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锐聪妈妈贵州直播 点赞超1000万粉丝达新高 不给儿子买羽绒服
发布时间:2025-10-25 10:05 浏览量:3
“30万粉丝,8.2万人同时在线,就为了看一位180斤的妈妈穿红马甲卖红薯干。
”
这不是段子,是抖音12月真实数据。
屏幕那头的“东姐”——叶锐聪妈妈,一边把自家农庄的地瓜掰成两半展示“糖心”,一边用沙哑的嗓子喊:“宝贝们,贵州山区的孩子还缺冬衣,咱们今天买一单,我捐一块!
”弹幕瞬间刷屏:“冲!
”
三年前,她出门找儿子,喇叭挂在电动车头,喊到喉咙出血;三年后,她坐在直播间,还是那口大嗓门,却能把同款喇叭卖到脱销。
有人问她:“找到聪聪了吗?
”她笑:“没呢,但我先帮100个山区娃穿上了新棉袄。
”
一、把“寻子路”变成“带货路”,她到底做对了什么?
1. 把悲剧拆成“素材”,而不是“雷区”
很多寻亲家长不敢提孩子,一提就哭,直播间秒变灵堂。
东姐相反,她把找儿子的故事切成“小段子”——
“当年我160斤,追人贩子跑三条街,鞋都甩飞,回来一口气吃四碗饭,涨到180,医生说我这叫‘压力胖’,能保命,那就继续吃!
”
观众先笑,后心疼,顺手下一单。
情绪有了出口,消费就成了“支持”。
2. 把“同情心”升级成“参与感”
单讲“我惨”只能收割一次性眼泪。
东姐把直播间做成“任务闯关”:今天卖红薯干,目标筹1万件童装;明天卖喇叭,给云南山区小学装广播。
粉丝买完能看后续,校服到货照片直接发群里。
于是,“下单”=“我亲手也参与了寻亲公益”,复购率自然高。
3. 把“体重”做成“信任锚”
医学上讲,癌症病人化疗期如果掉体重,免疫力会雪崩。
东姐180斤,是广东省肿瘤医院医生亲口认证的“合格体重”。
她干脆把体重写进简介:“医生让保持,我就不减肥,谁也别劝。
”一句话,既堵住黑粉的“肥胖攻击”,又立住“听医嘱、懂科学”的人设。
专业圈一看:这妈妈懂行;路人一看:这体型接地气,卖农产品不“滤镜”,放心买。
二、30万粉丝背后,是一套“农村妇女高情商生存指南”
1. 婆家关系:把“婆媳”过成“姐妹”
装修新房,她主动给婆婆屋里装智能马桶,婆婆逢人就夸:“我儿媳比闺女还贴心。
”三个小姑子零红脸,靠的不是忍,而是“提前给好处”——
“小妹你不是说喜欢我这金镯子?
拿去戴,反正我胳膊粗,戴着像手铐。
”
人情先到位,矛盾没空生。
2. 子女教育:把“愧疚”转成“参与”
姐姐叶梓晴曾经怪妈妈“眼里只有弟弟”,东姐直接甩链接:“今天直播间衣服你挑,妈审美土,你来选,卖爆给你提成。
”女儿连夜做PPT,第二天“梓晴同款”上架800件秒空。
现在女儿放学就奔直播间写脚本,成绩没掉,还练出选品眼光。
3. 同行关系:把“竞争”做成“矩阵”
孙海洋、杜小华这些“寻亲顶流”原本各播各的,东姐提议:“周三咱们连麦,一起卖,流量互导,善款对半分。
”于是“宝贝回家”公益直播团诞生,一周一场,场场破5万人在线。
业内评价:别人抢蛋糕,她先烤一个更大的。
三、普通人能从她身上扒到哪些“可复制”的方法?
1. 如果你也想做直播带货——
别急着喊“买它”,先给自己贴一个“可持续”标签:可以是“抗癌不减肥”,也可以是“单亲妈妈读夜大”,总之让观众“一想到这个标签就想起你”。
标签=记忆点=免费流量。
2. 如果你想做公益却不善筹款——
把大目标拆小,一次解决一个具体需求:10个书包、50件羽绒服、100双雨鞋。
金额小、周期短、反馈快,朋友圈都愿意凑一脚。
凑多几次,你就有了“公益履历”。
3. 如果你正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
东姐公式:接受不能改变的(孩子还没找到),放大能改变的(直播间还能救更多人)。
把“苦难”转成“生产资料”,这是最低成本的心理自救。
四、结尾没有鸡汤,只有一句她直播间的口头禅
“红薯干甜不甜?
”
“甜!
”
“生活苦不苦?
”
“苦!
”
“那咋办?
”
“就着甜的一起咽!
”
屏幕一黑,红马甲下线,留言区还在刷:东姐,明天见。
她没找儿子,却先成了几十万人的“妈”。
有时候,命运不给答案,就给了一条新路——路那头,儿子可能正在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