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达斯代工标签下的品牌溢价之争

发布时间:2025-10-23 00:56  浏览量:5

网友在直播间购入的阿迪达斯羽绒服,吊牌上“制造商:江苏雪中飞制衣有限公司”的字样,意外揭开了服装行业的常态——国际品牌与本土代工厂的深度绑定 。这并非个例,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一线品牌在国内均无自有工厂,生产环节全靠第三方代工支撑,而雪中飞作为波司登集团旗下企业,凭借成熟的生产技术成为优选合作方,实属产业分工的必然结果。

代工模式的核心是效率优化:品牌方聚焦设计研发、全球营销和供应链管理,将生产交给专业代工厂以降低成本。阿迪达斯这款售价579元的羽绒服,与雪中飞售价519元的同类型产品相比,蓬松度和绒子含量还略逊一筹,其价格差异本质上是品牌溢价的体现——这部分成本涵盖了品牌知名度维护、赛事赞助、设计团队投入等隐性支出。从行业逻辑看,代工厂执行的是品牌方制定的质量标准,从原材料检验到成品检测均有严格流程,产品品质并不因代工而打折 。

品牌溢价的买单意愿,实则是消费者的价值选择。数据显示,35%的消费者仅接受10%以内的溢价,仅8%的人愿意为品牌支付30%以上的额外成本。对于注重功能性与性价比的群体而言,雪中飞自有品牌在核心指标更优的情况下价格更低,无疑是更理性的选择;但对追求设计风格、品牌认同或售后服务的消费者来说,阿迪达斯的溢价背后是其在时尚话语权和供应链统筹上的积累,这种附加价值同样值得认可。

这场代工风波的本质,是消费认知的升级——当生产信息愈发透明,品牌溢价需要与实际价值形成更清晰的匹配。无论是选择阿迪达斯还是雪中飞,终究是在“品牌附加值”与“实用性价比”之间的权衡,而这种多元选择,恰恰是市场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