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输了?这个“夕阳行业”凭什么翻倍?
发布时间:2025-11-14 10:30 浏览量:4
A股等了十多年,终于看到了4000点。
但这轮行情的“急先锋”是谁?
很多人猜是AI,是医药,是稀土。
错。答案可能会让你惊掉下巴:纺织服装板块。 它的涨幅竟然接近翻倍。
我就问你神奇不神奇?一个被公认为“超级内卷”、毫无想象力的传统夕阳行业,怎么就突然获得了资本的疯狂追捧?
翻看了几十家上市公司的财报和产品策略后,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真相:中国服装企业,正在进行一场集体“越狱”。
他们正在从“卖布料”的低维竞争,杀向“定标准”的高维博弈。而这一切的缩影,就藏在一件看似普通的羽绒服里。
过去,羽绒服行业是怎么卷的?
两个字:堆料。
你说你用鸭绒,我就用鹅绒;你说你充绒量150g,我就充200g;你说你面料防风,我就加厚两层。
结果是什么?同质化极其严重。
消费者根本分不清谁好谁坏,最后只能看价格。这就是典型的“饿死同行,累死自己”。
要想破局,只有两条路:
要么像宁德时代那样,搞出颠覆性的技术创新;要么像泡泡玛特那样,把产品变成“情绪价值”。
而这一次,一家叫“利郎”的老牌国货,选择了一条更硬核的路:重新定义“羽绒”。
很多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利郎最近火出圈的“拒水羽绒服”。
它抓住了羽绒服最大的痛点:怕水。
不管是700+还是800+蓬松度的顶级羽绒,一旦遇到南方的湿冷魔法,或者北方的雨雪天,绒子立马受潮塌陷,保暖性能直接归零。
利郎怎么干的?它给绒子加了“科技buff”。
简单的说,就是让每一朵绒子都穿上“雨衣”,遇水不潮,始终保持蓬松。
这技术有多硬?
行业内的合格标准,拒水时长是40分钟。而利郎直接干到了10000分钟。
这是什么概念?你是原来的250倍。
这衣服硬核到什么程度?你可以直接把它扔进洗衣机里洗,洗完拿出来,依然蓬松如初。为此,它甚至拿下了WRCA的双向世界纪录认证。
这就不再是简单的“服装创新”了,这是材料学的“降维打击”。
如果只是做个好产品,那还停留在“好学生”的层面。利郎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不光卖衣服,它还要“定规矩”。
以前大家买羽绒服,只看“保暖”。
利郎突然跳出来问了一个问题:“保暖”的死敌是什么?是“湿冷”。
作为一个南方人,我对“湿冷”这两个字简直是刻骨铭心。那种魔法攻击,穿再多也没用。
利郎直接联合权威机构“中国天气”,搞出了一套“抗湿冷标准”,甚至还定了三个不同的湿冷等级。
这一招太狠了。
它直接在消费者心智中植入了一个新认知:不防湿冷的羽绒服,都是耍流氓。
这就叫“心智卡位”。
第一层次的企业:卷成本,卷价格,最后大家都别赚钱。
第二层次的企业:做创新,搞营销,赚个辛苦钱。
第三层次的企业:定标准,卖方案,直接收割心智。
利郎的破局,其实给所有深陷内卷的中国企业打了个样。
商业模式变了。
以前是卖产品:“我这衣服便宜,你买我。”(这是比价逻辑,没有尽头)
现在是卖解决方案:“你有湿冷的痛点,只有我能解决,我有标准,我有数据。”(这是垄断逻辑,独此一家)
当一个行业开始从“拼价格”转向“拼标准”时,就是这个行业价值重估的开始。
中国制造的未来,绝不是更便宜的货,而是更懂你的“方案”。
最后问一句:作为被“湿冷”攻击过的人,你会为这套“解决方案”买单吗?
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