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家一起过年,我63岁才醒悟:和亲家相处务必守住这4条界限
发布时间:2025-08-24 23:05 浏览量:7
人们常说"成家容易成亲难",对于我们这些儿女已经结婚的老人来说,如何和亲家相处是一门必修课。年前那场不欢而散的团聚,让我心里不是滋味儿。说实话,我活了六十多年,经历过大风大浪,却在亲家关系上栽了跟头。后来我仔细想了想,其实和亲家相处,最重要的就是守住界限。只有心里有数,才能相处得舒坦。这不,我总结了四条界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王啊,新年好啊!这是我们头一回一起过年,可得热闹热闹!"
大年三十那天,我笑呵呵地迎接亲家王大海和亲家母李玉珍进门。说实话,心里还是有点紧张的,毕竟这是两家人第一次一起过大年,我总想着要给亲家留个好印象。
"哎呀,老李,客气啥呀!咱们都是一家人了,别那么见外。"王大海拍了拍我的肩膀,一副很随和的样子。
当时我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心想:这亲家挺好相处的嘛!
可谁知道,这只是表面现象。三天后,亲家王大海一家提前离开了,气氛很是尴尬。直到那时,我才真正醒悟:和亲家相处,没那么简单。
说起来,我这人吧,算是比较传统的那种。我叫李建国,今年63岁,退休前是一家国企的中层管理人员。我们家有个宝贝女儿小丽,去年嫁给了亲家王大海的儿子小王。两个孩子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一起在同一家公司上班,日久生情,就这么走到了一起。
婚礼那天,我们两家人都很高兴,一切都很顺利。当时我和老伴还说:"这亲家看起来不错啊,以后咱们老年生活也有伴了。"
嗨,说起来真是...怎么说呢...有点想当然了。
过年前,小丽提议两家一起过年,说是增进感情。我和老伴自然举双手赞成,亲家那边也爽快地答应了。我们张罗着置办年货,老伴连着做了好几天的准备,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老头子,你说咱们家这条件,亲家会不会看不上啊?"老伴有些担忧地问我。
"瞎说什么呢!咱家怎么了?三室一厅的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有什么不好?再说了,人家来是看咱们这个人,又不是看房子。"我嘴上这么说,心里其实也有点忐忑。
大年三十那天,亲家一家三口准时到了。除了亲家王大海和亲家母李玉珍,还有他们的小儿子小峰,今年刚上大学。
一开始,气氛还是挺融洽的。我们一起包饺子、看春晚、聊家常。亲家王大海是个健谈的人,讲起他年轻时的经历头头是道,什么南征北战的,听得我都有点佩服。亲家母李玉珍则安静得多,大多时候都是微笑着听我们说话。
"建国啊,你们家这饺子馅儿放什么了?味道不错嘛!"亲家王一边吃一边夸。
"嗨,没啥特别的,就是...嗯...韭菜、虾仁、猪肉,再加点儿香菇,我老伴的拿手好戏。"我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是吗?我家也是这个配方,不过我媳妇儿还会加一点儿秘制调料,下次让她教教你家老太太。"亲家王说这话的时候,语气里透着一股子优越感。
我老伴笑笑没说话,但我知道她心里不太舒服。毕竟谁也不喜欢别人指点自己拿手的东西,对吧?
晚上,我们安排亲家王和亲家母住主卧,把我们的房间让出来,自己搬到了次卧。小峰和我们家小丽夫妻俩一人一个沙发,算是凑合着过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亲家母就起来帮忙做早餐。说实话,她的手艺确实不错,做的小笼包我吃了三个还想再来。
"亲家母,您这手艺真好!"我由衷地夸道。
"哎呀,一般般啦。我家老王啊,嘴巴可挑剔了,我这是被逼出来的。"亲家母笑着说,眼睛却瞟了一眼亲家王。
我心想:这话里有话啊!难道亲家王平时很苛刻?
