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一女大学生网购千元羽绒服退货退手机壳后续:女大学生已道歉,道歉录音曝光,商家已谅解

发布时间:2025-11-17 19:50  浏览量:1

云南一名女大学生网购羽绒服,退货时却寄来一个手机壳。本想借平台规则骗退款,结果被快递员一句录音戳穿。

据掌闻视讯报道,11月13日,河北石家庄的男装店主于洋发现后台突然跳出提示:“退货包裹已签收”。订单来自云南,商品是一件998元的男士羽绒服,买家申请退货的理由是“拍错了”。

但库房里左等右等,根本没见到羽绒服的影子。

这个订单旁边被平台标注了小字:“体验分不计入”。几个字让于洋起了疑心。一般来说,只有在交易过程中频繁退货、曾有争议纠纷,或者系统识别为“高风险行为”后,才会被打上这个标识。

于洋看到提示后,第一反应提醒库管:“这件货你收到后,先别入库,先查清楚。”

结果,货根本没到。更准确地说,是退回来的根本不是羽绒服,而是一个手机壳。

包裹地址确实写的是商家库房,但电话和收件人名字却留的是买家自己。这就意味着,快递员在派送时只能联系到她本人。

快递员张先生将包裹送到目的地后,打电话过去跟买家确认。对方却直接说:“你帮我签收一下,东西你可以直接扔了。”

张先生觉得不对劲,又确认了一遍,对方还是坚持让他这么干。然后张先生帮忙签收了包裹,但录下了通话,还把包裹留着没扔

也正是这段录音和未丢弃的手机壳,成了整件事的转折点。商家联系快递员核实时,起初,张先生还以为不是自己送的。但一看单号,才反应过来自己也被“设计”了。

如果不是他留了证据,这事儿很可能就按平台规则直接退款了。届时,不仅商家白白损失近千元,快递员还可能要承担连带责任。

11月14日中午,一个自称是女生男友的男子联系于洋,表示女生还在读大学,是在社交平台上加了一个“薅羊毛群”,被人教唆才会这么干。

这个群号称“一条龙服务”,交六七十块钱就能教你如何挑商品、如何退货、如何包装话术,甚至连售后都有人帮你操办。

女生信以为真,真就按他们说的操作了,从购买手机壳到填写快递信息,再到诱导快递员签收。

她以为自己占了便宜,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男友表示已经严厉批评了她,并请求商家删掉视频。女生本人也在平台留言道歉,承诺会将羽绒服完好退回。

商家于洋见女生还在读书,自己也没造成实质损失,不想再把事情闹得更大了,于是做了不再追究的决定。

他在视频后续中坦言:“我不信她男朋友说的那些理由,但我也不打算追了,太耗精力。”唯一的要求是退回的羽绒服必须完好,满足售后标准,退款才会进行

不过,对于删视频的请求,于洋没有答应。他认为此事值得被更多同行看到,以免重蹈覆辙。

在电商圈,这种“套路退货”并不新鲜。不同的是,以往多是小额商品,如耳机、数据线、手机壳,金额低、频率快。而这次羽绒服近千元,属于高客单价商品,一旦得手,收益可观。

于洋之所以能提前提防,正是因为他留意到了“体验分不计入”。的系统标注。

电商平台设有买家信用体系,类似于“卖家评分”系统,买家的退货率、投诉率、纠纷处理记录等,都会被后台打分。

一旦行为异常频繁,平台就会限制其信用权重,标注“体验分不计入”,意为该用户的评分将不影响商家评价体系,也提示商家需谨慎处理。

但问题在于,这类标识只对当前交易商家可见,无法形成商家间的共享预警机制。因此,像张女士这样的用户,可能在A店被标红,在B店依旧能下单,钻的是系统的“人情缝”,踩的是规则的软肋。

灰产团伙深知平台流程,专挑退款机制的漏洞。他们教人如何填写信息绕开系统审核,甚至在社交平台上打出“包通过、零风险”的广告,诱导大学生、全职妈妈等低风险人群参与。

这些人往往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淡薄,成为灰产链条的“消耗品”。一旦出事,组织者早已销声匿迹,受害人独自承担后果。

事件曝光后,有人认为商家不该轻易原谅,否则就是纵容;也有人支持于洋,称“放过一次,不代表放纵一切”,商家已经尽到告知义务。

但无论立场如何,这件事已经让更多人意识到,电商退货机制并非无懈可击。

于洋从事电商六七年,处理过上千笔退货。他坦言,如今每一件退货都会录像、称重、拆箱,流程繁琐,却是对抗“白嫖”的最后防线。

他曝光此事,也不是为了博眼球,而是希望提醒同行和快递员,只要每一环节都留证、每一次交易都认真,骗子就不容易得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可利字当前,仍需守住底线。人情可以宽,规则不能软。信任这东西,用一次就少一次。

电商再快,也不能快过规则;退货再便捷,也不能便宜了投机取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