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元以下无真羽绒服?南京质检院专家:低价≠假货

发布时间:2025-10-23 10:42  浏览量:3

最近,“300元以下基本买不到真羽绒服”这句话突然刷屏了。不少网友看完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我去年冬天穿的那件百元羽绒服,其实是“假货”?

知见局也吓了一跳。毕竟,对很多普通家庭来说,300元已经是精打细算后的预算上限。要是真如传言所说,那岂不是连保暖都成了奢侈?

但别急,真相没那么吓人。南京市质检院的专家明确说了:低价≠假货。这话听着暖心,也靠谱。

其实,羽绒服的价格,不光看“里面塞的是不是真羽绒”,还得看充了多少、用的是什么绒、面料贵不贵、是不是清仓款……比如一件轻薄短款,充绒量只有80克,用的是70%白鸭绒,原料成本可能就30多块钱。赶上双11、618或者反季促销,卖200多块,完全合理。

有网友分享,自己在某大牌反季清仓时,199元拿下一件吊牌价699的羽绒马甲,水洗标清清楚楚写着“绒子含量85%”。这不就是真货吗?

当然,市场确实有“坑”。去年抽检显示,近两成羽绒服不合格,主要问题就是“标90%实际只有50%”或者拿“飞丝”冒充羽绒。飞丝是什么?就是羽毛打碎后的边角料,轻飘飘没保暖力,穿起来像裹了层塑料袋。

所以,关键不是看价格,而是看“标签”。新国标GB/T14272-2021已经实施三年了,正规产品必须标明“绒子含量”,而且不能低于50%。买之前,一定翻开水洗标,认准这三点:执行标准、绒子含量、充绒量。

知见局还教大家三个小技巧:一摸、二按、三闻。摸起来软乎乎、按下去秒回弹、闻着没怪味——基本八九不离十。

有人说:“现在连穿件暖和衣服都要斗智斗勇。”这话听着心酸,但也提醒我们:消费要理性,更要懂行。不是贵的就好,也不是便宜的就坏。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一双会看的眼睛,和一颗不盲从的心。

这个冬天,愿每个人都能穿得暖、花得值,不被营销话术牵着鼻子走。如果你也买过“白菜价真羽绒服”,或者踩过坑,欢迎在评论区聊聊。点赞转发,让更多人少花冤枉钱!别忘了关注头条号“知见局”,咱们一起看清消费迷雾,过更踏实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