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羽绒服、皮衣、棉衣毛衣、毛皮大衣,保暖
发布时间:2024-12-23 09:01 浏览量:6
本来不写这类文章的,因为不专业。
但最近又被冻伤(以为自己年轻要风度不要温度),突然想写一写。
经过八年前为爷爷奶奶通宵守夜冻伤的疑惑,最后这个问题研究了8年。之所以想写一写,因为网上文章要么暗含广告、要么要么没写到点上;要么就是文章太专业,专业到全是数据、实际答非所问。
我觉得,穿羽绒服、皮衣、棉衣毛衣、毛皮大衣,完全取决于使用场景。
生活中,大部分时候都是我们有条件穿的够厚够好、而且保暖手段也太多了,厚、多、好就解决了一切,以至于忽略了为什么,这是这个问题我研究了8年而没有被冻死的原因。。。。。。
我先吐槽一下那年冻伤吧。
那年守夜冻伤,完全是因为一农村条件受限(人多房间不够,主让客先),二是奶奶去世一片孝心通宵守夜,三出门准备不够充分(没怎么住过农村、低估了沿海山区黎明的湿冷)。
那年12月(农历11月)浙江沿海山区,那夜我穿的从里到外,依次是秋衣、旧薄毛衣、穿了多年的薄羽绒服、冲锋衣马甲(无袖),对就只有这么多。有点作死。
去的时候,白天、开车所以没觉得冷。前半夜有火堆(在铁桶里),礼佛拜谒都没什么。到后半夜就不行了,火堆都不顶用了。(初步着凉)
撑不住了,一点多躺一楼临时小床上睡了一小时,有被子、陌生床睡不惯、人来来往往的忙没好意思脱衣服,就穿着衣服睡了(这时候保暖度才算刚刚好),穿衣服盖被子睡其实最容易着凉(二次着凉)。
师太们最辛苦,在堂前彻夜颂经(从前一天中午到第二天凌晨、等我们十点回来再唱颂到第二天中午。相当于陆续唱经24小时)。
小姑丈忙碌一宿穿着毛皮大衣睡在不多远的沙发。
三点起来拜谒,三点半大姑丈让我去车上小睡一小时凌晨五点吹啦弹唱的人和火化的人都要来(七点火化),全家和帮忙的亲朋好友开始斟茶倒水、起火做面条等等。我随大姑丈五点去镇上买包子,吃完,全体六点出发,六点半到火葬场。
三点半到五点,没开空调、盖了条薄毯子,在这彻底冻伤了。(第三次,是冻伤)。
这次冻伤,回家躺了一个星期没去上班。所以开启了长达多年的疑惑。同样的衣服件数,小姑丈皮衣就没事。
(但这都是废话)
原因说简单也简单,就出在羽绒本身的特性上,蓬松!羽绒之所以强调蓬松度,是靠空气保暖的!网上我们总是看到各种羽绒服的参数,尤其是关键蓬松度。我就不写参数多少了,但这个参数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因为我们有时要靠着睡觉,等等,这些行为其实就是相当于把羽绒压缩成了一块布!
所以,看看鸟类就恍然大悟了吧。什么睡姿优雅,都是为了保持羽绒蓬松。蓬松才能保暖。
同样,湿气也是会穿透羽绒、破坏羽绒的保暖度。(我们南方的魔法攻击)这也是为什么北方羽绒服可以大行其道,东南很多地方都不行(还得是冲锋衣和毛衣、或者皮羽绒)。但再往南到了广东又没事,厚度可以解决一切,而且广东最冷也没那么冷。
先写到这里。有时间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