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冷资源”变产业“热动能”:呼伦贝尔走出寒地测试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1-13 19:47  浏览量:1

秋色如画,铺展北疆;发展如潮,激荡草原。丰收的欢歌与发展的号角在此刻交汇共鸣,奏响了这片北疆沃土上奋进新征程的激昂乐章。值此承前启后、积蓄力量的关键节点,呼伦贝尔市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铁有痕的执行力和务实高效的硬作风,全力冲刺年度目标,夯实发展之基,为实现全年精彩奋力拼搏。

“两个率先”——率先在全区系统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率先在全区建设生态安全屏障“一张图”“一张网”,是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对发展路径的深刻洞察,是对生态底线的坚决守护。

值此承启之际,继系列报道《春染北疆 实干开局》的锐意启程、《山川绿渐染 草原万象新》的蓬勃生长之后,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推出《“两个率先”做引领 全域协同促发展——聚焦呼伦贝尔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一线收获》大型主题报道。本系列报道以“两个率先”为主线,深度剖析呼伦贝尔全域协同发展的密码,旨在全景展现全市上下在“两个率先”引领下,如何凝聚共识、协同发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同频共振、相得益彰的创新实践与生动故事;忠实记录广大干部群众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这片希望的秋日沃土上,奋力书写守护绿水青山、筑牢北疆屏障、增进民生福祉、激发发展活力的崭新篇章。敬请关注!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冰雪产业发展,着力把生态资源和气候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产品优势、质量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全力构建冰雪经济全链条产业发展体系。牙克石市以“中国冰雪之都”的独特禀赋率先破局,将零下40℃的“冷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热动能”。这一实践不仅让牙克石成为中国寒地汽车测试产业的核心坐标,更成为呼伦贝尔市统筹全域冰雪资源、推动寒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构建起“单点突破、全域联动、多维升级”的冰雪经济发展新格局。

牙克石先行:

构筑呼伦贝尔冰雪产业的“核心试验场”

牙克石的产业崛起,是呼伦贝尔冰雪资源价值转化的精准实践。这座地处北纬49度的城市,拥有冰封期6个月、冰层厚度2—4米、最低气温达零下50℃的极寒气候条件,加之5个总面积363万平方米的湖面测试场、69万平方米生态尾水测试冰面及12平方公里扎敦河库区冰面构成的资源矩阵,天然具备寒地汽车测试的最优禀赋。

作为国内首家以冬季汽车测试为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发展脉络清晰可循:2012年,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牙克石国家现代服务业汽车测试产业基地”,成为自治区首家国家级现代服务产业化基地,成功吸引德国博世集团、瑞典埃特姆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冰峰汽车测试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入驻,形成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2024年测试车辆达2676台,接待车企196家,实现营收1.79亿元,连续承办6届CCPC中国量产车性能大赛(高寒站),累计测试车辆超2.5万台次,成为众多汽车厂家、测试企业的寒地测试首选之地与全国汽车冬季试乘试驾目的地。

产业的持续壮大,离不开系统性的布局与推进,牙克石从基建、政策、标准、业态四大维度发力,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基础保障上,不断强化基建完善产业基础构建,实现测试区封闭管理。2025年测试季前夕,更联合入驻企业对凤凰山景区专业试验道路及湖面进行检修维护,确保冰冻层厚度稳定在2米左右,全新开发55万平方米专属测试湖面,并完成市区及园区周边充电桩网络加密,联合交通部门对社会道路测试车辆实施备案登记与动态监管。在政策服务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冬季汽车测试产业相关政策,为试车企业提供一揽子服务项目,加快企业创新发展步伐。在标准引领上,依托中汽研中心的“国家高寒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不断完善冬季汽车测试标准体系,牵头推动寒区测试评价标准制定,强化中国在极端环境验证领域的话语权,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提升。在业态融合上,推进全民试乘试驾项目,打造“冰雪文旅+寒地测试”新业态,冰峰营地、越野穿越等体验项目让专业测试与全民冰雪娱乐衔接,带动中高端酒店、餐饮、供油供电、养护维修等配套产业集群发展,形成“研发——检测——服务”完整产业链。这种“资源+政策+技术+融合”的发展模式,为呼伦贝尔全域冰雪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全域联动:

释放冰雪资源聚合效应

牙克石的产业突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呼伦贝尔市统筹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协同的必然结果。依托大兴安岭林区、呼伦湖冰面、草原雪原等多元冰雪生态,呼伦贝尔构建起“核心引领、多点支撑、全域覆盖”的冰雪经济网络。

在产业协同层面,形成“专业测试+体验消费”的分工体系:牙克石聚焦新能源汽车电池续航、ESC防侧滑系统等核心性能测试。海拉尔区依托交通枢纽优势承接车企总部对接与技术研讨。满洲里借助口岸特色开展跨境测试服务与国际赛事运营。陈巴尔虎旗积极拓展寒地测试产业边界,重点聚焦低空无人智能飞行装备耐寒测试。根河市充分发挥“冷”优势,借波司登与中国极地中心防寒服联合测试之机,发展防寒装备的测试产业。额尔古纳则利用草原冰雪资源打造试乘试驾体验基地。这种分工让测试产业链从牙克石延伸至全域,形成“一地测试、全域受益”的发展格局。

在资源拓展层面,呼伦贝尔以牙克石的技术积累为基础,推动冰雪资源从“单一测试利用”向“多元产业开发”跨越。一方面,依托牙克石测试数据与技术标准,在市域内布局农机、重卡等特种车辆寒地验证项目,填补国内特种装备极寒测试空白;另一方面,将测试场景与冰雪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凤凰山测试基地+冰峰营地+越野穿越”的体验线路,让专业测试场同时成为冰雪运动乐园,实现“冬季测试、四季运营”的资源高效利用模式。

未来升级:

构建寒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呼伦贝尔样板

面向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浪潮,呼伦贝尔正以牙克石为核心,推动寒地测试产业向“技术高端化、业态多元化、全域一体化”升级,力争打造国际一流的寒地产业创新高地。

在技术能级提升上,支持牙克石推进“人工智能+耐冷检测”融合项目,打造全季节室内低温测试场,构建涵盖ESC、TCS/HDC、VDC等多系统的综合测试区,解决冬季测试周期短的行业痛点。同时,依托中汽研中心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测试数据向技术成果转化,参与制定国际寒区测试标准,提升中国在极端环境验证领域的话语权。

在产业生态完善上,计划整合市域内绿色能源资源,打造“绿电供应+低温测试+电池回收”的新能源闭环产业链,吸引电池生产、智能驾驶等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测试——研发——制造”的产业集群。同步推进“冰雪+赛事+研学”业态创新,承办更高规格的国际寒地汽车赛事,建设汽车测试科普基地,让冰雪经济从“产业经济”向“消费经济+知识经济”延伸。

从牙克石的“点上突破”到呼伦贝尔的“面上开花”,这座北疆城市正以冰雪为纽带,将独特的自然禀赋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未来,随着全域资源的深度激活与产业生态的持续完善,呼伦贝尔不仅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寒地验证中枢”,更将铸就冰雪经济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全国典范。

《“两个率先”做引领 全域协同促发展

——聚焦呼伦贝尔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一线收获》系列报道

总策划:张红杰

总监制:苏风宁 张晓琦

监审:胡民

文字:高志洋

图片来源:牙克石市委宣传部

陈巴尔虎旗融媒体中心

海报制作:何凯

主编:何凯

美编:吕汶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