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元买不到真羽绒服?专家辟谣,认准新国标 + 3 指标,低价也能淘好货
发布时间:2025-10-26 13:58 浏览量:3
一直以来,一分钱一分货都是不少人购物时的固有认知。根据《金羊网》媒体10月22日的报道,“300 元以下基本买不到真羽绒服” 的话题近期冲了上热搜。一位来自杭州某女装店铺的主理人告诉记者,这个价位的羽绒服都是拿飞丝充数的,这让许多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心里一凉。
关于羽绒服的价格和品质,市场上的确存在不少乱象。去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14家电商平台开展了羽绒服专项抽查,结果显示265批次样品中有45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达17%,问题主要集中在了绒子含量虚标、填充物以次充好等方面。
飞丝是羽绒加工过程中脱落的羽丝,与真正的朵绒相比,保暖性差,回弹性低,成本只有正品羽绒的零头。然而,有些商家并没有在羽绒服水洗标签上把飞丝标注出来,而是用各种打擦边球的方式误导消费者。
根据记者的调查,有些羽绒服吊牌上写的是“羽绒风衣”“羽感服”“羽绒棉服”,听起来像是羽绒服,但实际执行标准并不符合国家羽绒服标准GB/T 14272—2021。
针对“300元以下无真羽绒服”的说法,记者采访了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纤检中心的高级工程师朱小芳。她表示,300元以下买不到真羽绒服的说法并不准确。
羽绒服的成本除了羽绒原料,还包括面料、辅料、人工费、运输、品牌溢价等多个环节,轻薄款羽绒服由于填充量少、工艺简单的原因,整体的成本会低很多。
根据中国羽绒信息网发布的最新数据,90%绒子含量的白鸭绒每千克510元,折合100克成本约为51元;70%绒子含量白鸭绒每千克352元,100克成本约为35元。
而一件轻薄羽绒服的充绒量通常在80克至100克之间,也就是说,羽绒成本大约在30元到50元之间。如果是儿童款、短款,甚至用料更少,在品牌促销、清库存或反季节销售时,低于300元的售价完全可能。
2022年4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实施了新的羽绒服装国家标准:GB/T 14272—2021。这项标准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最权威的选购指南,而最关键的变化,是将“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新国标要求,绒子含量明示值不低于50%,才能称为羽绒服。
所以消费者们在选购羽绒服的时候,一定要留意下面这三个关键的信息:看衣服的吊牌或者水洗标上有没有写着“GB/T 14272—2021”;衣物的绒子含量是不是达到了70%、80%或者90%;充绒量有没有明确写出来,符不符合当地冬天的需求。
同样是90%的绒子含量,100克充绒量与200克充绒量的保暖性差异非常大,需要消费者结合个人所在地区的冬季温度选择。只有这三项都达标了,才能称得上是羽绒服。
除了标签参数,还有一些比较简单的现场判断方法:一摸:感知填充物质感 用手轻轻捏住羽绒服的主体部分,反复揉捏感受其中的填充物。
如果手指能明显感觉到有很多硬硬的小杆状物,说明这件羽绒服的羽毛梗含量较高,或者是粉碎毛片,绒子含量可能偏低,保暖性会打折。如果羽绒服摸起来非常柔软,只有一团团柔软的“朵绒”感,说明绒子含量高,品质好。
二按:测试蓬松回弹性 用手按压羽绒服主体,松开后观察。优质羽绒服会迅速回弹恢复原状,说明蓬松度好,羽绒含量高。如果回弹很慢或留下压痕,则可能填充了杂质或劣质羽绒。
三闻:辨别气味 凑近闻一下羽绒服。合格的产品不应有刺鼻异味。优质羽绒经过严格清洗消毒,仅有轻微的气味。如果味道浓烈刺鼻,说明处理工艺不过关,慎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