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卖199还包邮?拆开一看全是鸡毛碎渣,能把人恶心坏了!
发布时间:2025-10-21 21:42 浏览量:2
前两天刷短视频,刷到个在服装批发市场干了十几年的服装店老板娘,拿着剪刀当场就拆了件网上超火的网红爆款羽绒服,结果一剪开,里面飘出来的不是正经羽绒,而是一堆带着怪味的碎毛渣子,看着就膈应人。
这大姐说,现在市面上那些标价两三百的“羽绒服”,90%都是用“飞丝”填充的,这玩意儿就是羽绒厂剩下的下脚料,混着化纤丝绵硬塞进衣服里,看着是鼓鼓囊囊的,实际保暖性跟套个薄塑料袋出门差不多,风一吹就透心凉。
这事儿让我一下子想起去年双十一,我同事小李为了图便宜,花259块抢了件号称“加拿大鹅平替”的羽绒服,结果零下五度那天穿着出门,还没走到地铁站呢,就冻得鼻涕横流,恨不得当场折返。
后来他越想越气,把衣服送去专业机构检测,结果那标着“90%白鸭绒”的填充物,实际含绒量才只有11.3%,剩下的全是飞丝和鸡毛碎末,根本就不是正经羽绒。他气冲冲地去找店家理论,人家店铺早就卷钱跑路了,再看评论区,两千多条差评都在骂“骗子”,跟他一样上当的人一大把。
现在羽绒服造假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了。江苏南通有个专门的档口,就卖那种空白的检测单,两块钱一张,含绒量想填多少就填多少,你要90%他就给你印90%,简直跟开玩笑似的。
江西九江之前查获的一个造假窝点更夸张,工人在打包那些假羽绒服的时候,都得戴着防尘口罩,车间里飘的绒毛能让正常人一直打喷嚏,那场景想想都吓人。
可这些用劣质材料做的衣服,最后都穿在老人孩子身上,有人穿了没两天就浑身起红疹,去医院一查才知道,是对衣服里的填充物过敏,你说糟心不糟心。
我有个懂行的朋友,特意教了我几招辨认真假羽绒服的方法,挺实用的:第一招是看水洗标,真货的水洗标上肯定会明明白白写着“白鸭绒”或者“白鹅绒”,还得标注具体的含绒量,含糊不清的绝对有问题;
第二招是看执行标准,只有标注GB/T14272-2021的才是正品,其他标准的都得多个心眼;第三招是上手捏一捏,真羽绒揉起来跟棉花糖似的软乎乎的,假货捏着会有咯吱咯吱的响声,那是里面的化纤和碎渣子在摩擦。
他还教了个更狠的招,要是敢试的话,扯点填充物用打火机烧一烧,真羽绒烧完是那种动物羽毛的焦糊味,化纤烧起来则是一股塑料味,一闻就能分辨出来。
要是仔细算笔账,这事儿就更吓人了。现在市场上90%的白鸭绒,一公斤就要五百多块,一件短款羽绒服光羽绒的成本就得六十块往上。再加上面料、人工、运费这些开销,正规厂家生产的羽绒服,出厂价最少也得一百八。
可那些卖199还包邮的,用飞丝的成本还不到二十块,再扣除刷单和网上推广的费用,每件衣服净赚一百多块,利润高得离谱。
关键是这种假羽绒服根本穿不了多久,一个月不到里面的填充物就板结在一起了,保暖性全没了,第二年还得再买新的,等于年年给假货商送钱,这不是明摆着被割韭菜吗?
市场监管部门最近倒是抓了几个典型案例,上个月浙江就查获了一个大案子,造假团伙用鸡毛、鸭毛粉碎后染成白色,冒充正经羽绒做衣服,涉案金额都超过两千万了。
可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在又冒出“分仓发货”的新套路,给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发真货,应付当地的抽检,二三线城市就全发假货。有买家晒出跟客服的聊天记录,客服还直接说“不同批次的填充物可能有差异”,说白了就是看人下菜碟,欺负小城市的消费者维权难。
羽绒服协会的人之前说今年要重点整治含绒量虚标这个问题,可普通消费者哪等得起啊,冬天说来就来,总不能冻着等整治结果吧?我家楼下的王阿姨说得特别实在:“我们老年人买衣服就图个便宜,哪懂什么含绒量、执行标准啊?看着厚实就想买。”
结果她前段时间花288块买的那件“老年加厚款”羽绒服,拆开一看里面的填充物,还没肉包子馅多,穿在身上跟没穿差不多,你说这钱花得冤不冤。
现在买羽绒服就跟开盲盒似的,标着“90%白鸭绒”的,说不定里面连羽绒的影子都没有。要我说啊,与其等着监管部门慢慢出手,不如自己先记住这个教训:那些标价连正经羽绒成本都不够的,里面绝对有猫腻。毕竟冬天穿衣服不是买彩票赌运气,谁也不想拿自己的体温去赌商家到底有没有良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