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汉系列之137:武汉羽绒服装厂,武汉冰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9-25 06:30  浏览量:3

【编者按】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上海和武汉两个城市曾经在城市名字前面冠以“大”字,“大武汉”、“大汉口”曾经声名远播。武汉之所以赢得“大武汉”之美誉,是因为武汉市曾经举足轻重的工业。工业遗产对武汉市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工业是武汉市的代表作,工业成就了“大武汉”的金字招牌。然而,随着城市更新的快速推进,一处处经典的工业建筑被拆除,一座座具有保护价值的工业厂房被夷平,武汉市的大工业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历史正在离我们远去,文化正在离我们远去,记忆正在离我们远去。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记得“大武汉”曾经如此辉煌的历史吗?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到哪里去找寻历史上的“大武汉”的踪迹?

——周国献

武汉冰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位于汉阳显正街的武汉羽绒服装厂。

据《湖北省志工业志稿·二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2年9月第1版)记载,武汉羽绒服装厂于1979年3月由红升便装厂和金星服装厂合并组建。1979年生产羽绒背心5.47万件,1980年生产羽绒服12万件。该厂生产的冰川羽绒服内销全国各地,天鹅牌羽绒服出口欧美17个国家和地区。

冰川集团生产车间(来源:《百年汉阳造》)

1983年,冰川羽绒服被评为湖北省优质产品;1984年获全国旅游内销工艺品奖杯,次年又获全国轻工业优秀新产品奖。1985年,该厂年产羽绒服装30.3万件,羽绒被2万床,工业总产值1460.6万元,利税178.1万元。

位于汉阳显正街的武汉市羽绒服装厂变身武汉市第五医院(周国献2018年10月拍摄)

据《武汉市志(1980-2000)》第三卷记载,1996年4月28日,武汉冰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公司迁至汉阳赫山。集团由12个国内全资子公司、2个国外全资子公司,年产各类服装150万件、无纺布4000吨、涤纶短纤4000吨、床上用品100万套。武汉冰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集防寒羽绒服、衬衣等各类服装、化纤、无纺布、床上用品、旅游用品、针织品生产及进出口贸易、商业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集团。

位于汉阳赫山的武汉冰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被武汉亚为企业托管有限公司托管(周国献2019年3月拍摄)

该厂生产的“冰川”牌防寒羽绒服、中空棉系列产品连续五年获国家国内贸易部等七部委联合颁发的“金桥奖”,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湖北名牌、武汉名牌称号。企业被评为中国质量万里行光荣榜上榜企业,连续多次被国家经贸委、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武汉市人民政府评为自营出口创汇先进单位。

武汉冰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周国献2019年3月拍摄)

据武汉综合考评网2016年市国资委绩效目标指标进度完成情况显示:经报市金融工作局批准,由武汉亚为企业托管有限公司收购冰川集团原汉柜个人流通股,使工控集团及托管公司共同持有冰川集团2/3股权,完成对其控股,具备了对冰川集团实施企业改制的条件;偿还职工欠款及借款,按规定分流安置职工给予经济补偿;将冰川集团管理权移交武汉亚为企业托管有限公司管理,并将工控集团所持冰川集团股权变更为武汉亚为企业托管有限公司持有。

2019年3月作者前往拍摄时,武汉冰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汉阳赫山的办公楼和厂房已搬空,由武汉亚为企业托管有限公司托管。

.

.

.

.

武汉冰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二楼走廊(周国献2019年3月拍摄)

武汉冰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食堂(周国献2019年3月拍摄)

.

2021年3月,作者再次前往武汉市汉阳区赫山路百合街拍摄已托管的武汉冰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厂房保存完好,依然闲置。

武汉冰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门(周国献2021年3月拍摄)

办公楼上书写着资产管理方的大幅标语。

武汉冰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楼(周国献2021年3月拍摄)

.

武汉冰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周国献2021年3月拍摄)

.

.

车间都大门紧锁,一楼有一间敞开着,像是职工活动中心。资产管理方曾在此举办乒乓球赛。

.

.

.

(说明:此贴为重新整理发布,2019年4月24日原贴手机端已不可见。)

.

武汉的近代工业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一批十分珍贵的工业遗址。“这些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是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是城市无法磨灭的基因,必须得到保护与传承。”(《武汉近代工业史》(上下卷))

武汉市的工业遗产保护状况是中国诸多工业城市的一个缩影。正如以色列摄影家纳达瓦·坎德(Nadav Kander)在接受关于他的长江摄影专题的专访时所说:“在经历一段拍摄后,我逐渐感受到这个国家所面临的矛盾和困惑,当它以惊人的速度飞跃时,也在不断毁坏着自己的根基。”城市急切地想要发展,却忽视了历史传承,忽视了城市的个性,迷失了自我。

在城市急速发展的关口,为一个城市的工业遗产留存影像记录迫在眉睫。我从2008年开始关注并拍摄武汉工业遗产保护题材,2014年定下摄影专题的题目《大武汉》,并开始有计划地重点拍摄武汉工业遗产,共拍摄了涵盖清末、民初和解放初期的三百多处武汉市老工业旧址。项目初期,以宽幅接片方式拍摄老工业旧址废墟为主,通过比较一致的摄影语言去呈现这些城市发展中的疤痕和印记,强化“大武汉”的悲壮感;后来扩展到事无巨细对武汉市和湖北省各地市现有工业遗产的抢救性记录。

失去的已经无可挽回,但现存的工业遗产的保护仍然任重道远。作者希望通过拍摄和发布“大武汉系列”,引发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对武汉工业遗产保护的关注和行动。回望过去,让我们看清来时的路。我无力阻挡城市改造的步伐,但我至少可以用我的镜头记录下这一切,为日后寻回失去的城市影像和情感记忆提供参照。

——周国献

.

特别声明:

1.本头条号“黑镜头”发布的图片,除非特别注明,均为周国献原创作品,转载请勿声明原创,并请注明出处及保留作者姓名,否则视为侵权。

2.“大武汉系列”中偶尔会在各种志书等资料中翻拍部分老照片,因原刊载老照片的书籍大多没有注明照片作者,在头条文章里只能注明图片来源是哪一本书籍,无法为原作者署名,敬请谅解!若有异议,请随时通过留言等途径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

1.安装今日头条App(已安装的请忽略);

2.打开今日头条App,或者通过分享的“黑镜头”头条文章进入今日头条App。

然后,通过如下两种方法关注“黑镜头”头条号:

(2)方法二:在今日头条首页搜索栏键入“黑镜头”,点搜索按钮,再点菜单栏中的“用户”选项,找到“黑镜头”头条号用户(昵称存在同名情况),认准如下“黑镜头”LOGO,再点关注。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