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达斯回应羽绒服雪中飞代工,579元款配置竟不如519元雪中飞
发布时间:2025-10-22 06:00 浏览量:4
一件售价869元的阿迪达斯羽绒服,标签上写着“江苏雪中飞制衣有限公司制造”。这不是山寨货,而是官方渠道正品。消费者拆开吊牌才发现,自己花大价钱买的“洋品牌”,竟是波司登旗下大众品牌雪中飞的生产线出品。
这不是个例。从京东自营到抖音旗舰店,多款阿迪达斯羽绒服均标注同一制造商。更耐人寻味的是,对比参数:阿迪达斯579元款绒子含量80%,蓬松度600+;而雪中飞519元款绒子含量90%,蓬松度680+。价格相近,配置反超——消费者猛然意识到,自己可能只是为一个“三条杠”买单。
品牌代工本是全球制造业常态。阿迪达斯没有工厂,耐克、彪马同样依赖代工。法律也早已划清底线:《产品质量法》规定,产品必须标明实际生产者名称和地址。雪中飞出现在标签上,合规。但合规不等于透明。问题不在“谁生产”,而在“为什么不主动说”。
消费者看到标签,看到的是冷冰冰的“制造商”,而非“由雪中飞代工”这一明确关系。品牌方刻意模糊这层联系,背后是精心维护的溢价逻辑:让消费者相信,高价格对应的是品牌独有的技术、品控与价值。可当对比数据摆在眼前,所谓“暖芯科技”显得苍白。代工事实一旦曝光,便成为对品牌叙事的反讽。
有人反驳:苹果也由富士康代工,为何无人质疑?区别在于,苹果从不掩饰供应链,反而以全球顶尖代工体系为荣。而运动服饰品牌长期将代工信息藏于标签角落,既不宣传,也不引导。这种“被动合规、主动遮蔽”的做法,把消费者的知情权限缩为“自己去看”,实则是对信任的消耗。
真正的品牌护城河,不应建立在信息不对称之上。波司登早已在羽绒服中植入NFC芯片,扫码即可追溯生产工厂、物流路径;法国品牌KIABI公开棉花种植溯源;OEKO-TEX®认证支持消费者验证产品是否来自负责任工厂。这些品牌把供应链变成可感知的信任资产,而非需要回避的秘密。
阿迪达斯不必羞于承认与雪中飞的合作。相反,若能主动说明:为何选择这家代工厂?品控标准如何?与自有品牌有何差异?这非但无损形象,反而展现透明与自信。如今被动曝光,暴露的不是代工模式,而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日益扩大的信任裂痕。
当消费者开始用参数表对比“三条杠”和“雪中飞”,品牌神话的裂缝已然显现。真正的高端,不是隐藏生产者,而是让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追问。
信任,始于标签上的第一个字;崩塌,始于对真相的第一次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