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院校简介:苏州大学(211、双一流、卓越计划)

发布时间:2025-10-27 23:00  浏览量:3

苏州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

学校现设132个本科专业,4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1个国家一流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2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6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

截至目前,学校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般社会科学、综合交叉学科、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微生物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共19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工程学5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

特色专业:

一、“双一流” 核心引领专业(学科硬实力顶尖)

以 “材料科学与工程” 双一流建设学科为核心,辐射多个王牌专业,学科实力进入 ESI 全球前 1‰,是学校的 “王牌名片”:

材料科学与工程核心优势:拥有近 40 年办学历史,一级学科博士点 + 博士后流动站,入选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师资包含 2 位中科院院士、4 位发达国家院士,培养方向:聚焦复合材料、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宽领域,侧重复合型人才培养,与苏州工业园区企业深度合作。就业升学:2024 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 99.41%,升学率 62.94%,多进入新能源(隆基绿能)、航空航天(中国商飞)等领域,本科平均起薪 8200 元 / 月,高于同分数段工科专业。纳米材料与技术核心优势:全国首个纳米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隶属全国首家纳米专业学院(国家试点学院),由中科院院士李述汤担任院长,实行 “本硕博一体化” 培养和 “三早制”(早进团队、课题、实验室)。产业依托:依托苏州工业园区(全球五大纳米产业集聚区之一,产值超 1500 亿元),校企合作企业超 1000 家,实习留用率超 40%。升学就业:保研率超 45%,2024 届升学率 75.53%,毕业生进入宁德时代、中芯国际、药明康德等企业,本科起薪 7000-12000 元 / 月,硕士可达 12000-20000 元 / 月。

二、医学类特色专业(行业稀缺 + 就业稳定)

医学类专业是苏大热门方向,依托直属附属医院资源,部分专业全国独树一帜:

临床医学核心优势: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包含 “5+3 一体化” 培养方向,录取分数居全校前列,血液科、骨科等学科全国排名前 20,科研与临床资源雄厚。培养与就业:“5+3” 方向毕业生直接获硕士学位 + 执业医师资格,95% 以上进入三甲医院,部分签约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直属医院,深造率超 60%。放射医学核心优势: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支撑学科是全国唯一放射医学国家重点学科,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在肿瘤放疗、核医学领域优势显著,竞争压力小于临床医学。就业方向:毕业生进入医院放疗科、肿瘤防治中心或核医学企业,需求稳定,性价比突出。

三、工科热门特色专业(高薪就业 + 产业适配)

紧扣长三角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支柱产业,专业实力与就业质量双高:

软件工程核心优势: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学科评估 A-,隶属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与华为、腾讯共建实训基地,学生在 “互联网 +” 等竞赛中获奖率高。就业表现:本科就业率 98%,研究生 100% 就业,2024 届进入阿里、字节跳动等大厂人数超 30 人,平均起薪 15000-20000 元 / 月,人工智能、金融 IT 方向需求旺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电子信息工程核心优势: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 ESI 全球前 1%,电子信息工程依托长三角产业优势,芯片设计、智能硬件方向实力突出。薪资水平:电子信息工程硕士 86% 年薪超 20 万,计算机专业 5 年后平均薪资可达 1.8 万元 / 月,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纺织工程核心优势: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学科,打破传统认知,融合纳米技术研发智能材料(如冬奥会保暖服),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和产教融合建设点。就业转型:就业率 95.6%,毕业生进入波司登、恒力集团等企业,从事功能性纺织品研发或智能制造,起薪 6500-9000 元 / 月,行业需求稳定且竞争较小。

四、文理类特色专业(底蕴深厚 + 地域适配)

文理专业依托苏大综合性大学优势,部分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适配长三角文化、法律等领域需求:

汉语言文学核心优势: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拥有本科 - 硕士 - 博士 - 博士后完整培养体系,是 “211 工程” 重点建设专业,教学团队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苏州大学本科招生网。发展方向:2025 年辽宁历史类录取最低分 625 分,毕业生可从事教育、编辑、公务员等工作,部分进入长三角文化企业或考编,适合兴趣明确或计划稳定就业的考生。法学(王健法学院)核心优势:依托苏州自贸片区需求,涉外法律方向发展迅速,80% 毕业生留在长三角,40% 进入司法机关,20% 入职西门子、欧莱雅等世界 500 强法务部。升学就业:就业率 93.81%,保研率 8-10%,可进入北大、人大等顶尖法学院深造,地域就业优势显著。新闻学核心优势: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立足长三角媒体产业集群,注重实践教学,与地方媒体、新媒体企业合作紧密,适合对传媒领域感兴趣的考生。

各学科保研率:

苏州大学作为 “211 工程” 和 “双一流” 建设高校,2025 届总体保研率约为14.27%-15.16%(因统计口径略有差异),推免总指标达 1014 人,较上一届增加 84 人,整体保研规模呈上升趋势。

一、高保研率核心学科(保研率 20%-47%,顶尖资源倾斜)

这类学科多为学校 “双一流” 建设支撑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或国家试点学院所属专业,保研政策倾斜明显,升学优势突出:

