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多一度 | “十月就穿羽绒服了” 今年会出现极寒冬天吗?
发布时间:2025-10-22 18:50 浏览量:2
近日,今年下半年来最强冷空气席卷我国大部。连日来,北方不少地方气温速降,一些地方还下起了雪。近期北方地区气温持续偏低,是否预示着今冬会是一个“冷冬”?
十月就穿羽绒服了
北方降温幅度同期少见
据气象部门消息,从10月16日至21日,有较强冷空气将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带来今年下半年以来的最低气温。气象监测显示,在冷空气的影响下,10月20日早晨,气温0℃线抵达华北中部一带,北京南郊观象台最低气温达到零下0.5℃。
受冷空气影响,有不少北方城市的气温打破同期最低纪录。中国气象频道气象分析师信欣表示,10月19日有39站最高气温创10月中旬最低纪录,包括呼和浩特、张家口、延吉等城市,10月20日有45站最高气温创10月中旬最低纪录,包括太原、忻州、晋中、晋城、烟台、威海、焦作等城市,焦作还打破了10月最高气温的最低纪录。
此外 ,10月20日有13站最低气温打破10月中旬的最低纪录,比如河北崇礼零下11.4℃,内蒙古岗子零下11.7℃、湖北十堰6.3℃。10月21日辽宁羊山零下10.3℃,打破10月最低气温的最低纪录,苏家屯零下6.7℃追平10月最低气温纪录,打破10月下旬最低气温纪录。
有网友表示,自己所在的城市直接从夏天进入冬天,已经穿上了羽绒服。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高级工程师李多介绍,10月以来(截至10月19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6个北方地区的平均气温为10.4℃,接近常年同期(10.2℃)。
黑龙江大部、内蒙古东北部和西部、河北中部和南部、河南大部、山东西部、宁夏大部、甘肃北部、新疆北部等地的气温偏低,其中黑龙江中部和北部、内蒙古东北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新疆北部等地偏低1℃至2℃或以上。
中央气象台预计,10月22日,冷空气影响进入尾声,南北方气温都将逐渐回升。但升温幅度较小,大部地区气温维持常年同期正常水平或偏低状态,25日又将有冷空气影响北方。短暂升温后,冷空气又将来袭。25日至26日,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4℃至6℃,局地降幅可达8℃,北方气温将在波动中维持偏低水平。
今年为什么这么冷?
10月以来,北方地区降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据介绍,北极的气压变化与中纬度的气压变化通常有“跷跷板”式的联动变化,气象上称之为“北极涛动”。10月上旬后期以来,北极涛动由前期正位相转为负位相,极涡分裂南下,积聚在北极地区的冷空气随之向中低纬度地区扩散;同期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出现阶段性活跃,有利于引导冷空气向南侵入我国北方地区,导致10月9日至10日及18日至19日出现两次冷空气过程,是造成北方地区降温的直接原因。
此外,西太副高持续偏强偏西偏北,低纬暖湿水汽沿副高外围向北输送,与冷空气在北方地区交汇形成连阴雨天气,也导致气温持续偏低。
今年会出现极寒冬天吗?
近期的低温天气是否意味着今年是一个“冷冬”?专家表示并不一定。
根据国家标准《暖冬等级》《冷冬等级》,冷冬/暖冬的判定都是用冬季三个月的平均气温作为判定的基本要素,通过冬季平均气温与其常年值的差值(距平)与标准差 (描述序列偏离其平均状况的统计量)来判断。
需要明确的是,冬季“偏冷”“偏暖”和“冷冬”“暖冬”并不是一回事。 “偏冷”“偏暖”只是相较于平均状况而言,比平均气温偏高就可以说是偏暖,比平均气温偏低就是偏冷。
专家表示,根据监测,今年秋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将处于中性偏冷状态,可能形成一次弱拉尼娜事件。许多人以为拉尼娜的出现,意味着我国冬天将变得更冷,甚至带来超强寒潮,但“拉尼娜”和“冷冬”不能画等号。我国冬季究竟是偏冷还是偏暖,与东亚冬季风强度密切相关,除拉尼娜外,北极海冰、欧亚积雪以及大气环流系统内部自然变率等也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对拉尼娜事件是否会带来极寒冬天的担忧为时尚早,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未来两天北方大部的气温将持续偏低,南方的气温也会快速下滑,多地将冷如常年11月。
整合自中央气象台、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编辑 马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