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元以下买不到真羽绒服?这5种羽绒服不要买,别把垃圾穿身上
发布时间:2025-11-17 17:57 浏览量:2
临近十二月份,不少地区的气温都直逼0℃,为了保暖御寒,不少人开始考虑购入羽绒服过冬,但要买时大家却发现,今年的羽绒服怎么这么贵?
甚至还有许多商家称:今年300元以下买不到真正的羽绒服。
这就让许多网友开始焦虑了,毕竟有牌子的羽绒服动辄上千,对于普通人来说实在是有点奢侈,但平价羽绒服又真假难辨,万一花大几百买到假的,那就更加心痛了。
冬天到底怎么“花小钱办大事”,买到性价比高的羽绒服?
其实买羽绒服也是有很多门道的,如果大家不想买到又贵又不保暖的羽绒服,一定要注意这五点,千万不要花大价钱把垃圾穿身上!
首先大家要注意,绒子含量和“充绒量”和“含绒量”不同,有的羽绒服标着含绒量90%,但可能还不如绒子含量50%的保暖。
这是因为“含绒量”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这里的绒可能只是劣质绒丝或者羽丝,并非保暖的“绒团”。
用这种羽丝做成的羽绒服,可能保暖性还不如普通棉服,还非常容易跑丝,但却要卖普通棉服价格的三到四倍。
更有一些黑心商家,直接用“人造羽丝”冒充羽绒,高价卖给我们。这种“人造羽丝”其实就是塑料做成的聚酯纤维,不仅爱静电,洗几次基本就不保暖了。
所以大家在购买羽绒服时,一定要先看内标,如果是模棱两可的“含绒量”,那就一定不要购买。
自2022年起,我国羽绒服就开始执行新国标,原来的老国标因为“标注不清”,已经被淘汰。
就比如老国标里根本不会标注“绒子含量”,买到老国标的羽绒服,运气好是压箱底的货,运气差是“以次充好”的假羽绒服。
这是新国标的执行标准:GB/T 14272—2021,而老国标的执行标准是GB/T14272-2011,大家买羽绒服时,一定要先看内部的水洗标。
像下面这张图,就是典型的老国标羽绒服,既没标绒子含量,也没写具体的填充物重量。
而下面这几张图,才是新国标,大家购买羽绒服时,一定要擦亮眼睛。
很多人以为,羽绒服是绒子含量越高,就越保暖,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羽绒服保不保暖,主要看的是“蓬松度”,羽绒服的保暖性依赖于绒朵间的空气层。
羽绒服的绒朵越蓬松,两朵绒朵间的间隙越大,这个羽绒服就越保暖,所以100%绒子含量的羽绒服,可能和70%绒子含量的羽绒服一样保暖。
我们国内的羽绒服一般是不标注“蓬松量”的,想要最直观的判断,就要靠上手按压了。当收到一件新的羽绒服时,我们可以将衣服铺平,用手用力按压羽绒服,看它是否能够快速回弹成原状。
回弹的越快,羽绒服的填充物质量就越好,保暖效果就更好,如果不能回弹,说明绒子含量很少,甚至有可能填充物不是羽绒。
如果你在北方想保暖,最好买蓬松度650以上的,低于600的,保暖性可能会大打折扣,要慎重考虑了。
想要判断羽绒服的好坏,不止得看内里的填充物,还得看做工。大家收到羽绒服时可以先拍打揉搓一段时间,看看衣服的接缝处有没有粉尘或者绒毛溢出,如果有,就说明这个羽绒服做工不好。很有可能穿着钻着绒,到时候越穿越薄,还会让人很尴尬。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手揉捏羽绒服的各处,感受一下里面的填充物柔不柔软,会不会有大片明显的毛梗和毛刺感。
如果有,说明这里面有部分羽毛、羽丝“以次充好”,这个羽绒服的绒子含量可能比较低,看着填充物挺多,其实根本不够保暖。
不少人买的羽绒服一拿到手,就能闻到一股明显的“鸭腥味”,这种情况,要不要退货?其实,这要分情况。
如果异味不明显且不刺鼻,可以通过通风、晾晒的方式去除,这种异味可能是在仓储或者运输过程中闷着,产生的味道,问题不大,对人体也没有伤害。
但如果味道比较刺鼻,通风几天依然无法去除,那就要考虑退货了。因为异味大很可能是羽绒服的原料处理不干净导致的。
这种情况下硬扛着穿,也有可能这种味道会越来越大,里面的填充物时间长了,还有可能受潮发霉,对人体造成危害。
异味大,还有可能是因为商家用了“胶水羽绒”,这种羽绒是黑心商家用胶水等化学助剂,将绒丝、羽丝、鸡丝及粉尘黏附在绒子上制成。
商家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还能提高羽绒服的“绒子含量”,但这样做,却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先不提各种工业助剂对于人体的伤害,光这种“胶水羽绒”,本身就是一种粉尘集合物,长期吸入,很有可能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
比如鼻炎、哮喘、接触皮肤,还有可能会导致皮炎,如果本身就有呼吸道疾病,就更不能穿了,否则病情会更加严重。
希望看完以上五点,大家都能分辨出羽绒服的好坏,可千万别再只顾样子好看,而忽略了“内在”!
羽绒服本就不便宜,希望大家不要再当“大冤种”,花大几百买到垃圾。
1.央视网:300元以下买不到真羽绒服吗?低价羽绒服背后藏着哪些“猫腻”?
2.腾讯网:300元以下难购真羽绒服?赶紧自查!
3.人民日报:300元以下买不到真羽绒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