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退潮,增长未减:京东靠“日百+服务”成功补位

发布时间:2025-11-15 11:42  浏览量:2

11月13日,京东集团(JD.O;9618.HK)发布了2025年三季度业绩,该季度京东实现收入2991亿元,同比增长14.9%;归属于本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53亿元,上年同期为117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本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58亿元,上年同期为132亿元。

由于国补政策在第三季度的逐渐退潮,此前贡献京东重要增长的带电品类,在该季度出现增长放缓,也引发市场对此的关注。

在财报发布后的业绩电话会,京东管理层坦诚回应:“补贴政策退坡带来的高基数效应,确实造成了短期行业波动。但日用百货商品的销售以及平台广告收入在本季度实现了加速增长,有效带动了业绩的持续增长。”

国补退潮,增长未减

财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京东实现营收299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604亿元同比增长14.9%。

按照收入类型来看,该季度京东实现商品收入226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046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商品收入128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226亿元同比增长4.9%,而日用百货商品收入为97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2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8%。

对比不难发现,京东带电品类商品收入虽然还在增长状态,但同比增速已经在5%以下。

近期多家数据公司的监测结果显示,随着国补政策的退潮,市场带电商品的销售普遍出现下滑。以手机销售为例,来自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最新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约6846万台,同比下降0.5%,延续下降趋势。另外Omdia的研究报告也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降3%。

“自第三季度后半段起,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品类就开始面临高基数挑战,这对该品类的增长势头造成了一定压力。”京东管理层表示,这是一个全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京东正与品牌方和制造商紧密合作,利用京东的供应链能力,努力为品牌商降低成本,为客户争取最优价格。

虽然带电品类受到了国补政策的影响,但因为日用百货品类实现了接近20%的高速增长,这带动京东整体商品收入仍然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速。

京东管理层指出:“日用百货品类收入与上一季度相比,增速显著加快。其中,商超、时尚及健康品类的收入在本季度保持了双位数的同比增长。我们预计这一强劲势头将持续到第四季度。”这背后与京东优化产品组合、提升价格竞争力和改善服务质量方面的努力密切相关。

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京东日用百货品类与服装品类增速分别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4倍和8倍。

“双十一”期间,京东有近500个服饰、美妆、运动细分品类成交额增长超100%;京东超市超30000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京东基地的粮油和调味品成交额同比增长100%,京东生鲜海产与蔬菜的源头直发商品销量同比增长均超100%。

今年9月,京东新品与JD FASHION联合开展的新品营销活动,依托超级供应链中C2M反向定制和AIGC技术的深度应用,一周内销售额环比增长近两倍,带动多个头部品牌实现爆发式增长,比如凯乐石新品成交增长近32倍;蕉内新品成交额增长12倍;鄂尔多斯新品成交额增长近13倍;波司登新品成交额增长近4倍。

服务收入提升

除了日用百货品类实现高速增长之外,京东的服务收入的增速更加明显。

2025年第三季度,京东服务收入达到73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58亿元同比增长30.8%。其中,平台及广告服务收入25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08亿元,同比增长23.7%;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47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5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5.0%。

“京东服务收入已经连续四个季度保持了双位数的增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平台及广告服务收入增速今年以来每个季度都在环比加速,并在第三季度实现了超过20%的同比增长。”京东管理层强调道。

据介绍,京东平台及广告服务收入强劲的势头,主要源于核心京东零售业务产生的广告收入加速增长。“我们为自营业务和第三方商家打造的生态系统不断完善,更先进的人工智能广告工具,以及流量分配效率的提升,都为这一强劲趋势做出了贡献。”京东管理层预计,进入第四季度,平台及广告收入还将继续保持健康增长。“因为我们的平台生态系统正发展良好,并获得了各类大小供应商和商家的积极反响。”

另外,京东管理层透露,京东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长35%,主要由即时零售业务带来的增量配送收入所驱动。

按照业务板块划分,京东的收入可以分为京东零售、京东物流和新业务三大部分。第三季度,京东零售实现收入2506亿元,同比增长11.4%;京东物流实现收入551亿元,同比增长24.1%;新业务实现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213.7%。

从市场上来看,京东在即时零售上的补贴、广告宣传似乎较此前有所减弱,保持了“相对理性”的态度。但据京东管理层透露,即时零售业务的GMV在本季度,其实现了双位数的环比增长,主要得益于订单量的增长和更健康的订单结构,其中高价值订单贡献了绝大部分。并且,在扩大业务规模的同时,即时零售业务的运营亏损在第三季度也实现了环比收窄,这得益于UE(单位经济效益)表现的改善。

“更重要的是,即时零售业务继续与京东的零售业务产生强大的协同效应。除了用户增长和参与度的提升,用户群组的累计交叉销售率也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商超、3C数码、配件和京喜等品类仍然是这一趋势的最大受益者。”京东管理层说道。

据悉,在未来京东将专注于进一步发展即时零售业务,优化规模化下的UE(单位经济效益),并与零售、物流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业务释放更强的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