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冬天,是咬着牙过出来的体面
发布时间:2025-10-30 01:22 浏览量:6
入秋的风一吹,凉意便顺着衣领钻进身体,街边的行人裹紧了外套,朋友圈里也热闹起来,有人晒新买的羽绒服,有人讨论哪家的电热毯最暖,还有父母在给孩子添置过冬的衣物。我也在手机上翻看着那些可爱又厚实的童装,心里盘算着要不要给孩子也买一件。可就在那一刻,一种熟悉的情绪悄然涌上心头——那是对冬天的抗拒,不是因为怕冷,而是因为童年里那个被贫穷浸透的冬天,实在太难熬了。
小时候住在乡下外婆家,冬天来得又急又猛。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手脚干裂、冻疮频发,成了每年不变的“节日礼物”。最怕的是下雨天,棉衣就那么一件,湿了就没了替换,放学后别的孩子有父母接送,我却常常在校门口等不到人,只能咬着牙踩着积水走回家。雨点打在破旧的塑料伞上,噼啪作响,仿佛在提醒我:你没有选择。
十二月的稻田早已积水,为了喂猪,我还得赤脚下去割草。泥水刺骨,风一吹,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冷得人发抖。可那时候太小,不懂反抗,只能低头干活,以为只要不说话,寒冷就会轻一些。
但记忆里也有暖的片段。外婆虽瘦小,却有着让人安心的温柔。她常坐在厅堂用竹编的火笼烤火,一边煮粥一边说,冬天就得喝滚烫的米汤才暖身。我和她挤在一间房,她把自己的被子对折,一半垫我身下,一半盖我身上。后来我长高了,被子不够盖,就蜷成一团,实在冻得受不了,就悄悄钻进她的被窝。她从不责骂,只笑着骂一句:“你这死人脚,冷得像冰棍。”那一刻,是我一生中最不冷的冬天。
那时候没有空调暖气,取暖靠灶台、靠碳火、靠忍耐。被窝冷得不敢钻,就抱着热水瓶暖一会儿;衣服洗了干不了,只能穿着半湿的棉裤上学;鞋子破了舍不得扔,拿塑料袋裹一裹继续穿。没有人教我们如何体面地过冬,大家都是咬着牙,用身体扛过去。
后来我长大了,外婆也走了。我开始学会照顾自己,买一床厚棉被,准备热水袋,提前备好柴火和冬衣。有一年,我买了一件很贵的羽绒服,穿上那一刻,眼眶竟有些发热。不是因为它多暖,而是我知道,我终于有能力,为自己撑起一个不再寒冷的冬天。
我不再怕冬天了。我知道它总会来,寒潮会至,风雪会落,可我也知道,我可以准备一床好被,煮一碗热汤,点亮一盏灯,给家人一个温暖的夜晚。童年的贫穷没有击垮我,反而让我学会在风雪中站稳,在狼狈中保持温柔。
如今的我,不再为一场冷风手足无措。我愿这个冬天,每个人都有衣穿、有汤喝、有光照,有人爱。更愿我们都能昂首走过寒冬,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