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何时入冬?官方发声!提醒:保温杯里放这几样,瞬间变“炸弹”

发布时间:2025-11-18 08:26  浏览量:1

一觉醒来

上海的气温已经凑不满7℃了

申城今天早间气温较低

市区5、6℃上下

郊区多在3~6℃

有网友被冻得一激灵

“打开阳台门像打开了冰箱门”

今天白天

上海晴到多云

西北风4~5级阵风6级

沿江沿海地区5-6级阵风7级

预计最高气温10℃

寒潮影响下

昨天降温核心区已转移到

河南南部、湖北、安徽

湖南北部一带

不少地方降幅甚至超过了20℃

受强冷空气影响

申城昨日出现

大风降温和短时小雨过程

其中小雨主要集中在

浦东、崇明、金山和青浦等地

昨日,徐家汇站白天最高气温15.2℃(出现在早上的8时01分),之后气温一路下行。到了夜间,全市气温基本都降到了个位数,西北风一吹,真是冷飕飕!

有网友直呼:

上海一秒入冬

上班的风还是正常的

下班的冷风直接给吹懵了

“上海的天气

真是把人整破防了”

“在把人当生肉冻”

“瑟瑟发抖”

“秋天的衣服才刚到

你告诉我秋天已经没了?”

受大风天气影响,从昨天早上6点开始,崇明各线航班,包括长横对江渡,全部停航。今早仍是如此。

这猝不及防的爆冷

不少网友紧急求助

速冻的上海应该穿什么?

多的不说了!

记得穿得暖暖的!

根据最新的气象预报,今天起,申城的天空将逐渐放晴,但气温会继续下降,体感如同冬日。今天早间比昨日更冷,市区4℃,郊区更低些。晴到多云,西北风4~5级阵风6级,沿江沿海地区5~6级阵风7级,预计最高气温10℃。

上海10月19日才官宣入的秋……

照这降温的架势

难不成真的要上演春夏“咻”冬?

上海到底什么时候会入冬?

官方回应了↓

先别急…还得再等等…

突然大降温

今天,你的羽绒服穿起来了吗?

近日,一洗衣店店主建议

羽绒服不要买

军绿色、酒红色、咖啡色、

卡其色等颜色的话题上了热搜

武汉一名洗衣店店主直言不讳地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羽绒服时,尽量挑选黑色、白色、绿色、粉色、杏色,千万不要买军绿色、酒红色、咖啡色、卡其色,颜色较深的羽绒服饱和度高,稍微沾点水或油,会非常显脏,如果洗不掉就只能压箱底。

11月12日,记者采访这位干洗店的老板李先生得知,李先生从事洗衣行业多年,每年冬季要处理几千件羽绒服,其中高饱和度颜色的羽绒服是最难清洗的颜色,这些颜色需额外多花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还未必能完全还原。

△李先生单独处理羽绒服上的污渍

因耗时长、难度大,不少洗衣店对这类颜色的羽绒服加价,普通羽绒服清洗收费35元一件,但军绿色等颜色可能要加收10到20元。有的店会直接提前告知客户:这几个颜色,可能洗得不会太干净。

对此,网友纷纷表示

老板的经验之谈

真是太对太及时了

近期,有关羽绒服的话题

#300元以下基本买不到真羽绒#

#商家称700元以下羽绒服都不纯#

#专家称300元内能买到真羽绒服#

也频上热搜↓

低价羽绒服就意味着劣质?

面对市场上的众多品牌价位

究竟该如何选择?

专家:300元以下有真羽绒服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祝炜介绍,一件羽绒服,假设填充绒子含量90%的白鸭绒、填充量150克,按照目前羽绒原材料价格,成本约63-83元,加上面辅材料和人工,核心成本在126元至248元之间,再算上其他成本,合理售价不太可能低于300元。如充绒量更多,或填充价格更高的鹅绒,售价会更高。

△羽绒服的价格往往直接与充绒量相关(网页截屏)

但他并没说“300元以下没有真羽绒服”。他认为,如无质量问题,300元以下的羽绒服可能存在几种情况:几年前的库存产品、填充量在100克以下的轻薄羽绒服、面辅材料基础款、儿童款,以及填充羽绒绒子含量为70%、80%或灰鸭绒合格品。

