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机”的比音勒芬,想挤进年轻人的衣柜
发布时间:2025-09-05 11:36 浏览量:5
依靠中年男人撑起 40 亿年营收的比音勒芬 ( 002832.SZ ) ,正试图通过讲述新的故事,挤进年轻人的衣柜。
过去多年间 ,比音勒芬凭借高尔夫运动服饰 标签 ,与中年男性客群深度绑定,构筑起 自己 的 商业护城河。在目标客群眼里,高尔夫不仅是运动,更是身份和品味的象征。比音勒芬通过冠名赛事,进驻高端百货、球场专卖店等方式,将自己的 DNA 与这项“贵族运动”融为一体。
产品层面,比音勒芬精准切中中年男性的穿衣痛点:当休闲服饰难以掩饰发福身材时,一件剪裁得体、不显肚腩、同时传递低调高级感的服装,便成了“刚需”。
某证券调研数据显示,比音勒芬 的核心用户是 40 岁以上、月可支配收入 3 万元左右的中小企业主、公务员以及国企事业单位中高层管理者,他们对价格不敏感,但品牌忠诚度极高。一项千人调查显示, 65% 的消费者购买该品牌 , 只因 “版型宽松,穿着舒服自在”。
自 2016 年上市以来, 比音勒芬 营收从 8.42 亿元攀升至 2024 年的 40.04 亿元;净利润由 1.33 亿元增长至 7.81 亿元。尤其在 2023 年,净利一度达到 9.11 亿元的历史高点。八年 时间 , 比音勒芬 实现 营收增长 4.8 倍,利润增长 5.9 倍。
(图源:富途牛牛 App ,比音勒芬 2016-2024年 年营业收入柱状图)
但 8 月 27 日 披露 的 2 0 2 5 年 半年报 , 却 为 比音勒芬 的 高歌猛进 写下 休止符 。 数据显示, 比音勒芬已连续两次出现 “ 增收不增利 ” 的困局。 2024 年,比音勒芬 全年 营收 超 40 亿元,同比增长 13.2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81 亿元,同比下滑 14.28% ; 2025 年上半年营收 21.03 亿元,同比增长 8.6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4.14 亿元, 却 同比下降 13.56% 。
压力之下,比音勒芬试图通过向下拉拢年轻人、横向跨界女装等,扩大自己的受众群体。谢秉政曾在股东大会上解读,比音勒芬的年轻化,不是要拉拢年轻人,而是要让现有客户穿起来显年轻;同时让现在的年轻人知道这个品牌,对品牌有好感。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速年轻化转 型 , 2 0 2 5 年 4 月 , 比音芬勒 聘任 生于 1 9 9 4 年 的 谢秉政之子谢邕 , 出任公司总经理 。 创业 老臣 、 原 总经理 申 金 冬 则 转任 首席战略官 。
职位变动同时,创业老臣申金冬还用脚,开启了大笔减持。 今年 5 月,申金冬披露减持计划,拟计划自 5 月 15 日起 15 个交易日后的 3 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 491.3 万股,占总股本的 0.8609% ,按其当前股价估算,减持总金额接近 8000 万元。
根据公告,该部分股份来源于公司上市前持有及资本公积金转增,且为其九年来的首次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公司资深高管,申金冬近年税前报酬均超百万元,其中 2024 年获得报酬 117.53 万元,甚至高于董事长谢秉政。
电商增长超 70% 难抵利润下滑
比音勒芬的成长轨迹一度令人瞩目。这家创立于 2003 年、专注高尔夫球户外运动生活方式的公司,现已发展为多品牌运作的高端服饰集团。公司旗下拥有比音勒芬、比音勒芬高尔夫、意大利品牌 Carnaval De Venise (威尼斯狂欢节)、英国品牌 KENT & CURWEN 和法国品牌 CERRUTI 1881 。
从 2011 年营收 3 亿,到 2024 年突破 40 亿大关,年复合增长率超 21% ,其毛利率始终保持在 70% 以上,甚至高于奢侈品巨头爱马仕、 LVMH 。
然而,最新披露的半年报却透露出一些微妙的变化。
