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元以下无真羽绒服?”专家一句话撕下行业遮羞布!

发布时间:2025-10-30 20:53  浏览量:4

真是活久见!这两天,“300元以下基本买不到真羽绒服”的话题突然窜上热搜,搞得全网民众人心惶惶。好家伙,这年头连穿件保暖衣服都要先验明正身、查查钱包了?

说来也怪,每当这种“行业共识”冒头时,总有一群“专家”和媒体跳出来带节奏,仿佛不把价格抬上去,就显不出他们专业。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小编去扒了扒数据,这一扒可真是扒出了不少“猫腻”。根据中国羽绒信息网的数据,90%绒子含量的白鸭绒原料每千克约510元,70%的每千克约352元。而一件充绒量80-100克的轻薄款羽绒服,羽绒原料成本也就30-50元!

啧啧,说好的“300元以下无真羽绒”呢? 这脸打得啪啪响。

更打脸的是,南京市质检院纤检中心高级工程师朱小芳直接站出来辟谣:“300元以下无真羽绒服这句话不准确”。羽绒服价格跟好多因素有关,轻薄羽绒服用料少,工艺简单,成本就低。厂家为了促销库存产品,价格也会浮动。

说白了,某些人就是想通过制造焦虑,让咱们普通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掏腰包。

果然,网友们的眼睛是雪亮的:

有提醒大伙别被“消费主义”给骗了。

还有主打性价比选择的:

更点多网友被高价羽绒服折磨已久,难怪网友直接喊话:“快把羽绒服价格降下来吧,已经买不起了”

有网友吐槽,“羽绒服动不动标价就两三千,然后六七折,还1000多”。该说不说,俺也这么想。

说实话,小编看完这些评论,差点以为走错了片场——咱们这是在讨论羽绒服,还是某个奢侈品拍卖会?

当然,也有“懂行”的网友表示不服:

“”面料、人工、物流、营销不要钱?你当企业做慈善啊?”

这话听起来有理,但仔细一想,根本站不住脚。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祝炜倒是说了句实话:一件填充150克白鸭绒的羽绒服,羽绒原料成本约63-83元,加上面辅材料和人工,核心成本在126-248元之间。

换句话说,即便是常规款羽绒服,300元以下也并非“不可能”,更何况是工艺更简单、用料更少的轻薄款。

这出闹剧,让小编想起了之前的“宝宝巴士APP事件”,都是出了问题先把责任推给“第三方”,或者用一些看似专业的说辞来糊弄消费者。

放眼整个消费市场,这种“一边制造焦虑,一边掏空钱包”的戏码,似乎每天都在上演。

某些化妆品,一边喊着“原料进口”,一边把成本几块钱的东西卖到几百块;某些保健品,一边吹嘘“科技突破”,一边收割着老年人的养老金……

说到底,在暴利和套路面前,企业的诚信往往成了最先被牺牲的东西。

羽绒服这波操作,表面上是行业标准之争,骨子里却是话语权抢夺。要知道,定价权在谁手里,谁就能躺着赚钱。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我们打工人要求不高,穿得暖、买得起就行,别整天整这些虚头巴脑的!”

或许,某些厂商真该回到服装的起点,好好想想: 你们卖的到底是保暖工具,还是身份象征?是御寒必需品,还是虚荣心催化剂?

有网友说,羽绒服要这么攀比下去,不如回归初心——穿上军大衣得了……

其实,行业标准定得再高,也不如把良心摆正,别再让咱们普通人在冬天里,“冻得瑟瑟发抖,还得担心是不是穿得起真的羽绒服”。

说到底,衣服是穿在人身上的,不是挂在价格标签上的!

作者:尼古

编辑:尼克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科技四少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文章提及或者展示关联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