纳米材料与技术(纳米科学技术学院)保研率:47%(近三年均高于 45%),是全校保研率最高的专业集群。核心原因:全国首家纳米专业学院(国家试点学院),实行 “本硕博一体化” 培养和 “三早制”(早进团队、课题、实验室),对接国家重大科研专项,学生科研参与度和成果转化率高(发表 SCI 论文比例达 60%)。延伸优势:2024 届总体升学率达 75.53%,自主培养的博士多人成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深造去向以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保研率:未明确单独专业数据,但学部整体升学率 62.94%,作为 “双一流” 建设核心学科,保研率预计在30%-40% 区间(基地班 / 拔尖班更高)。学科支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 + 博士后流动站,师资含 2 位中科院院士、4 位发达国家院士,科研资源雄厚,与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结合紧密,保研生多进入清北、中科院等深造。唐文治学院(拔尖人才培养特区)保研率:43%,作为学校拔尖人才培养核心平台,实行跨学科培养,覆盖文理工等多个领域,政策支持力度大,保研去向以顶尖名校为主。数学、计算机相关学科(数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保研率:数学学院约20%,计算机学院因专业调整(人工智能专业划转),2025 届推免名额略有下降,但核心专业保研率仍维持在18%-20% 左右。就业与深造平衡:计算机类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虽保研率低于纳米、材料学科,但就业质量高,部分学生选择直接就业进入大厂,保研生多聚焦人工智能、芯片设计等前沿方向。

二、中等保研率学科(保研率 14%-18%,接近全校平均水平)

这类学科多为学校热门专业或重点学院所属专业,保研率与全校平均水平持平,兼顾学术深造与行业就业需求:

临床医学(苏州医学院)保研率:14.84%(2025 届 155 名毕业生中 23 人获保研资格)。特殊说明:苏州医学院是 2025 届推免名额增加最多的学院(+27 人),随着医学学科发展,保研指标呈增长趋势,“5+3 一体化” 培养方向保研率更高(直接衔接硕士阶段)。就业适配:保研生多进入三甲医院或顶尖医学院深造,毕业后以三甲医院就业为主,职业稳定性强。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保研率:14.41%(2025 届 111 名毕业生中 16 人获保研资格)。学科特点:教育部学科评估 A - 等级,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与华为、阿里云等企业共建实验室,保研生部分进入清华、复旦等名校,或留在本校攻读专硕 / 学硕,就业方向聚焦人工智能、金融 IT 等高薪领域。法学(王健法学院)保研率:略低于全校平均水平(约13%-14%),2025 届推免名额 28 人,较上一届增加 1 人,但因毕业生规模扩大,保研率微降 0.09%。地域优势:80% 毕业生留在长三角,保研生多进入顶尖法学院深造,毕业后从事涉外法律、司法机关等工作,地域就业竞争力强。

三、其他学科保研率参考(基础文理、特色工科等)

纺织工程(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保研率:未明确公开数据,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重点班型保研率可达40%-50%,普通班预计在12%-15% 左右,就业率 95.6%,部分学生选择就业进入功能性纺织品研发领域。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等文理类专业(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保研率:预计在10%-14% 区间,低于工科和医学类热门专业,毕业生多选择考公、教育、媒体等行业,保研生以师范类名校、顶尖文科院校为主,深造后多从事教育或学术研究工作。教育类专业(教育学院)保研政策:以综合评价成绩遴选,学业成绩(GPA)占核心权重,发展素质成绩(科研、竞赛、志愿服务等)加分上限 100 分,保研率预计在12%-15%,符合推免条件需满足课程全部合格、GPA 专业名列前茅、外语水平优秀等要求。

四、保研率关键补充说明

指标分配特点:推免名额向 “双一流” 学科、医学类、拔尖人才培养特区倾斜,苏州医学院 2025 届推免名额增加 27 人,是名额增长最多的学院,反映学校对医学学科的重点扶持。专项计划占比:2025 届推免指标中包含 “研究生支教团” 17 人、“国优计划” 29 人、“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 2 人等专项名额,这类名额不占普通推免指标,为有相关意向的学生提供额外机会。遴选规则:各学院均以 “学业成绩(GPA)+ 发展素质成绩” 综合评价,GPA 是核心权重,科研成果、竞赛获奖、志愿服务等可加分,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推荐,规则公平透明。

总结:各学科保研率选择建议:

学科类型代表专业保研率区间核心优势顶尖保研率学科纳米材料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30%-47%双一流支撑、科研资源集中中高保研率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8%-20%学科实力强、就业深造双优平均保研率学科临床医学、软件工程、法学14%-15%热门专业、名额稳定增长基础文理学科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教育学10%-14%地域适配性强、就业方向多元

若以保研深造为核心目标,优先选择纳米材料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唐文治学院相关专业;若兼顾就业与深造,临床医学、软件工程、法学等专业性价比更高;基础文理类专业虽保研率较低,但结合长三角地域优势,就业稳定性强,适合明确职业规划的学生。

2025年辽宁省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

招生专业投档
最低分2025位次临床医学(5+3一体化)6423545电子信息工程632529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315294软件工程6305670通信工程6295882临床医学6295882纳米材料与技术6276264生物信息学6276264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6266487机械电子工程6256708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6246942智能制造工程6246942能源与动力工程6237175机械工程6237175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6227443生物制药6217691物理学6207935放射医学6178681

2025年辽宁省历史类最低录取分数线:

法学627631汉语言文学(师范)625709新闻学6121322汉语国际教育6101438哲学608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