早饭后,我提议带大家去附近的公园走走,正好消化一下。
"好啊好啊,正好活动活动筋骨。"亲家王一口答应。
路上,亲家王和我走在前面,聊起了各自的工作经历。
"我当年啊,在单位可是个大忙人,领导器重我,同事敬佩我,退休那天送我出门的队伍,哦,排了老长老长了。"亲家王说着,还挺直了腰板。
"是吗?那您一定是位很有能力的人。"我附和着,心里却在想:这吹得有点过了吧?
"那是!不是我吹,我退休的时候,单位里上下都挽留我,说是没我不行。我要是再干几年,说不定能当个厂长什么的。"
我心里暗自嘀咕:这么厉害,怎么才退休时是个普通职工呢?我听小丽说过,亲家王在一家小工厂干了一辈子,就是个普通工人。但我没揭穿他,毕竟是亲家,给他留点面子。
中午,我们回家吃饭。老伴准备了一大桌子菜,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
"哎呀,亲家母,您太客气了!"亲家母一边说着,一边尝了几口,"嗯,不错不错,就是这个糖醋排骨好像糖放多了点。"
我老伴的脸色明显变了,因为这糖醋排骨可是她的招牌菜,在我们这片小区里可是出了名的。
"是吗?我觉得挺好吃的啊。"我赶紧打圆场。
"不同地方口味不一样嘛,我们那边偏咸一点。"亲家王也来帮腔。
饭后,小丽夫妻俩提议下午去商场逛逛,顺便给长辈们买点新年礼物。
"好啊好啊,正好我看中一件羽绒服,想让你爸给我买呢!"亲家母突然来了精神。
我和老伴对视一眼,心里有点不是滋味。这话说的,好像是我们应该给他们买礼物似的。
在商场里,亲家母果然拉着小丽去看那件羽绒服,价格不菲,要三千多。
"妈,您看这件怎么样?样式新颖,而且保暖。"小丽指着一件两千多的羽绒服问。
"嗯...还行吧,但我还是喜欢那件。"亲家母坚持己见。
最后,小丽无奈地买了那件三千多的羽绒服。看着她刷卡的手有点发抖,我心疼极了,但也不好当场说什么。
晚上回家后,我悄悄问小丽:"丫头,你那工资卡上还有钱吗?"
"没事,爸,我和小王有存款的。"小丽笑着说,但我看得出她的笑容有点勉强。
第三天,也就是初二,气氛开始有些微妙了。
早上,亲家王起床后发现厕所里没有热水(我们家热水器坏了,正在修),大发雷霆。
"这什么条件啊!大冬天的洗冷水,想让人感冒吗?"亲家王的声音传遍了整个房子。
我赶紧解释:"亲家,实在不好意思,热水器前两天坏了,维修工说初三才能来修。您要不用电热水壶烧点水凑合一下?"
"算了算了,我忍一下吧。"亲家王不情不愿地说。
这一天,大家都有点各忙各的。小丽和丈夫带着小峰出去玩了,我和老伴在家收拾东西,亲家两口子则窝在客厅看电视。
晚饭时,亲家母提出想吃火锅。
"大冬天的,吃火锅暖和啊!"亲家母兴致勃勃地说。
问题是,我们家没有火锅底料,外面的店又都关门了。
"要不...我们炒几个菜凑合一下?明天我去买火锅底料。"老伴提议。
"哎呀,过年了还凑合啥呀!你们这准备工作做得也太不充分了吧?"亲家母有些不满。
我心里一阵不舒服。我们准备了那么多菜,就因为没有火锅底料就说我们准备不充分?
"妈,别这样说。爸妈已经准备了很多东西了。"小丽为我们辩解。
"我就随口一说,你急什么?"亲家母冷冷地回了一句。
饭桌上的气氛顿时凝固了。我们都低头吃饭,几乎没人说话。
晚上,我听见亲家两口子在房间里低声争执,隐约听到"明天就走"这样的话。
第四天早上,亲家王宣布他们要提前回去,说是有急事。
"这么突然?不是说好住到初五的吗?"我有些惊讶。
"嗯,单位有点事,我得回去处理一下。"亲家王的借口明显很牵强,他都退休了,哪来的单位事务?
