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评论 | 从西贝到始祖鸟,服装企业要学会“用透明建信任、用真诚做营销”

发布时间:2025-09-23 10:04  浏览量:2

万晗/文

近日,西贝餐饮因“预制菜争议”遭遇舆论风暴,其长期以“手工莜面”“现熬骨汤”构建高端餐饮人设,却未主动公示其诸多菜品使用预制的供应链真相,这种“高价买预制”直接触发了消费者的信任危机。

这种认知差异在服装行业同样存在——当消费者支付高价购买“纯手工刺绣”服装时,他们购买的不仅是产品本身,更是背后的工艺价值与情感连接。

当前,中国服装行业整体品牌价值已超过6000亿,但传统规模扩张模式已遇瓶颈,特别是线下渠道的市场萎缩,导致品牌必须从“渠道规模竞争”转向“用户价值竞争”,其中,供应链透明化实践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如何填平价值承诺与消费者认知的鸿沟,是每个品牌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坚持“中央厨房半成品不算预制菜”的行业定义,而消费者更在意的是口感、温度与标签透明度。

引发争议的“升龙”烟花表演(视频截图)

此外,头顶“户外顶流”光环的始祖鸟,本月也面临这个问题——首次踏上鞋履赛道的始祖鸟,因采用压胶工艺导致易开胶而引发的“中产退坑始祖鸟,从鞋开始”舆情,告诉我们即使你的产品都经过国标检测,但与消费者之间依然可能存在核心矛盾:‌行业标准与消费者感知的严重脱节。

始祖鸟引发的更大舆情,还在于与艺术家蔡国强合作,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海拔约5500米)举办“升龙”烟花秀,因生态破坏争议引发公众强烈质疑!一个主打户外的品牌,想要营销“高山在地文化”,光想着炫目效果却背离了环保底线,给脆弱的高原生态带来灾难,再一次为品牌营销的悖谬敲响了警钟!

在‌行业标准与消费者感知方面,曾经历过消费者对羽绒品质与标准质疑的波司登就格外重视这个矛盾,之后在其吊牌植入NFC芯片,扫码可查绒子含量与生产链路,这一举措使其当年的高端系列销量提升36%。

近日,波司登在其3000多家线下店铺推出了RFID技术,为防伪溯源提供了有力支撑。因采用了加密技术,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吊牌上的RFID芯片,就能查询商品的生产工厂、物流信息、销售门店等真实信息,轻松辨别真伪、实时溯源。

在可持续发展赛道上,绿色环保产品带来的溢价让消费者的认知落差更为明显。为此,国际知名检测机构海恩斯坦近期推出的OEKO-TEX® MADE IN GREEN作为可追溯的产品标签,消费者可通过标签上唯一的产品ID或二维码,追溯产品的生产国家/地区、生产工厂和供应链,同时也能验证标签真伪,将企业环保承诺转化为可验证的消费语言。

西贝事件给服装行业的终极警示是:当消费者开始用放大镜审视每一个价值承诺时,唯有将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从新疆棉田的日照时长、牛羊牧场的生态环境,到缝纫工的薪资水平全部转化为可感知的故事,才能赢得这场信任保卫战。

在信息透明的时代,服装企业必须学会“用数据讲故事,用透明建信任”,更要用真诚做营销。这不仅是应对监管要求的被动选择,更是赢得消费者心智的主动战略——因为最终决定品牌生死的,不是工厂里的缝纫机,而是消费者心中的信任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