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司登平替”逆袭!70后夫妻一年低调赚了13亿,准备上市了

发布时间:2025-10-28 19:34  浏览量:3

引言:以为只是地方小厂,没想到三年营收翻倍,还在IPO路上狂奔。

近日,多个社交平台被#多地冷成12月了#、#10月就穿羽绒服了#的热搜霸屏。

图源:微博

北方气温骤降,冲锋衣、羽绒服热得像刚出炉的爆款。冲锋衣成了过去两年中国服饰市场最“火”的单品,几乎每个品牌都想蹭到这波户外热潮。

在当前户外热潮的风口上,最受市场目光聚焦的,是来自山东青州的坦博尔。10月9日,这家历史悠久的羽绒服企业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目标直指香港主板。

如果你去过山东的商场,可能还记得坦博尔的羽绒服——款式不算时髦,但保暖、耐穿,价格比波司登便宜得多。曾经,它只是北方几省的区域品牌,门店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街坊邻居都认识它。

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原本只在北方几省小范围销售的地方品牌,仅用三年时间,营收几乎翻倍,到2024年已突破13亿元。

图源:坦博尔招股书

看似平凡,实际背后满是反差,波司登在高端化道路上把羽绒服卖到上万元,而坦博尔用“性价比”抢市场一个地方小厂,正朝港股走去,尝试变身全国玩家;只不过,在营收节节攀升的同时,坦博尔的利润却在下滑,库存像雪球一样堆起来。

坦博尔,这场上市赌局,是借着风口抢跑,还是提前透支未来?

波司登高端化留下的空隙

它悄悄钻了进去

过去几年,羽绒服市场经历了一次“价格断层”


波司登不再是那个人人都买得起的“国民羽绒服”,而是转身做起了“轻奢品牌”——主力产品均价1600元起,部分高端系列卖到四五千元。广告里充满科技感、国际范,价格标签却让不少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

图源:淘宝波司登旗舰店

高端化确实让波司登业绩亮眼,但也带来连锁反应——中端市场被突然腾空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中国消费者最能接受的羽绒服价格仍集中在400~1000元之间,401~600元是购买意愿最高的区间。

图源:艾媒咨询调研报告

波司登的升级,让这批主流消费者失去了“刚好合适”的选择。

而就在这时,一个被忽视的机会出现了。


当所有品牌都在向高端冲刺时,坦博尔反其道而行,主打“高性价比羽绒服”。定价比波司登便宜一半,却在面料、设计、保暖性能上做到“不掉价”。

图源:淘宝坦博尔旗舰店

对于那些不追求极致潮流、只想买件实用羽绒服的中产阶层来说,坦博尔的价格区间正好切中需求。

图源:网络

这就是消费分层下显现的市场空档。上层品牌拼溢价与调性,下层品牌拼低价,中间这群“讲究实用又讲性价比”的消费者,恰恰成了被忽视的主力。

坦博尔抓住了这波被忽视的需求,用稳定的品质和“刚好能接受”的定价切入市场。

从结果看,这个判断极其准确。


过去三年,坦博尔营收翻倍,线下门店超过500家。它没去堆高溢价,而是靠“波司登买不起、无名品牌不想买”的心理空隙,占住了市场中段。

图源:网络

这场竞争看似平静,实则极具反差。

波司登象征着消费升级的高端天花板,而坦博尔则承接了实际需求的性价比底线。前者在卖品牌溢价,后者在卖保暖与实用。


可以说,波司登越高端,坦博尔的市场越稳

图源:网络

这并不是简单的价格游戏,而是一次被消费分层推动的市场再分配。波司登做品牌溢价,坦博尔做需求承接。


在行业的上行周期里,它没有去抢风口,而是捡起了被时代“落下”的那部分消费者——而这些人,恰恰是最庞大、最稳定、最能撑起销量的群体。

70后夫妇把鞋厂改羽绒

一场冒险就此开始了

时间要拨回到上世纪90年代末。那时的青州,遍地是加工厂,小作坊、鞋厂、布厂交织成“制造带”。王勇萍和王丽莉,这对70后夫妻,就在其中摸爬滚打。

1999年,他们收购了一家中美合资鞋厂——青远鞋业。厂房旧、设备老、资金紧,但他们锁定的,是那条成熟的产业链,技术娴熟的工人、完善的生产线,以及可靠的供应商网络。

凭借丰富的制造经验,他们迅速洞察到更广阔的市场机会。随后又接手了一家濒临倒闭的苏北羽绒服厂,将300多名技术工人全部留下,从制鞋跨入羽绒服赛道。

2004年,坦博尔服饰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这个主打高性价比羽绒服的品牌,也在这一年正式进入市场。

图源:天眼查

早期的坦博尔走的是“接地气路线”:价格比波司登便宜一半,保暖又耐穿。第一批消费者多是山东、河南、河北的普通家庭。那句广告语——“老百姓的实惠”,家喻户晓

图源:网络

凭着扎实产能与区域口碑,坦博尔在2012年前后营收达6.6亿元。然而随着消费升级、品牌老化、区域局限,增速放缓。2015年挂牌新三板,两年后退市,2016年营收跌至3.7亿元

