庆黑粳”系列品种,推动黑稻种植面积扩展至50万亩,带动农户年均增收超3万元。这种“数据种地”模式使北大荒优质农产品溢价率提升20%。

  黑龙江森林食物“九珍十八品”品牌则是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典范。这个品牌是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创建的省域林业公用品牌,其中“九珍”以珍稀、珍贵、珍馐为标准,涵盖猴头菇、松茸、灵芝等,“十八品”以品质、品味、品韵为标准,侧重产业化和民族化,包括红松籽、黑木耳、桦树汁等。品牌创新延伸出“森林茉茉”现制茶饮新业态,与江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合作研发,以蜂蜜代糖、桦树汁代水,采用森林原浆(蔓越莓汁、沙棘等),无额外添加;还融合咖啡等原料,推出紫苏拿铁、人参美式等特色产品,打造森林食品茶饮创新赛道。

  

年会现场的圆桌论坛上,嘉桦集团的白桦树汁品牌刚签下一笔海外订单,对方看中的是“每瓶汁都对应小兴安岭某棵树的位置”;何所有农业科技的玉米脆片线上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秘诀是“5000户农户家的小院变成了‘微工厂’”……这些曾经“靠天吃饭”的农民,正用数智技术把“土资源”变成“金招牌”。

夕阳西下时,太阳岛的晚霞把江水染成了金色。年会主论坛的电子屏上,“新质生产力实践地”的字样格外醒目。正如一位企业家在发言中所说:“这里没有‘旧动能’的包袱,只有‘新质生产力’的土壤——冰雪是根,科技是茎,文化是叶,最终要结出振兴的果。”

松花江的风还在吹,但今天的风里,多了创新的味道、融合的味道、希望的味道。而这,或许就是太阳岛年会最珍贵的“伴手礼”——它不仅是一场企业家的聚会,更是一把打开东北振兴新大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