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买衣服被诬陷成小偷,店员不查监控,店长:多大点事

发布时间:2025-09-04 22:04  浏览量:3

文| 任平生

编辑| Fukasa超勇的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花近千元买件羽绒服,竟换来一顶“小偷”的帽子,辽宁大连两位女士刚出门,就被店家连环电话骚扰,从邀请办会员到赤裸裸指控偷窃。

面对顾客要求报警自证,店长却轻佻一笑,一句“多大点事”彻底激怒当事人,这件事在网络上也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

9月1日那天,在辽宁大连的一家服装店里,两位女士相中了一件价值近九百元的羽绒服,付款、打包,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商场。

抖音@养生的明霞

本以为这只是一次再寻常不过的愉快购物,谁能想到,一场彻头彻尾的糟心风波,才刚刚拉开序幕。

她们才走出店门没几分钟,手机的铃声就急促地响了起来,电话那头,是刚刚那家店的店员,起初,对方的说辞听起来还挺客气,说是忘了给她们办理会员积分,希望她们能返回店里一趟。

对于这种小事,两位顾客并不想再折返一趟,便随口表示可以直接发个二维码过来,或者干脆就不要了。

可谁知,这通电话仿佛只是一个开始,紧接着,她们的手机就陷入了一场“夺命连环call”的轰炸之中。

电话一通接一通,执着得近乎骚扰,这让两位顾客心里开始犯嘀咕,甚至有点恼火,放弃积分的意愿已经表达得如此明确,店家为何还要这样死缠烂打?

就在她们的不耐烦快要冲破临界点时,店员终于在电话里撕下了“积分”这层伪装,图穷匕见。

电话那头的声音不再是邀请,而是变成了冷冰冰的质问,核心内容直指她们是否拿走了店里丢失的一件衣服。

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让两位顾客当场就傻眼了,自己明明只买了一件黄色羽绒服,怎么就跟店里失窃扯上关系了?

店员紧接着抛出的信息更让她们感到荒唐至极:店里丢的是一件白色的羽绒服,颜色都对不上,这怀疑从何而来?平白无故被污蔑谁能忍?购物的喜悦瞬间被愤怒和震惊冲刷得一干二净。

花钱消费,转眼间却被店家当成了贼一样盘问,这种毫无根据的指控,是对人格尊严的公然践踏。

顾客的怒火被彻底点燃,她们在电话里毫不客气地回怼,直接要求店家报警处理,既然你们言之凿凿,甚至声称握有监控录像作为证据,那就让警察来介入,用事实和法律来证明清白。

按理说,店家既然声称有监控,最合理的做法难道不应该是第一时间回看录像,锁定证据,而不是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就凭空臆测,用一连串骚扰电话去“拷问”自己的顾客吗?

显然这家店的管理层并没有选择最专业、最稳妥的处理路径,他们手握着可以查明真相的工具,却选择将其当作施压和指控的筹码。

这种操作,不仅没能解决问题,反而把一件可能因盘点失误引发的小误会,硬生生推向了不可调和的对立面。

顾客的尊严被冒犯,她们没有选择忍气吞声,而是立刻将情况反映给了门店所在的商场管理处。

商场的介入还算及时,相关负责人联系上了涉事门店的店长,希望从中协调,给消费者一个合理的解释。

此刻顾客的核心诉求其实非常简单:查清事实,还她们一个清白,并且得到一个真诚的当面道歉,但是接下来店长的处理方式,却让这场本已足够糟糕的体验,又增添了几分滑稽与荒诞。

店长本人自始至终没有露面,他选择了一种极为疏离且敷衍的方式,通过电话来解决问题。

电话接通后,这位负责人先是轻飘飘地告知顾客,那件丢失的衣服已经找到了,然后将全部责任推给了店员,理由是“新员工第一天上班,不会办事”。

如果说这种甩锅式的解释已经让人感到不适,那么店长接下来的态度则彻底浇灭了顾客心中最后一丝期待,他在电话里“嘻嘻哈哈”地笑着,用一种极其轻佻的语气说道:“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嘛。”

“不是什么大事?”这句话如同一盆冷水,劈头盖脸地泼在了两位本就怒火中烧的顾客身上。

被无端指控为小偷,被“夺命连环call”持续骚扰,个人名誉和消费心情被毁得一干二净,在这位店长眼里,竟然只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

真诚的道歉,本是化解矛盾、挽回口碑的黄金法则,但这位店长不仅没有做到,反而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和“嘻嘻哈哈”的敷衍,亲手将顾客推向了品牌的对立面。

这件事被顾客发布到网络上后,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网友们的评论几乎是一边倒地声讨店家。

有人直言这样的做法实在“窝囊”,建议顾客直接把那件花钱买来的羽绒服退掉,彻底与这个品牌划清界限。

更多的人则将矛头直指那位店长,认为他根本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那种敷衍的态度,恰恰说明了他毫无责任感可言。

还有理性的网友给出建议,认为应该直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用更强有力的外部监督,来迫使这样的门店进行整改。

有网友在评论区爆料,提及该品牌此前就有过一些不合理的商业操作记录,这一信息,让原本独立的消费纠纷事件,迅速演变成了一场对品牌信任度的集体拷问。

当一个品牌屡次因为服务和管理问题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消费者用脚投票,选择抵制和远离,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对于那两位当事人而言,这次购物经历留下的,是深深的心理创伤,她们表示,现在看到那件花费近九百元买回来的黄色羽绒服,都觉得“晦气”。

结语

信任的建立,如春蚕吐丝,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无数次积极的互动,而信任的崩塌,却往往只在一念之间,一个错误的决策,一句轻浮的话语。

实体店的便捷、反季购物的优惠,这些都只是吸引顾客的表层因素,真正能留住人心的,永远是建立在尊重与真诚之上的服务体验。

抖音@养生的明霞:都花钱买衣服了还得再偷一件?衣服丢了不先调监控?谁给你的权利给我手机号码打电话?买衣服体验感极差!#江南布衣 #大连百年奥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