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羽绒服到户外第四:坦博尔营收13亿冲港股,销售费用压顶
发布时间:2025-10-16 18:47 浏览量:3
最近户外服装圈动静不小,先是伯希和今年4月递了港股招股书,没俩月,老牌羽绒服品牌坦博尔也跟上了,要冲刺港股IPO。
坦博尔这名字在山东、河北、河南这些北方省份不算陌生,做了21年羽绒服,现在跨界搞户外,2024年还以13亿多的营收,成了国内第四大本土专业户外服饰品牌。
从羽绒服到户外,再到冲IPO,这老牌企业的转型路,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从15岁闯东北到新三板风波:坦博尔的“前半生”有点波折
坦博尔的故事得从创始人王勇萍说起。
1971年他生在四川宜宾,妈在服装厂上班,从小就跟着帮忙加工纺织品,算是早早就沾了服装行业的边。
1986年,王勇萍才15岁,揣着妈攒的1000块钱就敢出门闯,第一站选了东北,做纺织面料批发生意。
从海城西柳市场拿货,再拉到鞍山卖,慢慢把生意做顺了,后来还自己搞起西服面料生产,从倒腾货的变成了造货的。
创业期间,他还跟小时候认识的王丽莉结了婚,后来王丽莉成了公司的关键人物。
1999年,王勇萍拿自己攒的钱,并购了中美合资的青州青远鞋业有限公司,就从这开始做羽绒服。
2004年,青州市坦博尔服饰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算到现在刚好21年,早期坦博尔走的是性价比路线,口号“坦博尔羽绒服,老百姓的实惠”传得挺广。
2013年7月签了陈宝国当代言人,品牌名气一下上去了,在北方市场的占有率也提了不少,本来顺风顺水,2015年2月坦博尔还挂了新三板,可麻烦也跟着来。
那年市场竞争太激烈,公司营收3.63亿,比前一年降了不少,净利润还亏了3500多万,好在比2014年亏得少了点。
2016年总算扭亏为盈,营收涨了点到3.71亿,净利润1600多万。
可2017年上半年又掉了链子,营收1.03亿,利润就剩60来万,公司说是春节提前和清理库存导致的,更有意思的是新三板摘牌的事。
2017年9月董事会说要摘牌,配合战略发展,结果10月开临时股东大会,100%股东都反对,连授权董事会处理摘牌的事也不同意。
要知道当时王勇萍直接间接持了94.52%的股,是绝对大股东,这等于他自己跟董事会闹了分歧。
不过到11月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王勇萍还是同意摘牌了,现在回头看,那次摘牌倒成了坦博尔的转折点,要是没摘牌,说不定后面的转型也没那么顺利。
线上爆火、家族掌权:坦博尔转型的“两把刷子”和争议
摘了新三板之后,坦博尔算是彻底换了赛道,从只做羽绒服改成专业户外服装品牌,搞出顶尖户外、运动户外、城市轻户外三大系列。
这步棋走对了,2022到2024年,营收从7.32亿涨到13.02亿,每年都在涨,今年上半年营收6.58亿,比去年同期多了快一倍,势头确实猛。
不过转型过程中,公司的控制权也变了,2021年6月,王勇萍退出了控股股东上海蓝银投资,王丽莉进来成了持股99.5%的大股东。
2022年7月,王勇萍把自己手里25.33%的坦博尔股份全转给王丽莉,还辞了董事和所有高管职位。
现在IPO前,坦博尔没外部股东,就王丽莉、上海蓝银和三个员工持股平台。
王丽莉直接持25.33%的股,跟儿子王润基一起控着上海蓝银,上海蓝银又持67.14%的股,再加上控制员工持股平台,王丽莉总共握了96.64%的投票权,典型的家族企业,家族掌权的好处是决策快,但也有争议,比如分红。
2022年分了3500万,今年上半年直接分了2.9亿,按股权算,王丽莉家族拿了8成以上,差不多2.3亿。
有人担心,公司正冲IPO,是不是该多留点钱搞研发、扩渠道?把钱多分了,后续发展会不会受影响?这估计也是港交所审核时会问的问题。
坦博尔能涨这么快,线上渠道功不可没,2022年线上收入才2.26亿,2024年就到6.26亿,占总营收的近一半,今年上半年更是超过一半,达52.7%,线上毛利率也从42%涨到53.3%,比不少同行都高。
为了做线上,坦博尔在营销上花了不少心思,2023年10月起先后签了孙怡、周也、黄轩、钟楚曦当代言人,广告费用从3100多万涨到1.13亿。
短视频也没落下,跟MCN机构合作搞直播,抖音上相关视频播放量超20亿次,传统品牌能把线上玩这么溜的,真不多见,但问题也很明显。
首先是销售费用太高,2022年2亿,2024年涨到5.08亿,占营收的比重快40%了,今年上半年虽降到39.7%,但还是比探路者、凯乐石这些同行高。
费用高了,净利润率就被拉下来了,2024年净利润率8.2%,比2023年的13.6%降了不少,今年上半年才5.5%。
其次是线下渠道拖后腿,2024年末坦博尔有608家线下店,278家自营,330家分销,可去年线下营收6.35亿,比前一年还降了0.5%,毛利率58.3%,也降了3.3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线下营收是涨了,但毛利率又降了8.6个百分点,到58.1%。
本来想线上线下一起发力,结果线下成了拖累,要是不解决线下的问题,就算IPO成功了,后续增长也会受影响。
好在坦博尔在研发上还算舍得投入,2022到2024年研发费用从2500多万涨到3600多万,虽然研发费用率在降,但比同样冲港股IPO的伯希和高不少,伯希和2024年研发费用率才1.78%。
这次IPO募资,坦博尔计划把钱用在研发、品牌建设、供应链和并购上,还说要收购国际户外品牌和设计公司,跟滑雪设备企业合作。
要是并购能成功,说不定能像安踏收始祖鸟那样,快速提升品牌实力和市场份额。
总的来说,坦博尔这21年从羽绒服转型户外,确实做出了成绩,线上爆火、研发领先是它的优势,但销售费用高、线下疲软、家族控股集中也是绕不开的问题。
能不能成功登陆港股,就看它能不能把这些问题给港交所和投资者说清楚。
毕竟现在户外赛道竞争越来越激烈,北面、哥伦比亚这些国际品牌在下沉,探路者、凯乐石这些本土品牌也在发力,坦博尔要想站稳脚跟,还得再拿出点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