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红利褪去,服饰商家的“双11”这一仗还能怎么打?
发布时间:2025-11-13 14:28 浏览量:3
当“增长平缓”与“存量竞争”成为服饰行业的年度关键词,所有商家都在寻找穿越周期的路径。
曾经那种依赖渠道扩张、流量轰炸与价格内卷的打法已显得不合时宜,不仅利润微薄,也难以构建坚实的品牌壁垒。现如今,高歌猛进或许难再实现,精耕细作才能行稳致远。
这种转向也让商家对电商平台提出了新的期待——流量红利期已过,平台如何超越渠道价值,利用其大数据能力和资源调度优势,更好地帮助品牌提升经营质量。
于是双11成为一个绝佳的窗口,去观察商家能怎样从平台借力,抓住这个流量集中爆发的节点,真正实现能切实提升利润、反哺品牌力的健康增长。
以天猫为例,该平台在大促期间维持了基本盘稳定,根据易观分析报告数据,双11第一阶段,淘天服饰成交规模占比超50%,位居全网第一,并以15.8%的增速领跑行业。
10月20日晚8点开卖,优衣库、波司登、百丽、鸭鸭、蕉内、维密、ubras、雪中飞、骆驼、UGG等品牌接连破亿,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和显著回升的消费信心。
从天猫服饰呈现的趋势来看,今年秋冬季节,“长期价值”和“高质量增长”成为服饰时尚经营与增长的重要关键词。抵御同质化竞争,重视原创性与细分人群,能够将大促热度转化为长期资产的品牌,在今年双11表现出了更高的增长潜力。
久谦中台对今年双11首阶段的分析报告提到,依托88VIP高净值会员体系及对原创设计的扶持,淘天平台既在高客单价冬装、联名款等核心品类中占据消费者心智,也深度覆盖到细分、个性化消费群体。
不拼数量,拼质量
“货品结构更健康,趋势更清晰。”这是天猫服饰总经理米澜对今年双11品牌服饰销售增长原因的总结。
货品结构更健康,主要是指商家的销售主力来自新品或爆品,而非低价清仓的滞销品或过季款。这意味着品牌需要跳出价格战,不再依赖促销力度刺激消费,而是让用户心甘情愿地为优质的审美设计和情绪价值买单。
这也符合当下消费者决策逻辑的转变——在商品供给极其丰富,甚至低价都不再稀缺的电商环境中,用户正变得更加理性,比起“价格”更看重“价值”。尤其是在服装这种非标品类上,仅有功能性还不足以打动人,人们想要的是能实现个性表达、带来情感满足的产品。
代表性案例是近些年崛起的国货轻奢包袋品牌。相较于快时尚包袋,轻奢包袋的上新节奏慢,更重视经典款的培育,大单品是否拥有持久生命力,是检验品牌增长质量的一大标准。
从今年双11的表现来看,国货轻奢包袋势头依然强劲。天猫双11开卖10分钟,songmont成交即突破千万,多款明星单品上架即售罄。同类型的其他品牌也爆发得更快了,裘真直播成交同比增长超100%,个乐店播成交同比增长超60%,店铺热销款也都是品牌长期沉淀下来的标志性单品。
而增长质量的另一个维度“趋势更清晰”,则是指商家把握住了平台给出的趋势指引,有的放矢,进而高效配置资源,实现效率最大化。
过去,服装品牌的一个痛点在于,仅凭自身对于市场趋势的判断视野有限,即便是通过提前测款、追单快反的模式,也可能因为把握不好节奏而错过趋势。但如果在品牌企划阶段就有清晰的趋势指引可以参考,出爆品的成功率自然更高。
因此,如今不少品牌已不再单打独斗,而是选择与平台共同协作,提前为大促排兵布阵——平台对趋势和爆品做好深度理解、加大投资力度,商家则通过前置上新、库存筹备、调拨和快反机制做足承接准备。
今年双11爆火的“云绒羽绒服”就是这样跑出来的。在趋势企划阶段之初,天猫服饰就捕捉到用户对羽绒服“轻量保暖+叠穿自由+高颜值造型”的需求攀升,于是联合核心商家,在产品的设计、材质、视觉表达上做提前布局,最终通过内容种草、直播及IP新品资源赋能将该趋势打爆。
雪中飞就是抓住该机遇的商家之一。配合着平台的趋势指引,雪中飞前期就对新品“云绒羽绒服”做重点投入,包括在社交媒体投放一系列种草内容,最终在天猫平台促成转化,在双11第一周期,带动品牌同比增长超70%。
除云绒羽绒服外,今年双11天猫服饰发掘的热门时尚趋势还包括芭蕾德训鞋、西部堆堆靴、植鞣双肩包等,这些细分品类均实现高速增长,不少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从发现趋势,到创造趋势
过去,电商平台依托数据能力,一直是发现和识别时尚趋势的主体。
而今年的一大变化在于,不少服饰时尚品牌与平台开始深度合作,主动创造趋势。
“趋势并不是平台硬推出来的,而是平台、品牌和用户一起共创的结果。说白了,今天的潮流不是谁说了算,而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时尚共创。”米澜表示。
这个逻辑不难理解。平台用大数据读懂需求,将洞察共享给品牌,后者据此设计出优质商品,在平台助推下抵达消费者,平台再将消费者的反馈传导至商家,循环往复地推动着下一轮创新。
因此,一款新品从萌芽走向出圈、成为爆品,并不是随机押注的豪赌,而是有路径可循,品牌可以借力的,正是平台对此已经形成的成熟方法论。
以天猫服饰为例,该平台对爆品方法论的总结是,“真正的爆发,是趋势洞察、资源整合和全链路运营共同作用的结果。”
