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衣库,跌落“平价神坛”

发布时间:2025-10-22 16:44  浏览量:2

过去数年,优衣库凭借“高性价比”和“简约舒适”系列,包括基本款、户外装、轻便羽绒服及艺术家联名款,长期赢得中国消费者青睐。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与消费心态转变,这家曾经的“性价比之王”正遭遇降温。

根据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公布的2025财年业绩,其整体业绩再创新高,但区域增长分化明显。作为集团最大海外单一市场的大中华区,2025财年收入占集团总营收约19%,营业收入和利润双降。

大中华区业绩承压,仍为最大海外市场

截至2025年8月31日的2025财年,迅销集团全年营收达到3.4万亿日元,同比增长9.6%;营业利润5511亿日元,同比增长13.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30亿日元,同比增长16.4%。

旗舰品牌优衣库仍是集团的核心支柱,2025财年收益约2.9万亿日元,占总营收约86%。不过,从增长结构来看,对单一品牌的依赖风险进一步加深。副线品牌GU(极优)营收3307亿日元,同比增长3.6%,但营业利润下降12.6%,未能形成新的增长支撑。集团旗下Theory、PLST等全球品牌事业收入下滑5.3%至1315亿日元,经营利润录得亏损9亿日元,凸显多品牌战略执行受阻。

从区域表现看,日本本土业务依旧稳健。优衣库日本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0.1%,营业利润增长17.5%,创下历史新高,成为集团利润的重要来源。国际市场继续担当主要增长引擎,2025财年国际业务收入达1.91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1.6%,占集团总营收的56%。其中,北美和欧洲市场分别录得24.5%和33.6%的增长。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大中华区业绩显著承压。2025财年优衣库在大中华区的收入降至6502亿日元,同比下滑4%;营业利润减少12.5%至899亿日元。这是近年来中国市场首次出现收入与利润双降,也表明优衣库品牌在其最大海外市场的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分市场看,中国大陆营收下降约4%,利润下降11%,但第四季度出现恢复性增长;中国香港地区收入与利润双双下滑;中国台湾市场营收增长但利润下跌。

尽管业绩承压,大中华区依旧是优衣库在日本以外的最大单一市场。2025财年,大中华区收入占集团总营收约19%,仍高于北美(约8%)和欧洲(约10.9%)的市场份额。

回溯近三年数据可以看到,大中华区的业绩走势经历明显波动。2023财年,优衣库在该区域的收入为6202亿日元,同比增长15.2%,营业利润增长25.0%,占集团营收的20.6%,表现强劲。2024财年,收入增长9.2%至6771亿日元,占比提升至21.8%,但营业利润仅微涨0.5%。进入2025财年,营收和利润同步转负,反映出市场消费趋于理性、竞争加剧与成本上升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企业公告截图

迅销集团在财报中表示,未来将通过业务重组和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国市场回归增长。集团预计2026财年整体营收将增至3.7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约10.3%;营业利润提升至6100亿日元,同比增长10.7%;归母净利润预计为4350亿日元,同比增长约0.5%。

跌落“平价神坛”,年轻消费者不再买账

曾几何时,优衣库被视为“性价比担当”及“安心之选”。几十元的T恤、几百元的外套与羽绒服,让预算有限的消费者也能轻松入手。然而,如今这层“物美价廉”的光环正在褪色。随着电商生态的成熟与“平替”文化兴起,大量国货品牌和白牌工厂在中端价位崛起,优衣库的价格优势被迅速削弱。

在社交平台上,“优衣库是否变贵了”“不再值这个价”的讨论屡见不鲜。消费者孟孟回忆,学生时期她非常喜欢优衣库,觉得价格良心又新潮,还会抢购艺术家联名款,但现在更多会选择国潮品牌或直播间商品。“优衣库现在不能说贵,但已经没有当年那种物超所值的感觉。设计平淡、品质一般,而替代选择太多。”

从价格来看,记者在优衣库天猫旗舰店看到,秋冬外套多集中在399元至799元之间,部分羽绒服售价超过千元。与此同时,电商平台上“优衣库平替”层出不穷,价格往往低至百元以下,外观与面料相似,吸引不少消费者尝试。

除价格外,优衣库还面临产品策略与品牌认知的双重挑战。近两年,退换货政策调整、风格趋同化以及几次公关事件,都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争议。消费者对其产品创新与设计力的期待落差加大,使优衣库在年轻群体中的吸引力逐渐减弱。

尽管迅销集团在产品线与渠道结构上多次调整,但短期内仍未形成明显反弹。“平替风潮的兴起,进一步削弱了优衣库的价格竞争力。”独立时尚咨询师王宁指出,在中国快时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优衣库正处于“两难”境地——上攻高端缺乏品牌势能,下探低价又面临平替品牌围攻。H&M、Zara 等国际品牌正重新发力中国市场,本土品牌UR则凭借更快的上新节奏和社交媒体影响力,迅速占领年轻消费者心智。而在功能性与运动细分领域,李宁、特步、安踏等国产品牌凭借科技面料与设计创新,也在蚕食优衣库的市场份额。

一位互联网行业从业者表示,五六年前他几乎所有衣服都来自优衣库,尤其偏好运动、休闲和户外款,如今已转向更具风格或功能性的品牌。“当时感觉选择有限,优衣库款式简单、价格合理,是最容易决策的品牌。”但如今他更愿投入于专业品牌,“市面上可选品牌太多,优衣库不再是首选。”

迅销集团在中国的店铺布局也进入调整期。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24年8月,优衣库在中国大陆共有926家门店;到2025年8月,这一数字降至902家。一线城市持续布局旗舰店,而二三线城市网点则有所收缩,部分租金高、客流不足的商圈门店被关闭。业内人士分析,这反映出集团正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优化”,希望通过“少而精”的策略提升单店盈利能力。

独立时尚分析师王宁认为,优衣库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中国中端服装市场竞争格局已被重塑。一线城市门店接近饱和,新开店难以带来增量;电商与社交零售正在分流线下客群。优衣库要想重新赢得消费者信任,必须在设计、定价和品牌沟通上做出更灵活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