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的南方人来到北方后,发现北方人还没有南方人耐寒?

发布时间:2025-10-26 12:21  浏览量:3

去年冬天,小王从桂林飞到沈阳出差,一下飞机,零下20度的寒风像小刀片一样刮在脸上,他冻得直哆嗦,赶紧裹紧薄外套。可让他大跌眼镜的是,旁边的本地人穿着厚羽绒服、戴着毛线帽,走路还缩着脖子,一副“冷得要命”的样子。

小王心里直犯嘀咕:“我在南方冬天就穿件毛衣薄外套,也没见这么怕冷啊!北方人不是该更耐寒吗?难道这北方的冷,真和南方不一样?”

其实这种经历不少南方朋友都遇到过,初到北方,发现当地人比自己还“怕冷”,这到底是咋回事?难道南北方的冷不一样吗?

说起南北方的冷,那可真不是一个味儿,南方比如深圳、广州,冬天平均温度可能就10度左右,但湿度高得很,常常在70%以上。你出门一趟,那冷气儿像湿毛巾裹在身上,寒气直往骨头缝里钻。为啥呢?

科学上说了,湿度大时,空气中的水分容易蒸发,带走皮肤的热量,体感温度能比实际温度低好几度。这就好比你在澡堂子里刚出来,风一吹就哆嗦,一个理儿。

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南方城市冬季平均湿度普遍在60%至80%,而北方像沈阳、哈尔滨,湿度只有40%左右。

北方的冷是干冷,温度能降到零下20度,可空气干燥,寒气没那么“粘人”,感觉像被凉风吹过,而不是湿漉漉地贴着你。所以南方人初到北方,会觉得“哎呀,这冷得透心凉”,但当地人早习惯了,知道咋对付。

那为啥北方人显得“怕冷”呢?这里头有门道。生理适应不一样,北方人从小在寒冷环境长大,身体自然练就了本事。比如,人体有棕色脂肪组织,能快速产热保暖;长期暴露在低温下,血管会收缩减少热量流失。

但这些适应不是“超人技能”,而是日常习惯,北方人更注重保暖,因为他们深知零下温度的厉害。反观南方人,习惯了湿冷却不习惯干冷的低温,初来乍到可能穿得不够厚,结果冻得够呛,反而显得“耐寒”。

其实这不是谁强谁弱,而是环境逼出来的。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人体耐寒性主要靠后天锻炼和适应。北方人冬天出门必穿羽绒服、戴手套,这不是怕冷,是聪明,避免冻伤或感冒。

南方人呢,在老家习惯了湿冷,以为能扛,可一到北方干冷环境,低估了温度,自然觉得当地人“大惊小怪”。

行为习惯也大不同,北方供暖系统发达,屋里热乎得像春天,出门才穿得严实。南方供暖少,屋里屋外温差小,人自然少穿点。这习惯带到北方,就容易吃亏。

比如小王在桂林冬天就一件薄外套,可沈阳室内有暖气,温度20多度,出门瞬间降温40度,他能不哆嗦吗?当地人从小被教育“穿暖和点”,所以你看他们裹得像粽子,不是不耐寒,是防患未然。

官方数据也支持这点,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指出,北方地区冬季冻伤发生率低,恰恰因为保暖措施到位。南方人初来,可能没及时调整,结果自己冻得慌,还误会了北方人。

南北冷的不同,根子在气候差异。南方湿冷是“阴冷”,北方干冷是“寒刺骨”,体感温度算法(比如风寒指数)就能算出来。湿度每增加10%,体感温度降1至2度。所以南方10度湿冷,感觉像5度;北方零下10度干冷,感觉像零下8度。

这不是谁更厉害,而是环境在“耍花招”。适应了就好,多穿点、喝热汤,慢慢就习惯了。

南北方的冷确实不一样,不是谁耐寒谁不耐寒,而是各有所长。北方人懂得保暖,南方人习惯湿冷,您说是这个理儿不?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