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羽绒服会“长大”!巴拉巴拉在上海造了一座玩具屋!

发布时间:2025-10-23 16:52  浏览量:11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童装越来越“无聊”了?款式雷同、功能类似,除了尺码不同,几乎看不出谁是谁的缩小版。当“同质化”成为童装行业的共同痛点,头部品牌如何突破增长天花板,实现价值升维?

当童装行业仍在面料、款式、价格之间内卷,作为欧睿国际认证的“全亚洲童装销售额第一”的品牌,「巴拉巴拉」已率先实现战略升级,跳出传统竞争维度,转向了更高维度的“情感基建”战场,扛起引领行业范式变革的责任。

纵观品牌近年动线:从2024年的#热爱冬日 鼓励亲子互动,到2025年2季度的#中国小朋友 聚焦成长情绪……「巴拉巴拉」始终通过品类创新和营销创新,成为亲子关系的赋能者。

而在2025年4季度,「巴拉巴拉」再度打出情感王牌:从“产品功能导向”转向“情感价值导向”,以“高质量陪伴”和“共同成长”为核心,打造#玩具吧羽绒 年度战役。将“玩具羽绒”从产品概念提升为行业新品类标准,抢占消费者对“情感童装”的第一心智,成为将“情绪价值”系统化、产品化、场景化的行业领先童装品牌。

他们把目光聚焦在Z世代爸妈和AB世代娃的身上——你要的不仅是保暖,更是陪伴;孩子要的不仅是好看,更是好玩!这不是一场普通的营销,而是一次对“亲子关系”的温柔重构。

在「巴拉巴拉」此次为“玩具羽绒”打造的TVC中,品牌没有选择直接展示产品功能,而是讲述了一个温暖而深刻的故事:一件孩子穿不下了的“玩具羽绒”,被妈妈改造成了永久的“羽绒玩具”。

这个充满象征意义的改造动作,是整个叙事的起点。它以这件“变小”的衣服为线索,串联起母女二人在日常相处中“共同成长”的珍贵回忆:

在“一起受骗”中,是孩子“万一它是真的呢”的纯真善意,动摇了成人世界的固有认知,让妈妈学会了“可爱的教育有时比真相更重要”;

在“一起看星星”的夜晚,是孩子在天真中化解冲突的举动,让情绪失控的妈妈学会了从只关注作业,到享受陪伴本身的转变;

在“一起经历失去”时,是孩子在悲伤中依然勇敢陪伴的举动,让妈妈学会了坦然面对眼泪,与孩子共同修完“失去”这堂人生必修课。

TVC的结尾点明了主题:“我要把这个玩具送给她,庆祝她在短短的只是一件衣服变小的时间里,学会把脆弱付给另一个人……”,这句话精准地诠释了“共同成长”的内核——孩子的成长是显性的,是穿不下的衣服;而父母的成长则是隐性的,是学会信任、包容与示弱,是“把小时候曾经走过的路重新走上一遍”。

这支TVC清晰地传递出:“玩具羽绒”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个家庭共同成长的情感载体与记忆符号。“玩具羽绒”概念的提出,根植于巴拉巴拉对当代中国亲子关系的深刻体察——它既是对现代育儿焦虑、母职枷锁与父职缺失等社会议题的温柔回应,也是品牌主动肩负起“亲子关系共建者”这一角色的战略举措。

巴拉巴拉官方服务号

,赞2.8万

作为陪伴超过8000万中国家庭成长的童装品牌,巴拉巴拉深刻洞察到当代家庭的核心痛点:一方面,父母(尤其是母亲)在育儿重任与个人压力中倍感孤独;另一方面,孩子在快节奏生活中渴望更深度的情感联结。这种亲子双方虽紧密相依却难以同频的“双重孤独”,构成了时代性的情感困境。

正是基于这份长达多年的陪伴与洞察,巴拉巴拉选择在此时发布“玩具吧羽绒”TVC。这不仅是作为“最懂儿童成长的时尚品牌”对产品功能的升级,更是作为家庭情感的观察者与共建者,向全社会发起的一场温情倡议。品牌敏锐地捕捉到,健康的亲子关系需要双向的成长——不仅是孩子的长大,更是父母放下身段、重温童真的二次成长。

因此,“玩具羽绒”以其可玩、可改造的创新设计,精准穿透了上述痛点。它超越了单纯的产品设计创新,构建了一个融合产品、体验与情感的新品类标准。它所承载的“共同创作与陪伴”的全新概念,旨在为家庭提供一个简单、有趣的起点,让衣物成为打破隔阂的玩具,让陪伴化解焦虑,让共同创作的过程,成为彼此情感世界的双向滋养。

以儿童真实需求为核心,不做“成人服装缩小版”,真正从儿童的行为模式、情绪反馈和日常场景出发进行设计,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需求。无论是更高的羽绒清洁度保障健康,还是更符合儿童活动习惯的版型设计,都在细节处体现对孩子的尊重与理解。

通过采用耐脏免洗的环保材质等易打理设计,「巴拉巴拉」为家长,尤其是母亲,提供了切实的减负解决方案。这背后是对现代父母育儿压力的人文关怀,旨在让陪伴本身变得更轻松、更高质量。

