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人的“衣中茅台”!卖不动了?

发布时间:2025-09-26 04:25  浏览量:1

“衣中茅台”突然卖不动,不是中年男人没钱了,而是他们终于发现:花四千块买一件“爸爸衫”,打高尔夫时照样被90后球友当成背景板。

比音勒芬的店员最近很闲。

北京首都机场T3那家招牌店,过去旅客排队刷卡,现在半小时进不来一个人。

财报说得很直白:2024年净利润下滑14%,2025上半年营收涨了7%,利润却再跌9%。

卖得更贵,反而赚得更少,高毛利神话第一次破功。

问题出在哪?

先看人群。

胡润去年报告,中国高净值男士平均46岁,正是比音勒芬的核心盘。

但这群人今年把预算挪走了:一半的钱拿去瑞士学钟表品鉴,一半给娃报欧洲夏令营,留给自己的置装费只剩19%,比去年少了6个点。

衣服能穿就行,体验才值得炫耀。

再看场景。

高尔夫正在“抖音化”。

广州麓湖练习场,晚上九点还排队,灯光一开像夜市。

年轻人穿Lululemon速干POLO,一件一千出头,四向弹力,打完球直接骑单车回家。

比音勒芬的黏胶纤维+桑蚕丝?

好看,但出汗后贴背,价格还翻四倍。

90后球友一句话就扎心:“四千块的衣服,不如四千块的杆,至少能让我少两杆。”

对手也变了。

安踏把迪桑特做成“高端男人lululemon”,一件羽绒马甲3000块,北京SKP店外排队到电梯口;始祖鸟beta版冲锋衣被炒到八千,中年男人抢着穿去金融峰会。

比音勒芬想硬刚,于是收购两个欧洲老牌,打算讲奢侈品故事。

结果收购公告一出,股价连跌三天——投资人不傻,本土运营团队连中文都讲不利索,怎么可能玩得转百年法国工坊?

现在两个子品牌门店缩了一半,亏损挂在报表上像两块遮羞布。

更难受的是线上。

比音勒芬抖音官方店,最爆单品月销不到700件,评论区高赞是“老气”“像给我爸买的”。

为了拉年轻人,品牌把logo换成更细的字体,找95后明星拍大片,结果线下老顾客惊呼“怎么变山寨”,年轻人依旧不买。

电商占比冲到28%,毛利率却被拉低11个百分点——线上打折才有人点,一打折,“高端”人设就塌。

其实国产高端男装都在同一条船上。

某东北男装品牌,曾经一件貂皮大衣卖五万,今年直播间降到一万八,主播喊破喉咙,销量还是零;另一家做“国服”的,把盘扣唐装卖到意大利,结果外国人下单拍照后就退货,说“像戏服”。

核心都是一个问题:把“贵”当成护城河,却没人回答“凭什么”。

想活,就得把四千块的衣服做出四千块的理由。

波司登给羽绒服塞航天材料,零下三十度央视记者穿它做直播,大家服气;迪桑特把滑雪服做出“修身西装”线条,中年男人穿去办公室也不违和。

比音勒芬最该做的,是回到高尔夫本身:和国家队研发“挥杆降温”面料,让球员后背温度直降三度;或者学Lululemon,在门店免费测推杆角度,把衣服变成专业装备,而不是“身份贴纸”。

另一个办法是拆牌。

主牌继续服务45岁+,把剪裁做得更隐形,让肚子和富贵包消失;副牌直接叫“BFN Golf”,用纯色、速干、反光条,价格砍到千元内,在抖音讲“夜场九洞穿搭”,让年轻人先记住,再慢慢升级。

分层运营,至少不会左右手互搏。

中年男人不是不花钱,是他们终于学会把钱花在“看得见的进步”上。

四千块的衣服如果不能让他球技+2、被球友夸一句“这衣服挺酷”,那还不如四千块的私教课。

比音勒芬要是再讲不出新故事,“衣中茅台”这顶帽子,迟早被迪桑特、始祖鸟们摘下来,扔进仓库落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