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银行619万采购行服被质疑!最新回应来了
发布时间:2025-11-15 21:08 浏览量:1
蕲春农商行又上热搜了,还是因为那身“行头”。
178万,489人,长袖短袖风衣羽绒服领带丝巾棉袜全套配齐,人均3645块。发票一晒,网友炸了:羽绒服能穿几年?一年一换是银行还是时装周?
有人扒了旧账:2022年326万,2024年114万,加上今年,四年三套衣服,总账单619万。数字一累加,像滚雪球,越看越刺眼。李先生就是本地人,把截图甩给记者:“我工资卡就在他们那儿,钱就这样穿身上了?”
银行起初还嘴硬:流程合规,上级点头,招标透明。再问,就只剩一句“暂不回应”。沉默像一块湿毛巾,啪一声盖在火上,烟更大。
评论区瞬间分两派。
左边拍桌子:风衣羽绒服又不是卫生纸,哪能说扔就扔?一年一换,是衣服质量差,还是人心太飘?公款=大家的钱,花了就得给明细,不然就是“我请客,你买单”。
右边冷哼:行服就是门面,客户第一眼先看衣服再看脸。衬衫天天洗,领子洗成荷叶边;羽绒服下乡走访,蹭一身灰还刮口子,拍照上传就是投诉证据。3600包全套,摊下来风衣几百块、羽绒服千把块,比商场便宜多了。银行自己挣自己花,只要招标没暗箱,旁人喊贵也管不着。
吵到半夜,一个新细节被挖出:衣服其实不是员工想扔,是银行规定“隔年报废”。理由很官方:统一形象、防褪色、防走样。员工私下吐槽:“羽绒服九成新,就被收走当工装废料,心疼得滴血。”有人把旧件挂闲鱼,十分钟就被下架——logo还在,怕惹事。
于是问题拐了个弯:到底谁在决定“报废年限”?银行说是“行业惯例”,可翻遍文件,只有“保持整洁”四个字,没写“必须一年一换”。再追问,就推到“总行统一模板”,模板却神秘失踪。像踢毽子,一脚踢进雾里。
更尴尬的是,蕲春县常住人口才几十万,存款总量跟大城市一个支行差不多。619万,如果拿去买系统设备,能把网点自助机全换一遍;如果拿去做小微贷款,能让几十户养殖户多撑一年。但钱变成了布料,穿了一年就进仓库,最后统一销毁,连捐赠都不允许——logo泄密,怕被人冒充银行行骗。
有人算了一笔细账:四年619万,按县农商行净利润测算,约占年利润的1.8%。比例不大,却足够给全行基层柜员每人多发一个月工资。柜员们笑笑:衣服比奖金准时,至少不会拖欠。
夜深了,话题热度不降。有人贴出隔壁县城商行做法:两年一换,员工交旧领新,旧衣拆标后捐给环卫所。同样走招标,均价还低一成。对比之下,蕲春农商行像极了一个爱面子的老同学,明明兜里不算鼓,偏要年年换新衣,还得是全套大牌。
可说到底,钱是自己挣的,规矩是自己定的,外人再吵,也吵不进人家账本。只是下一次,当柜员穿着崭新的羽绒服递给你回执单,你可能会下意识多看一眼——那道logo线,缝的是形象,还是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