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真格了!应对“断崖式”降温,防护指南快收好→

发布时间:2025-10-22 16:45  浏览量:3

有一种

“早晨出门忘穿秋裤”

有一种

“翻遍衣柜找不到厚衣裳”

有一种

“冷空气来才懂保暖要提前”

秋天越来越短

近日, “东北网友拍下不少燕子滞留没南飞”的消息登上热搜,据报道这或与季节过渡模糊化加剧候鸟误判风险有关。过去一个月,东北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而随着冷空 气持续发力,气温又出现大反转,全国多地迎来“断崖式”降温。

我国各地的秋天普遍不长。秋季最短暂的地区要数东北和华北了,大多在50天上下。在北京,小伙伴甚至调侃, “脱下夏装,直接穿上冬装”。

从近三十年的气象数据发现,1991年以来,我国多地秋季的变化情况与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大城市中,长沙、宁波、杭州、上海、郑州、银川等地秋季明显“缩水”,幅度较大的 宁波,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年 秋季缩短12天,银川、杭州、长沙也变少了7天至9天。

降温防护指南来了

穿衣有讲究

秋冬季节

室内外温差大

穿衣遵循“洋葱式穿衣法”

可助你灵活应对严寒

内层(排汗层): 贴身要穿排汗功能好的衣物,如纯棉、莫代尔或优选的美利奴羊毛织物, 保持皮肤干爽是关键。出汗后,纯棉内衣易湿冷,户外活动时需注意。

中层(保暖层): 穿一件能锁住热量的衣服,如羊毛衫、抓绒衣或薄羽绒服,负责主要的保暖工作。

外层(防风层): 套上冲锋衣、防风外套或厚羽绒服, 抵御寒风入侵,保暖效果立刻翻倍。

内层(排汗层): 贴身要穿排汗功能好的衣物,如纯棉、莫代尔或优选的美利奴羊毛织物, 保持皮肤干爽是关键。出汗后,纯棉内衣易湿冷,户外活动时需注意。

中层(保暖层): 穿一件能锁住热量的衣服,如羊毛衫、抓绒衣或薄羽绒服,负责主要的保暖工作。

外层(防风层): 套上冲锋衣、防风外套或厚羽绒服, 抵御寒风入侵,保暖效果立刻翻倍。

重点部位别漏风

头部、颈部、腰部、脚踝是“抗寒薄弱区”,要加强防护,避免漏风。

老人小孩不宜穿太多

老人小孩代谢较慢,过度包裹容易出汗,反而增加感冒风险。建议比成年人多穿一件薄衣,以手脚不凉、后背无汗为合适标准。

喝对热水更暖身

别喝刚烧开的沸水,晾到40到50℃时饮用最佳,避免刺激食道;也可以泡点生姜红枣茶、桂圆枸杞茶,帮助身体驱寒暖身,但容易上火的人要少放桂圆。

特别提示:喝酒不暖身

有些人觉得喝酒可以御寒,这是因为 酒精会刺激血管扩张,让你暂时感觉发热,但随后会造成热量快速流失,反而更冷,所以可千万别靠喝酒御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