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20年扶弟魔,我忍无可忍,留下20万去往美国,和爸妈断绝关系
发布时间:2025-09-07 09:13 浏览量:1
注:本故事为网友投稿,所有情节均为真实事件,为保护投稿人隐私,文章所有中的人名均为化名,图片来源于网络。
口述人:林女士 撰稿人:清风明月
我叫林晚,今年 32 岁,从12岁第一次把过年红包塞给弟弟林强开始,到32岁把银行卡里最后一笔存款留给家里,我当了整整 20年的 “扶弟魔”。这20年里,我像一头被蒙住眼睛的驴,围着 “弟弟” 这个磨盘不停打转,耗尽了青春、积蓄,还有对原生家庭最后一点期待。
我和林强相差5岁,他出生那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记得妈妈抱着襁褓里的他,摸着我的头说:“晚晚,以后你就是姐姐了,要让着弟弟,知道吗?” 那时候我还不懂 “让着” 是什么意思,只觉得怀里多了个软乎乎的小肉团,是件新鲜事。
可这份新鲜很快就变成了无休止的退让。小学时,我的文具盒被林强摔坏,妈妈说 “他还小,你再买一个”;初中时,我攒了半年零花钱买的 mp3 被他弄坏,爸爸说 “你当姐姐的别小气”;高中时,我考上重点班,林强却连普通重点学校都没考上,爸妈让我每天回家帮林强辅导功课,理由是 “你成绩好,在家也能学,你弟弟没人管就彻底废了”。
高考那年,我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专业是我最喜欢的英语。可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爸妈却坐在沙发上,脸色凝重地跟我说:“晚晚,你看你弟弟马上要上高中了,家里开销大,要不你别去北京了,就在本地读个师范,学费便宜,还能早点出来工作赚钱。”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妈,这是我努力了三年才考上的大学,我想去北京,我想读英语专业。”
爸爸把烟蒂摁在烟灰缸里,语气强硬,“你弟弟以后要买房、要结婚,都需要钱,你当姐姐的不帮他,谁帮他?”
那天晚上,我第一次跟爸妈顶嘴,妈妈抱着我哭,说 “我们也是没办法,你弟弟是林家唯一的根,你就当可怜可怜我们”。最终,我还是妥协了,去了本地的师范学院。
开学那天,看着身边同学兴奋地讨论着未来,我却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 我知道,我的未来,从一开始就不属于我自己。
大学毕业后,我成了一名中学数学老师,最开始每个月工资4800 块。第一个月发工资那天,妈妈就来找我要工资卡:“晚晚,你一个女孩子,花钱的地方少,工资卡放我这儿,我帮你存着,以后你弟弟用得上。”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工资卡给了她。那时候我还抱着一丝幻想:也许爸妈只是暂时帮我保管,等我需要的时候,他们会还给我。可我没想到,这一给,就是10 年。
这10年里,林强上大学的学费、生活费,是我出的;林强买电脑、买手机,是我出的;林强谈恋爱,给女朋友买礼物、请吃饭,还是我出的。
有一次,我想买一件新羽绒服,冬天上课的时候太冷了,旧羽绒服已经破了个洞。我跟妈妈说想拿1000块钱,妈妈却说:“你弟弟最近想换个新手机,差2000块,你这个月工资先给他用。”
那天晚上,我坐在教室里,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手指冻得发僵,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我想起自己从小到大的退让,想起自己连一件新羽绒服都舍不得买,而林强却拿着我的钱,换了一个又一个新手机,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
更让我寒心的是,林强不仅不感恩,还觉得我给他钱是理所当然的。有一次,他跟我说想换个笔记本电脑,要8000 块,让我给他钱。我说我手里没那么多钱,要等发工资。他却不耐烦地说:“姐,你怎么这么小气?不就是8000 块吗?你跟你同事借点,我等着用呢!”
我看着他理直气壮的样子,突然觉得很陌生:这个我从小让着、护着的弟弟,怎么变成了这样?他从来没问过我工作累不累,从来没问过我有没有钱花,只知道一味地向我索取。
去年冬天,林强谈了个女朋友,对方要求必须在市区买一套婚房,首付至少50万,还要一辆15万的车。爸妈知道后,第一时间就来找我:“晚晚,你弟弟要结婚了,女方要首付50万,还要一辆车,你手里有钱,先拿50万出来,帮你弟弟把婚结了。”
“50万?” 我以为自己听错了,“妈,我哪里有50万?“你骗谁呢!” 爸爸说:“你工作10几年,就算每个月存5000,也该有50万了!你是不是把钱藏起来了?你是不是不想帮你弟弟?”
“我没有藏钱!” 我也急了,眼泪掉了下来,“这10年里,林强的学费、生活费、手机、电脑,还有他谈恋爱的开销,都是我出的,我哪里还有钱存?”