记者调查后发现,市场上低于300元的真羽绒服并不少。例如,部分品牌在清库存时,会将原先的羽绒服折价销售,其中不少低于300元,但从填充物看,确实是真羽绒。

300元以内的轻薄羽绒服更多。这类羽绒服的充绒量只有50克左右,但在穿戴场景下,轻薄羽绒服既能在天气初凉时作为外套,也可在寒冷天气中与其他保暖服饰搭配,很受市场欢迎。

羽绒服选购指南

一定看清这些核心指标

自2022年4月起,新的羽绒服国家标准(GB/T 14272-2021)正式实施。最关键的变化,是将“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新国标要求,绒子含量明示值不低于50%,才能称为羽绒服。

△买羽绒服要查看标签

因此,选购时请务必看清

以下3大核心指标

↓↓↓

①看执行标准:

认准吊牌或水洗标上是否标注 GB/T 14272-2021,这是新国标的“身份证”。

②看绒子含量:

数字越高,保暖性越好。常见的有70%、80%、90%,可根据需求选择。

③看充绒量(克数):

这是决定保暖程度的关键!同样90%绒子含量,100克充绒量与200克充绒量保暖性差异巨大。

值得一提的是

天气渐冷

保温杯也成了不少人的随身物

往里面放上几颗枸杞红枣

可谓是惬意又养生

但你或许不知道

这个被捧在手心的温暖“伙伴”

要是用不对可能会变成“炸弹”

先来看几个案例!

2025年8月6日,黑龙江黑河,男子在保温杯内用热水泡清洗剂后密封,谁知保温杯突然爆炸,热水四处飞喷,杯子甚至因冲击力过大而嵌入墙内。

资料图

2020年8月11日,福建福州,一女孩在保温杯里泡了红枣忘了喝,十几天后拧开瓶盖时发生爆炸,杯盖弹起导致女孩右眼球破裂。

资料图

为什么常见的保温杯

一旦使用不当会如此危险?

一组消防实验为你揭晓

注:为直观感受实验效果,下面的实验中,

消防员使用双层玻璃保温杯。

消防实验

实验一:保温杯内加入热水和红枣、枸杞

消防员在保温杯内倒入热水,加入红枣、枸杞。摇晃一段时间后,保温杯内有大量小气泡产生。

保温杯产生气泡。图源:淮安消防

实验二:保温杯内加入热水和除垢剂

消防员在保温杯内倒入热水和除垢剂,经过轻微的摇晃,在打开杯盖的一瞬间,一股热气喷涌而出。

保温杯喷出热气。图源:淮安消防

实验三:保温杯内加入热水和泡腾片

消防员在保温杯内加入热水和泡腾片后迅速拧紧杯盖,在摇晃的过程当中,保温杯发生了爆炸。

保温杯发生爆炸。图源:淮安消防

保温杯之所以

会暗藏安全隐患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微生物发酵

保温杯的内胆、瓶盖缝隙等处可能藏匿细菌,而红枣、枸杞等食材营养较为丰富,经水浸泡后,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密闭的保温杯内部气压不断增大,一旦杯盖被突然拧开,就可能导致液体喷涌而出,发生爆炸伤人事件。

2.化学反应

除垢剂与保温杯内胆的水垢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若此时保温杯处于密闭状态,气体无法及时排出,杯内气压会迅速升高,当压力超过杯体承受极限时,就可能引发爆炸。

3.用力摇晃

保温杯内加热水和泡腾片后爆炸,主要是因为在杯内密封环境下会产生大量气体,而摇晃后杯内的压力会明显增加,从而让杯子爆炸。

想要让保温杯用得更安心

这些安全注意事项

建议你提前牢记

不要装入沸腾的水;请勿摇晃装有热水的保温杯;请勿长期存放例如红枣、枸杞等易发酵的食品;在使用除垢剂清洁保温杯时,不要拧紧杯盖,不要摇晃杯子;除玻璃保温杯外,选用不锈钢制品的保温杯时也要注意材质。201不锈钢材质不是食品级材料,属于工业用品材料,千万别用!应选用符合安全标准的304、316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