拆解来看,天猫服饰具体做了这几件事。
首先是帮助品牌提前看清流行风向,平台基于搜索、消费行为和内容热度,每季度发布“服饰趋势地图”,为商家的产品和营销决策提供参考。其次,在洞察趋势的基础上,天猫服饰推出着重扶持成长型品牌和新系列的“新品超级橱窗”,为其提供专注曝光和孵化资源,加速从种草到转化的链条。最后是为服饰新品发布提供全方位造势,通过“超级时装发布”等IP,整合多场域的营销资源,形成合力推动新品出圈。
这种不断发掘和打爆新趋势的做法,意义不仅在于带动新品出圈,还因为让品牌参与共创,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品牌做原创设计的动力,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
这对服饰设计师品牌来说尤为重要。它们对电商生态相对更敏感,如果平台整体氛围是主打价格战、忽视创新激励、对原创保护不足,品牌很难在这种土壤中健康成长。
一个值得优秀设计师品牌深耕的理想平台,必须是既能鼓励又能保护原创,并与优秀的设计力量形成良性共振的。双方相互成就,共同将趋势转化为实质性的增长,这也能带动市场变得更成熟,愿意为优质设计支付溢价。
近两年从德训鞋这一细分赛道里跑出的新锐品牌PANE就是一个代表性案例。
PANE在2022年成立,天猫一直是品牌发新的重要阵地。今年天猫双11,PANE在“芭蕾德训鞋”这个趋势赛道中表现亮眼,双11开卖首小时,品牌就实现成交同比翻倍。
PANE合伙人和主核心设计师高天在谈及品牌的快速成长时就提到,PANE能得到市场认可,很大程度上在于品牌不断打磨产品品质和设计,击中了当下长期主义的消费心理。“而这在一个越来越成熟的市场中,以及品牌和平台的共同运作下,其实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
不止双11,每一季都有增长机会
平台沉淀下来的这些成熟方法论,无疑是服饰品牌在双11实现生意爆发的重要支撑。但它们远不只是大促期间的销售技巧,也可转化为品牌的长期资产,在提升销售的同时积累品牌价值,真正实现“品效合一”。
在电商平台,从“效”到“品”的实现路径主要有两条。
一种是借由爆品来刷新品牌认知。
雪中飞就是典型案例。这个来自波司登集团、专注于大众市场的羽绒服品牌,近年来开始深挖品牌的“冰雪”基因,并向年轻化和时尚化转型。
今年双11,雪中飞主推爆品“云绒羽绒服”就承载了这一策略。该产品在保暖功能基础上,推出更多契合年轻审美的清新色彩,强化时尚设计和风格表达。对雪中飞而言,该产品的出圈不仅贡献了销售额,更是打造了一个记忆锚点,潜移默化地革新着品牌在年轻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
“它标志着雪中飞正从一个传统的功能性羽绒服品牌,成功转型为一个懂得与年轻人沟通、兼具专业实力与时尚品味的生活方式品牌。”雪中飞合伙人总经理 朱向东说。
而另一条路径,则是以更系统化的内容为媒介,来塑造品牌形象。
例如,淘天平台为服饰新品发布特别策划的“超级时装发布”,就为品牌提供了这样的升级化表达空间,它让直播间化身一个“数字Showroom”,品牌不仅能在这里卖货,还能同时呈现一场完整的内容叙事,更生动而立体地传递品牌调性。
“品牌为王”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但品牌力的积累不在朝夕。正如米澜观察到的,今年双11实现高速增长的品牌,无一不是那些在过去一年里持续深耕、稳健经营的佼佼者。双11的丰收,很大程度上是品牌平日耕耘的结果。
米澜在分享天猫服饰的洞察时提到:“我们越来越看到一个趋势:品牌形象有多元化迭代的机会。品牌每一季的好设计、好创意,都在创造新的消费机会。”
与此同时,消费者端需求的演变,也为品牌的持续创新和迭代开拓了空间。
一方面,消费者正变得更加理性,买一件衣服不再只是看款式和价格,也懂得关注面料材质、看洗涤说明、比垂感厚度,“做更专业的价值判断”。消费者越“懂行”,好产品就越有机会被看见和认可。
另一方面,消费场景也在无限细分。过去笼统的通勤场景,现在细分到“开车通勤怎么穿”“差旅穿什么”“见客户怎么搭”;居家也可细分为“居家办公”“居家瑜伽”“居家打游戏”等,每种状态对于服饰舒适度和精致度的平衡都有不一样的要求。当然还有更多有待发掘的碎片化细分场景,都是品牌开辟新蓝海的机会。
这些洞察对品牌来说都是非常乐观的信号。它意味着,服饰品牌不是要等到双11才能抓住增长机会,产品力和品牌力的点滴积累,就发生在这些占比更大的日常经营中。
而在这个过程中,天猫作为平台的价值就在于,无论大促还是日常,它始终是品牌坚实的合作伙伴,与品牌共同捕捉趋势变化、找到新的机会窗口,共创高质量的数字内容表达,构建与消费者更加紧密的对话空间。
四季轮转不停,而消费场景常新。天猫与服饰品牌共同追求的,远不只是大促期间的业绩狂飙,而是在每一次趋势变化中捕捉机会,在每个平凡时日里打磨产品、沉淀价值,最终与中国消费者形成关于美好穿搭的深度共鸣,共同成就更具品质和美感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