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诗兰黛、香奈儿都大裁员,奢侈品们这是怎么了?

发布时间:2025-09-09 08:32  浏览量:3

在世界奢侈品市场上,各家奢侈品企业都是赚的盆满钵满的代名词,就在最近雅诗兰黛、香奈儿都大裁员的消息传来,让人不禁疑惑这些奢侈品巨头都是怎么了?

一、雅诗兰黛、香奈儿都大裁员?

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美国美妆巨头雅诗兰黛集团宣布,根据此前公布的重组计划,截至8月13日,已批准全球裁员3200人,遣散费及相关费用达7.47亿美元。

法国奢侈品牌香奈儿近日在中国市场也进一步加大裁员力度。据悉,香奈儿中国总部计划将员工规模从约460人削减至370人,裁员比例接近20%,以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形式执行,补偿方案为N+7。

据南都此前报道,香奈儿今年5月20日公布2024年业绩,总营收下降5.3%至187亿美元,净利润下降28.2%至34亿美元。这是自2020年以来,香奈儿首次收入大跌。

二、奢侈品巨头们都怎么了?

近期,雅诗兰黛、香奈儿等奢侈品行业巨头纷纷采取大规模裁员举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又该怎么看呢?

首先,全球经济环境的低迷是高端奢侈品需求不足的首要原因。当前,全球市场正处于一个相对不景气的阶段,经济增长乏力,不确定性增加。在这种大背景下,消费者的购买力受到显著影响,尤其是对于非必需性的高端奢侈品消费更为谨慎。以往,人们可能会毫不犹豫地挥霍巨资购买名牌包包、化妆品或高级时装来彰显身份地位;但现在,面对生活成本上升、投资风险加大等诸多现实问题,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支出结构。例如,一些原本计划定期更新衣柜的顾客减少了购物频率,转而优先考虑家庭日常开销和其他必要开支。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直接冲击了奢侈品企业的销售额,为了维持盈利水平,企业不得不采取裁员措施以降低成本。通过削减人力成本,这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其次,新兴品牌的崛起给传统奢侈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当前以中国新兴品牌为代表的新消费势力正在快速崛起,持续抢占原先由国际高端奢侈品主导的市场份额,这种结构性的市场竞争加剧,直接导致了整体行业利润水平的压缩。过去十年,中国消费者对国际奢侈品牌的追捧曾推动全球奢侈品市场进入黄金增长期。然而,随着本土品牌在产品设计、品质控制、品牌叙事和渠道运营上的全面升级,消费者的选择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美妆领域的完美日记、花西子,到服饰领域的李宁、波司登,这些新锐品牌不仅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更在文化认同、情感连接和本土审美表达上赢得了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青睐。

第三,中国消费者的成熟促使其对高端奢侈品的认知发生根本性转变。伴随着中国消费者的日益成熟,对于高端奢侈品的认知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消费行为正从过去的“炫耀性消费”向“理性化消费”演进,实用主义和价值导向正在成为主流趋势。这一变化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经济高速增长期,奢侈品曾是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购买行为往往带有强烈的符号意义。然而,随着中产阶级的壮大和财富积累的普遍化,奢侈品的“稀缺性光环”逐渐褪去,消费者不再盲目崇拜品牌LOGO,而是更加关注产品本身的品质、设计、使用体验以及品牌背后的价值观。

这种消费理性的觉醒,与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经济的消费转型极为相似。当年日本消费者在经历了市场变化之后,开始摒弃过度消费和品牌崇拜,转向注重实用性、耐用性和内在品质的“新节俭主义”。如今的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在Z世代和千禧一代中,同样表现出对“为品牌溢价买单”的审慎态度。他们更愿意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付费,而非为虚无的品牌光环,从而推动了类似于无印良品、优衣库等品牌的强势崛起。

第四,奢侈品品牌必须积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从长期来看,奢侈品品牌必须学会适应市场需求的深刻变化,原先那种依靠品牌光环驱动盲目抢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何在新的消费语境下重塑品牌价值,正在考验着每一家奢侈品巨头的战略定力与创新能力。未来的奢侈品竞争,将不再是简单的LOGO比拼或价格战,而是品牌文化、可持续发展、数字化体验和本地化运营的综合较量。品牌需要在保持高端调性的同时,增强与消费者的深度互动,讲好符合当代价值观的品牌故事,这可能才是各家奢侈品最需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