产品自带可拆卸、可改造设计的徽章、小玩偶等互动元素,结合线下“旧羽绒服改造计划”等体验活动,鼓励亲子家庭共同动手、创意改造。这一过程,将一次性的购物行为,升华为一次亲子共同创作、共享乐趣的情感投资,极大地延展了产品的价值周期与情感链接。

更重要的是,巴拉巴拉首次为羽绒服注入了“可改造”的生命力。当一件羽绒服在孩子与父母的共同创意下,被拆解、重塑为一个独一无二的玩偶或抱枕时,改造便超越了物理形态的变化,成为一种情感的延续与仪式的创造。这种将往昔陪伴时光物理性凝结的过程,为家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反馈——它不仅是温暖的传递,更是记忆的传承。

这一创新举动,也在社交平台上激发了广泛的创作灵感。 来自各平台亲子KOL与素人的“羽绒改造”记录,它们以最真实、温暖的方式,呈现了“玩具羽绒”如何从一个产品概念,落地为千家万户独一无二的情感故事。

「巴拉巴拉」玩具羽绒TVC通过一组组“大人被孩子摇动”的真实生活瞬间,具象化“成长是相互的”这一核心讯息,引发深度共鸣。

为将抽象的情感价值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实体场景,「巴拉巴拉」于2025年10月1日至11月2日期间,在上海衡复风貌区华山路1731号的百年法式小洋楼中,打造了年度品牌大事件——羽绒玩具屋。

此次选址极具战略意义,是品牌商业化营销理念与历史建筑文化融合的实践。历史建筑所蕴含的“经典”、“传承”与“温度感”,与品牌希望传递的“长久陪伴”情感内核高度契合。这不仅提升了线下体验的格调与文化质感,成功激发用户的打卡传播欲望,更实现了品牌价值与城市文化的双向赋能,为老建筑注入了新的时代魅力。

更为可贵的是,这座“羽绒玩具屋”突破了传统零售的边界,它是一个集展览、市集、手工互动于一体的品牌体验地标,也是此次为期1个月品牌战役的核心载体。通过超长周期的沉浸式体验,品牌实现了与消费者深度沟通与超长曝光。把“好玩、温暖、手工感”的品牌情绪体验直接传递给用户,实现品效协同!

从外立面引人入胜的巨型小熊“可豆”与暖光氛围,到内部以叙事化展陈娓娓道来产品故事的玩具羽绒故事展厅;从鼓励亲手创作、留存回忆的DIY亲子手工坊,到与汤姆猫&杰瑞鼠、奶噗噗联名打造、让两代人通过游戏重温经典的趣味互动区;乃至作为情感延伸、供家庭休憩交流的小熊咖啡厅——每个空间都超越了传统零售,共同编织出一场围绕“玩具羽绒”的沉浸式旅程,让“乐趣共享”与“温暖陪伴”的品牌情绪在亲身体验中深入人心。

值得一提的是,「巴拉巴拉」在此次战役中还同期推出了童装行业首个AI秀场——巴拉巴拉Fashion秀,利用AI技术生成动态秀场画面,将“玩具羽绒”的趣味性与科技感深度融合,展现品牌引领行业的创新形象。这不仅体现了品牌在营销形式上的前沿探索,也与“玩具”的创新主题形成了巧妙呼应。

巴拉巴拉官方服务号

,赞7030

「巴拉巴拉」通过“玩具羽绒”战役,成功展示了情感价值驱动的品牌升级路径,为行业提供了从“功能时代”迈向“情感时代”的创新发展范本:从“卖产品”走向“卖情绪”,从“满足功能”走向“塑造关系”。

除了“玩具羽绒”之外,「巴拉巴拉」近年来持续通过具有社会情感意义的公益项目与产品设计,深化品牌的情感内核。2025年再次启动的“冬日焕新计划”,鼓励消费者捐赠旧羽绒服并获得公益证书,同时参与手工改造活动。这一举措不仅传递了环保理念,更将公益行为转化为可体验、可分享的亲子记忆,强化了品牌与家庭用户之间的情感联结。

在亲子装领域,「巴拉巴拉」在延续“大小同款”经典产品形态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情感互动与创意表达。品牌鼓励父母与孩子打破刻板搭配,通过自由组合徽章、配色与配件,共同创作属于自己家庭的“亲子造型”,让穿衣成为表达爱与创造力的日常仪式。

通过此次战役,「巴拉巴拉」完成了三重“之首”的示范:以 “行业之首” 的魄力,开创“玩具羽绒”新品类;以 “品牌之首” 的格局,运营线下大事件作为核心沟通场;以 “地标之首” 的视野,打造品牌与城市文化共融的体验空间。

在“情绪价值”成为新通货的当下,「巴拉巴拉」凭借其“亚洲第一”的市场地位与权威背书,系统性地重构了童装价值新范式。这不仅仅是卖出一件羽绒服,更是为千万家庭提供了一种新的亲子相处方式——让陪伴变得简单,让成长充满乐趣。

「玩具吧羽绒」

巴拉巴拉玩具屋

- 地址 -

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731号

(交通大学地铁站1号口)

- 营业时间 -

10月1日-11月2日

周一至周五 16:00-20:00(仅一楼展厅)

周六及周日 10:00-20:00(一楼&二楼)

今日话题

# 你还记得小时候的第一件巴拉巴拉吗? #

一起在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