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年轻人的选择:不只是离开,更是现实下的权衡

发布时间:2025-11-15 19:57  浏览量:2

打开老家的微信群,翻十句话有八句在说“谁家孩子又去南方了”。春节回家走亲戚,遇见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留下来的,不少也说“再看看,不行也出去闯闯”。

不婚不育、年轻人外流,这事儿看着扎眼,可细究起来,每一步选择背后都藏着实实在在的难处。

岗位少、收入低,年轻人得往机会多的地方去

东北的产业结构里,重工业、传统制造业占比高,这些行业需要的技术工种多,对年轻人爱扎堆的互联网、文创、新媒体等行业支撑不足。学编程的在本地找不到像样的互联网公司,做短视频的缺供应链和流量资源,刚毕业的学生打开招聘软件,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岗位,薪资还比南方同岗位低三成。

更关键的是上升空间。传统企业里,“熬资历”的情况不少见,年轻人想凭能力快速晋升,机会不多。而南方新兴企业多,讲究“能者上”,哪怕刚毕业,只要有本事,两三年就能独当一面。对想拼一把的年轻人来说,这种差距太有吸引力了。

结婚养娃的成本,压得人喘不过气

不是不想成家,是成家的门槛太高。东北彩礼普遍15到20万,加上房子首付(哪怕小城也得30万)、装修、婚礼,一套下来至少60万。按本地月薪6000算,不吃不喝得攒八年,这还没算养孩子的钱。

孩子出生后,幼儿园每月2000起,小学兴趣班一年1万多,高中补课费更是没上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50万都打不住。普通家庭夫妻俩月入加起来1万出头,扣掉房贷、生活费,根本腾不出养孩子的钱。不少人干脆先“搁置”,等经济宽裕了再说。

生活里的“隐形开销”,慢慢磨掉了心气

东北冬天长达半年,这日子过起来,处处是花钱的地方。90平米的房子,一冬天取暖费2500元,相当于两个月工资;冬天开车,雪地胎、防冻机油、暖风油耗,比夏天多花三成;天冷不想出门,外卖订单比南方多五成,每月伙食费不知不觉多花几百。

这些零零碎碎加起来,同样的收入,在东北的生活质量可能比南方低一截。年轻人去南方待过就知道,冬天不用穿羽绒服、出门不用带手套的日子,不光舒服,还能省不少事。

留下的人在突围,改变需要时间

也不是所有人都在走。有人靠着东北的冰雪资源做旅游,冬天开民宿、搞冰雪体验,旺季每月能赚两三万;有人种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卖到全国,收入不比去南方差。

政府也在发力,这两年东北建了不少新兴产业园区,引进新能源、数字经济企业,光去年就新增了8万个岗位;大学生返乡创业,还能申请20万无息贷款。只是这些变化需要时间,远水难解近渴。

离开不是“断根”,更多是“暂时的蛰伏”

不少离开的年轻人,每年冬天都会回来。他们带南方的特产,也聊外面的经验,心里都盼着老家能快点好起来。就像老一辈闯关东为了讨生活,现在的年轻人出去闯,也是想攒点本事、存点钱,等老家机会多了,再回来干番事。

说到底,年轻人的选择很实在:哪里有岗位、能赚钱、生活得舒服,就往哪里去。什么时候东北的产业活了、收入上去了,不用背井离乡也能安身立命,年轻人自然愿意留下来。

你觉得东北该怎么留住年轻人?来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