8 月 27 日,比音勒芬( 002832.SZ )披露了其 2025 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 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1.03 亿元,同比增长 8.6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4.14 亿元,同比下降 13.56% 。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并非首次出现。 2024 年,比音勒芬实现营业收入 40.04 亿元,同比增长 13.2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81 亿元,同比下滑 14.28% 。
不过,在整体净利润下滑的背景下,比音勒芬的线上业务却表现抢眼。 2025 年上半年电商渠道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71.82% ,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 10.18% 。据财报披露,其主要线上渠道为天猫、京东、唯品会、抖音等第三方平台的官方旗舰店,并按照平台的终端销售额支付一定的平台费用或销售分成。
从具体平台数据来看,这种增长势头更为明显。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在近 30 天( 8 月 5 日 -9 月 4 日)内,仅抖音渠道的比音勒芬及比音勒芬高尔夫旗舰店,便在夏季主推 Polo 衫的基础上实现了 1250 万 -3000 万元的销售额。以此推算,全年抖音渠道的销售额有望达到 1.5-3.6 亿元。
(图源:某 短视频及直播数据分析平台 )
尽管线上业务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但市场的反应却更为直接和严峻。截至 9 月 4 日收盘,比音勒芬总市值为 95.19 亿元。与 2023 年约 200 亿元的峰值相比,公司市值已缩水超过一半 。
二代接棒能否撕掉 “ 中年商务风 ” 标签?
造成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元凶”,隐藏在不断攀升的销售费用中。
(图源:比音勒芬 2025 年半年度报告)
财报数据显示, 2024 年比音勒芬广告宣传费同比大幅增长 108.11% 至 1.96 亿元。加上其他销售费用,全年销售费用总计 16.13 亿元。进入 2025 年上半年,这一趋势进一步延续,同比上升 15.51% 至 8.71 亿元,占当期营收比重达 41% 。
从传统商业逻辑来看,这样的投入水平确实引人关注。作为对比,即便是签约内娱顶流王一博为全球品牌代言人的雅戈尔, 2025 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也仅为 33% ;而专注高端羊绒市场的鄂尔多斯销售费用率更是控制在 5% 的水平。由此可见,比音勒芬超过 40% 的销售费用率在服装行业中确实属于高投入范畴。
不过,比音勒芬的逻辑十分明确,当前的高投入是为了若干年后的长远收获。
事实上,这一战略布局早有端倪。自 2013 年成为中国国家高尔夫球队合作伙伴以来,比音勒芬多次为国家队提供支持。今年 4 月,公司正式启动国家队优才计划,瞄准 2028 年洛杉矶奥运会。
值得注意的是, 4 月 29 日,比音勒芬宣布公司总经理发生变更。申金冬因工作调整辞去总经理职务,转任首席战略官;董事会聘任董事长谢秉政之子谢邕担任新总经理。
这位 1994 年出生,曾就职于伊藤忠(上海)纤维贸易有限公司、比音勒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高尔夫事业部总监的年轻管理者,正式走到台前。
“企二代”接班的同时,比音勒芬 撕去“中年商务风”标签的意图更加明显 。
年轻化营销方面,比音勒芬打出了多元组合拳。一方面,携手代言人 新晋流量艺人丁禹兮推出“心动系列”种草推广、举办线下见面会,强化品牌在年轻群体中的曝光度;另一方面,选定青年演员胡一天、李兰迪先后担任品牌大使,构建年轻化营销矩阵。
从外部披露的数据来看,这些举措已初见成效。 2025 年上半年,比音勒芬线下新增 VIP 会员中, 80 、 90 后占比约 70% ;天猫旗舰店 30 岁以下消费者占比突破 30% ;某社交媒体平台粉丝量中,年轻群体占比高达 75% 。
针对女性消费者的市场潜力,管理层明确表态要打破消费者认为比音勒芬“只做男装”的固有观念,未来将持续在女装市场发力。按照规划,公司不会做单独的男装或女装品牌,谢秉政表示,“我相信未来的购物,男装和女装没有那么严格的区分,男女装都有的品牌相对更接近消费者。”