那几年,随着波司登一路走高端路线,羽绒服市场出现明显两极分化,坦博尔一时间陷入了“上不去、下不来”的困境。

随着2019年开始户外热潮兴起,坦博尔迎来新的转机,转型户外赛道,推出多功能服饰,主打“轻户外生活装备”,并连续启用周也、黄轩、钟楚曦等年轻代言人,形象焕然一新。

图源:坦博尔招股书

数据验证了这次“二次创业”。从2022年到2024年,坦博尔的收入从7.32亿元攀升至13.02亿元,三年几乎翻了一番;进入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到6.58亿元,同比增幅高达85%。

坦博尔的崛起精准抓住了“消费分层”的机会。当波司登的羽绒服卖上万元,仍有无数中产在寻找“500块能抗风、700块能体面”的那一件。

坦博尔正是抓住了那段被忽视的价格带,在高端与低价之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意缝隙。

中产都在买

这波羽绒热为何这么猛?

这两年,“冲锋衣自由”成了社交平台上的新流行语。登山、露营、通勤,羽绒服不再只是御寒装备,而是“身份标签”。“城市轻户外”成了新的消费风向。

坦博尔正是踩在这波浪潮上。

图源:网络

价格之外,它也学会了玩流量。


自2022年起,坦博尔开始全面年轻化。请明星代言,上冰雪秀场,铺KOL矩阵,小红书上“平价羽绒服推荐”“坦博尔冲锋衣”话题屡屡破千万。

图源:网友评论

但这份热度从来不是无代价的。根据招股书披露,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坦博尔的销售与分销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7.3%攀升至39.7%。

图源:坦博尔招股书

也就是说,每卖出一件衣服,近四成的收入都花在了推广和渠道上。这场靠营销驱动的增长,成了它必须下注的赌局。

结果确实抢眼。线上收入从2022年的2.26亿元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6.26亿元,占比由30.9%升至48.1%,2025年上半年更首次突破50%,成为典型的“电商逆袭”案例。

图源:坦博尔招股书

但这股热潮的本质,并非品牌神话,而是中产消费心态的变化——他们开始精打细算衣橱:既要品质,也要实惠。坦博尔正好抓住了这个“理性体面”的需求:既不奢华,也不廉价。

可以说,坦博尔的崛起,踩中了一个时代的消费“中腰部”


在波司登卖上万元、加拿大鹅价格高企的当下,总要有人接住那群“不愿被溢价收割”的消费者。坦博尔接住了他们,也接住了这场“羽绒热”。

只是,这种靠营销堆出来的热度能持续多久?

增长漂亮

利润却不太好看

坦博尔的收入三年翻倍,确实漂亮。2022年营收7.32亿元,2024年跃升至13.02亿元,2025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达到6.58亿元,同比增长85%。

不过反观利润曲线却并太好。净利率从2022年的11.7%一路下滑,到2024年降至8.2%,2025年上半年仅剩5.5%。

图源:坦博尔招股书

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不难发现其增长是靠“堆出来”。

首先是营销开支,2024年销售及分销费用占收入比重高达39%,几乎每卖出一件衣服,就有四成收入花在了推广上。

图源:网络

其次,库存压力巨大。存货从3.33亿元激增到9.31亿元,平均周转天数从292天延长到485天。也就是说,产品卖得再好,资金回笼速度却越来越慢,现金流承压明显。

图源:坦博尔招股书

研发投入也在缩水。招股书显示,研发支出占比从2022年的3.5%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8%,品牌在专业户外技术上的壁垒仍有限。

这意味着坦博尔在产品创新和高端户外功能上,尚难与凯乐石、始祖鸟等对手形成明显差异化。

电商依赖度超过五成,进一步加剧了风险。如果第三方平台调整规则、佣金上涨,或者竞争对手营销投入加码,坦博尔的收入波动可能直接影响盈利能力。

可以说,坦博尔靠爆款和折扣抢占市场,把销量做得漂亮,但利润和现金流明显吃紧。这是一场漂亮的“数字秀”,却不是无风险的增长,未来持续盈利能力和财务健康性仍需重点关注。

写在最后

坦博尔IPO募资,计划用于研发、品牌建设、渠道升级和并购。资本市场看重的,是它的高速成长和中端市场占位。

但现实是,短期热度无法替代长期品牌壁垒建设。冲锋衣热、社媒声量、爆款打法,都可能随着市场冷却而消退。上市是身份跃迁的机会,但坦博尔能否建立持续护城河,维持盈利能力和品牌忠诚度,才是真正考验。

在波司登高端化的大背景下,坦博尔抓住了价格空档和中产偏好,但未来的成功,还得靠创始人式的敏锐嗅觉、持续研发投入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否则,这个“波司登平替”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