“你少跟我哭穷!” 妈妈走过来,拉着我的手,语气软了下来,“晚晚,算妈求你了,你弟弟这婚要是结不成,我们林家以后肯定会被笑话的”
随后我说道:“妈,我是你的女儿,不是你的提款机!我工作10几年,没穿过一件好衣服,没去过一次旅游,就是怕花钱。那天,我们吵得很凶。我第一次跟爸妈说了 “不”,第一次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后来我做了一个决定:离开这个让我窒息的家,去美国工作。然后我算了一下自己的积蓄:这几年偷偷攒的18万块,还有我把唯一的首饰 —— 男朋友当年给我的礼物,一条金项链卖掉的2万块,一共20万。
出发前一天,我去银行取了18万现金,放在家里的餐桌上,留了一张纸条:“爸妈,这20万是我最后能给你们的钱,从今天起,我跟你们断绝关系,林强的事我不会再管,我的人生也不需要你们再插手。祝你们安好。”
我没有跟爸妈告别,也没有告诉林强。我收拾好行李,在凌晨的时候悄悄离开了家。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回头看了一眼那栋熟悉的楼,眼泪掉了下来 —— 那里有我的青春和回忆,有我曾经渴望的亲情,可现在,它变成了我想要逃离的牢笼。
面试那天,面试官问我 “为什么选择来美国工作”,我压着心里的哽咽说:“我想在一个全新的环境里,重新定义自己的职业价值,也想为自己活一次。” 或许是这份坦诚打动了对方,一周后,我收到了录用通知,还能协助办理工作签证。
飞机降落在纽约肯尼迪机场时,已经是当地时间下午。新公司的同事举着写有我名字的牌子,笑着说 “欢迎来到纽约”。我看着机场里来来往往的人,听着耳边混杂着英语和中文的对话,心里却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在美国的工作比我想象中更忙碌,却也更充实。我所在的教育机构主要服务华人家庭的孩子,既要教他们国内的数学课程,也要帮他们适应美国的教育体系。每天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我忙着备课、上课、和家长沟通,晚上会留在办公室整理教案。
虽然刚开始有很多不适应:比如要倒时差,常常凌晨三四点醒;比如不熟悉美国的教学节奏,第一次上课就因为语速太快被学生提醒;比如去超市买东西,会因为看不懂商品标签而站在货架前发呆。但这些困难,都比不过 “为自己活” 的踏实。
我还记得第一次领到美国工资时,看着银行账户里的数字,我激动得哭了 —— 那是我第一次靠自己的能力,赚到完全属于自己的钱,不用交给爸妈,不用给林强,我可以用它买一件新衣服,买一本喜欢的书,甚至可以计划一场短途旅行。那天晚上,我去餐厅点了一份牛排,配着红酒,看着窗外的夜景,心里满是幸福。
周末的时候,我会跟着同事去逛纽约的博物馆,去中央公园散步,去唐人街吃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有的和我一样,是为了逃离原生家庭来到美国;有的是为了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他们知道我的经历后,都鼓励我说 “你很勇敢,你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在他们的鼓励下,我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开朗。
我知道,我做的决定在很多人看来很 “冷血”,很 “不孝”。有人会说 “毕竟是亲生爸妈,怎么能断绝关系”,有人会说 “弟弟再不好,也是亲人”。可他们不知道,这2 年的 “扶弟魔” 生活,把我对原生家庭的最后一点期待都耗尽了。我不是不爱他们,而是我再也爱不起了 —— 我不能为了他们,牺牲自己的一生。
现在的我,已经在美国工作一年多了。我租了一间带阳台的公寓,阳台上种了几盆多肉,周末会自己做饭,偶尔也会和朋友去周边城市旅游。我计划明年申请美国的教师资格证,争取能进入当地的公立学校工作,让自己的职业道路更稳定。我再也不会因为 “弟弟” 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再也不会因为 “爸妈的期待” 而委屈自己。
小编这里也想告诉大家:你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你的人生,应该属于你自己,你有权利追求自己喜欢的职业、喜欢的生活,你有权利为自己活一次。
不要相信 “你是姐姐,就该让着弟弟”“你帮弟弟是应该的” 这种话。亲情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索取。如果你的家人只知道向你索取,不关心你的感受,不尊重你的决定,那么你不必为了所谓的 “亲情” 而委屈自己 —— 真正的亲情,应该是互相理解、互相支持,而不是互相拖累、互相伤害。
如果你现在还在当 “扶弟魔”,还在为家人的索取而委屈自己,请你勇敢一点,对他们说 “不”。同时也不要害怕别人说你 “冷血”“不孝”。你的人生,不需要别人来定义。你只有一次生命,应该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爱自己喜欢的人,而不是用来满足别人的无尽索取。
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