更为重要的是,高尔夫运动本身也在经历结构性变化。根据行业数据,尽管目前我国高尔夫球参与者中男性占比 78.6% ,女性占比 21.4% ,但年轻一代中女性参与者比例正在逐步提升。特别是在 Z 世代群体中,女性高尔夫球参与者比例已超过 30% ,在所有年龄段中位居首位。 这也为比音勒芬打破“只做男装”的市场认知提供了现实基础。
不过,年轻消费者的实际贡献度如何,目前财报中尚未披露详细数据。
比音勒芬董事长谢秉政曾有个著名的“摩托车理论” :在接手比音勒芬后,如果继续维持原来的正装定位,就如同在早高峰去挤一辆人满为患的公交车,挤不挤得上不说,即便挤上去也没有位置,还不如另辟蹊径开摩托车。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 2000 年,面对杉杉、七匹狼等头部品牌已占据正装市场的主要份额,谢秉政毅然选择了当时还属小众的高尔夫服饰赛道。这一策略最终取得巨大成功——比音勒芬高尔夫服装已连续八年获得“同类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位”。
然而现在,比音勒芬正在做一件看似与自身理论相悖的事情:从高尔夫这辆“摩托车”跳到户外运动这辆“挤满人的公交车”上。
户外赛道确实拥挤,中高端户外赛道尤甚。始祖鸟、北面、萨洛蒙等国际品牌已占据重要位置 , 安踏、波司登 、 凯乐石 、 伯希和 等本土 玩家 也在加速布局。
谢秉政 担心 的 隐忧 在于 , 高尔夫市场虽然利润率可观,但天花板明显。特别是比音勒芬已在细分市场做到绝对领先的情况下,更面临增长点不明的困境。
相比之下,户外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蛋糕”足够大。根据国际咨询机构 Frost & Sullivan 数据显示,受益于户外运动日益普及,中国内地功能性服饰行业的市场规模从 2019 年的人民币 2970 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人民币 4843 亿元,预计到 2029 年将达到 8231 亿元。更关键的是,我国人均 GDP 在 2019 年就已超过 1 万美元,国内消费者已具备全品类户外运动的经济基础。
比音勒芬并非盲目跟风,而是选择了“轻户外”与“高端运动休闲”细分赛道。旗下“比音勒芬”品牌通过“生活高尔夫”理念推出三大系列,覆盖通勤社交和户外旅行;旗下“ Carnaval De Venise 威尼斯狂欢节”品牌定位度假旅游服饰,聚焦路亚等细分户外运动。这种差异化定位既发挥了其高端品牌优势,又避免了与专业户外品牌的正面竞争。
还原谢秉政的意图,比音勒芬不过是想在一个更大的“公交车”上找到相对宽松的位置。
这种策略本质上仍是“摩托车理论”的延续,即在更大的市场中寻找相对蓝海的细分机会。从财务表现看, 2025 年二季度营收增速达到 22.33% ,显著高于一季度。
花 2 亿等年轻人变老,年轻人买单吗?
从财报数据看,比音勒芬正在经历一场昂贵的转型:净利润下滑,销售费用率高达 41% ,投资回报周期不确定,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风险。
然而,将视角拉长来看,这种看似烧钱的策略可能是一种必要的战略选择。主力消费者的年龄层更迭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于比音勒芬而言,如何与新一代消费者建立连接,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需要直面和重视的现实议题。正如董事长谢秉政所言:“如果年轻人不认可,品牌是没有长久生命力的。”
目前,比音勒芬的基本面仍然健康:营收保持增长,门店网络不断扩张,现金流状况良好,这些都为其年轻化战略提供了一定的安全边际。但净利润下滑也发出了预警信号:战略转型并非没有代价,公司需要在短期财务压力与长期主义之间找到平衡点。
对于比音勒芬来说,真正的考验在于转化率。年轻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度提升是一回事,但他们是否愿意为动辄千元以上的比音勒芬买单,仍需时间验证。
“等待式营销”并非没有成功案例。可口可乐花了几十年时间培育中国市场,苹果也曾长期在中国进行品牌建设而非急于变现,最终都收获了丰厚回报。关键在于,比音勒芬是否有足够耐心和资金实力来支撑这种长期主义。
答案或许只能交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