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熟跃居百强县前三的多维进阶之路
发布时间:2025-09-22 16:08 浏览量:2
转自:新华财经
9月21日,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发布《2025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江苏省常熟市位居综合实力百强县第三名。这座2024年GDP突破3000亿元的江南福地,通过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文体旅融合,推动传统与现代交融、产业与人文共生,在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中走在前列。
智造引领产业攀高逐新
近年来,常熟紧扣产业革新方向,聚焦传统产业焕新、新兴赛道领跑、未来前沿布局,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传统产业智造焕新。依托服装制造基础,常熟推动科创与制造融合,打造“冲锋衣之都”新IP。今年6月,苏州市户外运动服装产业联合会在常熟成立,波司登签约投资10亿元的户外运动服装全球零碳智能运营中心,巩固了行业领先地位,也体现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生命力。
新兴产业乘势崛起。紧邻沪苏通铁路、沪宁沿江高铁的智算未来城建设正酣,塔吊林立、机械轰鸣。这里是常熟智能算力与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主阵地,已吸引立讯机器人总部基地、联通算力、科大讯飞等标志性项目落户,长三角领先的“AI+”创新应用示范区与“科产城人”生态共同体正加速形成。
未来产业厚积薄发。竞逐低空经济赛道,常熟编制完成发展规划与行动方案,设立20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专项母基金,建成特种无人机产业园等专业载体,加快形成“研发生产+测验试飞+总装交付”协同发展的低空制造产业集群。《2024年县(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常熟以77.62分的高分位居榜首,在县域竞争中脱颖而出。
科技与产业加速融合
作为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苏南唯一的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常熟持续优化人才政策、搭建高能级平台、培育创新主体,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人才引育激活创新动力。今年7月,常熟发布人才新政《关于进一步深化产才融合 推动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措施》,从强化人才项目资助、赋能人才企业成长、提升人才服务保障等15个方面发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并设立3亿元的常创人才基金二期,重点投向人工智能,以耐心资本加快人才集聚、科技创新。目前,常熟人才总量达47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5万人),高技能人才12.15万人、工程技术人才24.4万人;引育常熟市级及以上科技双创领军人才1140人(其中国家级81人)。
平台建设集聚创新资源。今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常熟中心开工,搭建“创新医疗器械苏州预审评服务中心”等功能平台,促进长三角生命健康产业协同发展;8月,苏州市分子工程技术概念验证中心获2025年度苏州市成果转化平台建设项目立项,已建成研发平台等核心载体。2024年,常熟规上工业企业新建研发机构462家、增量苏州第二,新增苏州市创新联合体8家、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1家。
企业培育构筑创新高地。通过“百企千亿·领航登峰”大企业跃升和专精特新“育林参天”培育行动,常熟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截至今年1月,常熟拥有7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58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324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贡献了全市40%的规上产值、50%的研发投入、60%的研发机构和70%的高价值专利。
千年古城焕发消费活力
面对“千城一面”的同质化竞争,常熟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度挖掘利用文体旅资源,打造新型文旅消费场景,彰显“一城山水、自在生活”城市内涵。
打造江南“户外运动第一城”,实现“赛事引流-消费转化-产业升级”闭环。今年8月,“鹰你而来”长三角户外嘉年华核心赛事——雄鹰山径挑战赛开跑,700多名选手参赛。此路线迅速成为网红打卡点,每逢节假日,周边城市自驾游客络绎不绝,带动周边民宿、餐饮等产业发展。
依托“雄鹰线”,常熟构建“运动+文化+消费”全域联动的交互场景,串联起古城特色街区citywalk、尚湖皮划艇赛事与琴湖桨板运动、无人机灯光秀等,实现“流量”变“留量”。今年上半年,常熟虞山区域接待游客突破2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和7.6%。
布局微短剧产业新赛道,推动文化资源创意转化。依托沙家浜红色传统资源、虞山尚湖生态底蕴,常熟系统开发红色题材、生态文旅等主题IP,将历史文化转化为可传播的城市符号。今年7月,常熟举行微短剧产业招商活动,编剧创作、人才培养等协议签约,持续完善微短剧产业生态。目前,常熟已集聚10余家专业影视文化公司,成立微短剧产业联盟,并整合200余个文商体旅外景资源,为剧组提供一站式服务。
消费活力显现:今年上半年,常熟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5.83亿元,同比增长4.8%。
立足新起点,常熟将以更大格局、更实举措推动发展、创新、能级之“进”,以民生、治理、作风之“优”,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发展新篇章。(郭文嘉)
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