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鸭肉到羽绒,供应链断裂引发危机,今年冬天的羽绒服该怎么买?

发布时间:2025-10-25 11:34  浏览量:2

被冷风一吹,我赶紧打开购物软件挑羽绒服,结果越看越心惊:常买的基础款涨了近两百,还标注“预售20天”,评论区全在吐槽“又贵又难等”。查了行业数据才明白,从鸭肉到羽绒的供应链早绷不住了,今年买羽绒服真是场“硬仗”。

源头的鸭绒价格简直“疯涨”。90%白鹅绒已经飙到980元/公斤,是2020年的近三倍,连最常见的白鸭绒价格也在高位徘徊。更麻烦的是货还少,上半年厂家怕卖不动不敢备货,下半年天冷得突然,需求一下扎堆,平湖的加工厂都在赶单,工人工资从一天三百涨到七八百,还是赶不上进度。原料、人工、面料成本全涨,羽绒服出厂价自然水涨船高,终端售价跟着提价也成了必然。

价格乱了,假货也开始浑水摸鱼。上周在街边看到“200元清仓90%鸭绒服”,上手一摸就不对劲,沉甸甸的还结块,按压后半天弹不回来。做质检的朋友说,今年得盯紧新国标,吊牌没标“绒子含量”的全是假货——这和以前的“含绒量”不一样,绒子才是真能保暖的核心,低于50%的根本没法穿!

做了两天功课,总算摸出选购门道。首先必看吊牌,得明确标注“绒子含量”(70%-90%性价比最高)、羽绒种类和充绒克重,缺一样都别买。然后上手测试:攥紧后能快速回弹的蓬松度才够,摸起来柔软无硬梗,拍打时没明显“沙沙”声,才可能是真羽绒。渠道也得选对,正规品牌店或靠谱电商售后有保障,路边摊再便宜也别碰!

最后咬咬牙选了件品牌库存款,绒子含量85%、充绒量160克,虽然颜色老气,但价格比新款低三成,还能现货发。今年买羽绒服真是颠覆认知:不是越贵越好,也不是越新潮越好,盯住“绒子含量”这个关键指标,避开预售坑,才能在供应链的“寒冬”里,买到件踏实的保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