小丽看起来很失落,但也没多说什么。我和老伴帮他们收拾行李,气氛尴尬到了极点。
送他们上车时,亲家母对小丽说:"丫头,有空带你丈夫回家看看,妈做好吃的给你们。"
言下之意就是不太欢迎我们去他们家了。
车开走后,我、老伴和小丽站在路边,都松了一口气。
"爸,妈,对不起,我没想到会这样..."小丽红着眼圈说。
"傻丫头,这不怪你。"我拍拍她的肩膀,"只是我们和亲家之间,可能需要一些...怎么说呢...界限。"
是的,界限。这是我在63岁才真正醒悟的道理。
亲家关系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绳子,松了不行,紧了也不行,最好的状态是保持适当的距离和尊重。
回家后,我仔细回想这几天发生的一切,总结出了和亲家相处必须守住的四条界限。
第一条界限:经济上要划清。
亲家母看中那件羽绒服的事,让我意识到,在经济上一定要有清晰的界限。不能因为是亲家就随意让孩子破费,也不该有"你应该为我花钱"的心态。
记得我表弟家就遇到过类似的事。他女儿结婚后,亲家几乎每次见面都暗示要买这买那,一年下来,他女儿和女婿花在亲家身上的钱竟然接近两万。最后弄得女婿都有些不满,两个年轻人差点因此吵架。
所以我想,以后如果再和亲家见面,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花钱的事情要清清楚楚,该我们出的我们出,该他们出的他们出,不能混为一谈。
第二条界限:生活习惯要尊重。
亲家母对我老伴做菜的评价,以及亲家王对热水器的抱怨,都反映出一个问题:不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就像我们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南方人喜欢吃米饭,谁也不能说谁不对,对吧?
我邻居老张家就处理得很好。他家闺女嫁到了江南,亲家是地道的南方人。两家人一起过年时,老张特意学了几道南方菜,还买了电饭煲做米饭。虽然手艺不怎么样,但这份尊重却赢得了亲家的好感。现在两家人关系特别好,时常互相走动。
第三条界限:子女关系不干涉。
这次虽然没有直接发生干涉子女关系的事,但我能感觉到亲家母对小丽有些微词。比如当小丽为我们辩解时,亲家母那句"你急什么",就带有一点责备的意味。
亲家关系的核心是子女的婚姻,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尽量不去干涉子女之间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我们最多给一些建议,但不能指手画脚。
我一个老同事就很有智慧。他女儿和女婿有矛盾时,他从来不站队,而是鼓励他们自己沟通解决。他常说:"我们老人的任务是端茶倒水,不是指挥作战。"
第四条界限:互不攀比要谦虚。
亲家王吹嘘自己的工作经历,暗示自己多么了不起,这其实是一种攀比心态。在亲家关系中,互相攀比只会导致关系紧张。
无论是家庭条件、子女成就还是个人能力,都不应该成为炫耀或比较的对象。谦虚一点,把对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关系才能长久。
我单位有个老王,他女儿嫁给了一个条件很好的家庭。但老王从不在亲家面前炫耀自己的成就,反而经常称赞亲家的为人和智慧。正是这种谦虚的态度,让两家人关系越来越好。
想到这里,我不禁笑了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这四条界限,说白了就是"尊重"二字。尊重对方的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家庭关系和个人价值,不就是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吗?
可惜,我们常常在亲近的人面前,忘记了最基本的尊重。
"爸,在想什么呢?"小丽端着一杯茶走过来。
"没什么,就是想到咱们和亲家的事情。"我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他们...其实人不坏,就是有时候不太会表达。"小丽为亲家辩解道。
"我知道,丫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以后啊,我们和亲家相处,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计较。但是有些界限,还是要守住的。"
"什么界限啊?"小丽好奇地问。
我正要说出我总结的四条界限,电话铃响了。是亲家王打来的。
他的语气出乎意料地和善:"老李啊,不好意思,我们走得有点匆忙...其实我想告诉你一件事,我妻子她...她被查出有早期肝癌,我们急着回去是为了..."听到这里,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瞬间明白了这几天亲家母异常行为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