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坦博尔库存堆9亿卖1年半,却分红2.9亿掏空家底
发布时间:2025-10-28 21:14 浏览量:3
寒冬未至,资本市场却刮起了一阵“户外风”。
坦博尔,你或许在商场里见过,名字带着点洋气的品牌。
最近,它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这已是它第二次往资本市场冲刺。
上一次还是八年前的新三板,那时候它还是个区域性羽绒服品牌。
八年过去,坦博尔摇身一变,成了“中国第四大本土专业户外服饰品牌”。
三年营收几乎翻倍,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3%。
但细看营销的数据,翻读招股书,却看到一场刀尖上的舞蹈。
库存堆积成山,利润越摊越薄。
上市前夜,实控人家族还突击分红2.9亿元,几乎掏空了公司现金储备。
这让人不禁要问:坦博尔,你究竟是要来资本市场续命,还是来套现的?
户外新贵坦博尔
坦博尔,是一对四川夫妇的奋斗史。
1971年出生的王勇萍,15岁就闯荡社会,从倒卖布料起家。
1999年,他和妻子王丽莉并购了山东青州的一家鞋厂。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当时,他们偶然吸纳了苏北一家濒危羽绒服厂的300多名技术工人。
于是2004年正式创立坦博尔,扎进了羽绒服的红海。
在波司登称王的年代,坦博尔凭借亲民的价格和不错的品质,成为了许多人的“波司登平替”。
但它销售重心牢牢钉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北方省份,在南方几乎没有知名度。
挣扎多年,坦博尔在2015年挂牌新三板。
但业绩不见起色,短短两年后便黯然离场。
品牌老化,增长停滞。
转机出现在2022年。
当时,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露营、骑行、滑雪等户外活动突然爆火。
坦博尔敏锐地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迅速转向“户外品质生活品牌”。
它一口气推出三大产品线。
专业极限运动的“顶尖户外系列”(定价最高3299元)、日常登山露营的“运动户外系列”,以及主打城市通勤和郊游的“轻户外系列”。
同时,它接连签约周也、黄轩、钟楚曦等当红明星作为代言人。
还在西湖边办起了时尚大秀,努力让自己“潮”起来。
这套组合拳效果显著。
招股书显示,营收从2022年的7.32亿元猛增至2024年的13.02亿元。
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它已跻身中国本土专业户外品牌前四。
看起来,这是一场完美的逆袭。
但成功的表象之下,危机的种子早已埋下。
每赚100块,40块花在营销上
坦博尔的增长,采用的是“烧钱换市场”。
它的营收越高,背后的营销费用就越大。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销售及分销开支从1.99亿元激增至5.08亿元,占收入的比例从27.3%飙升到39%。
也就是说,坦博尔每获得100元收入,就有将近40元花在了打广告、请明星、做推广和给渠道。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并没能建立起坚实的品牌护城河。
为了抢占市场,坦博尔采取了降价促销的策略。
结果是,它大力鼓吹的高端系列,毛利率却不升反降。
比如,顶尖系列的毛利率今年大幅下滑大约15%。
钱烧掉了,但品牌的“高级感”并没烧出来。
反而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
公司的净利率,从2022年的11.7%一路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5.5%。
与营销的豪掷千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研发上的锱铢必较。
2022年至2024年,坦博尔的研发开支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5%、3.3%、2.8%,不升反降。
户外服饰极度讲究科技和功能,如此轻研发,无疑是在透支未来。
485天都卖不掉的库存
如果说利润薄与大市场相关,但库存问题随时可能炸雷。
截至2025年6月30日,坦博尔的存货账面价值高达9.31亿元。
比2023年末激增了262%。
更可怕的是存货周转天数,高达485天!
我们对比一下同行就一目了然。
安踏的库存周转天数是136天,李宁是61天。
即便是同为本土户外品牌,库存较高的伯希和,2024年的周转天数是213天。
485天,意味着坦博尔的产品从入库到卖出去,需要长达一年半的时间。
这远远超出了服装行业的健康阈值。
坦博尔解释说是为冬季销售旺季备货。
但如此高的库存,不仅占用了巨额流动资金,还时刻面临减值风险。
一旦销售不及预期,库存跌价损失直接吞噬微薄利润,甚至导致现金流断裂。
在库存高企、现金吃紧的背景下,坦博尔的操作让所有投资者瞠目结舌。
就在递交上市申请前,公司突击向全体股东派付了高达2.9亿元的股息。
而它上一次分红是2022年,金额仅为3500万元。
这次的分红规模是上次的8倍多!
这笔巨款流向了哪里?答案藏在股权结构里。
坦博尔是个家族企业,王丽莉、王润基母子是实际控制人。
然而,她们母子共同控制公司约96.64%的股权。
2.9亿分红,基本上都流入了实控人手中。
分红直接导致公司财务状况急转直下,净资产从7.41亿元降至4.87亿元。
账上现金从1.54亿元锐减至2601万元。
同时,银行借款增至2亿多元。
一边是库存积压、现金流紧张到需要上市“补血”。
另一边却在大手笔地把家底分给自家股东。
这种“先予后取”的操作,很难不让市场质疑。
这次IPO,究竟是为了企业长远发展,还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资本套现?
坦博尔的港股冲刺,是中国本土户外品牌希望在风口与风险中寻求平衡。
它凭借渠道红利和产品矩阵调整,实现了规模的跃升。
但高企的存货、下滑的利润率以及重营销轻研发的策略,暴露了成长的脆弱。
前有伯希和等同类品牌的竞争,后有安踏、李宁等巨头的渠道下沉。
户外运动的窗口期虽然还在,但正在快速收窄。
现在,坦博尔向资本市场证明,自己对打造伟大品牌的渴望。
上市或许能解资金燃眉之急,但资本市场要的是超越“营销换增长”、真正有内核的长期故事。
这个故事,坦博尔才刚刚写了个开头。#头条深一度#
- 上一篇:温暖包裹我的冬天
- 下一篇:订单狂飙1400%!这款爆品火到连夜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