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首举“苏商”大旗:愿聚天下民企而助其成
发布时间:2025-03-31 13:01 浏览量:5
网上有个关于苏州的段子。
九十年代初,时任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先生飞赴中国,寻找理想投资地,几经实地探访、比较思考,李光耀的目光锁定苏州。
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开启一路狂飙,苏州也从这一趟百年难遇的跨国合作中获益匪浅,充分享受到了全球化的开放红利。
为什么是苏州?据说,当时新加坡方面考察古今之后,认为苏州不仅有江河交汇的地利,还有近悦远来的气场,有培养状元的文化底蕴,也能吸引人才移民投奔,苏州能育才也能聚财,因而数度繁华,屹立江南千载,始终长盛不衰。
3月29日,苏州用一场大会为故事加了注解。苏州举行了2025全球苏商大会,罕见高举苏商旗帜,引来外界关注。这场既是联谊会又是招商会,同时还是政策发布会的活动有哪些看点?我总结了以下几条。
一、苏州成为全球民企巨头向往之地
走进狮山脚下的会场,好孩子、波司登、金螳螂……活动现场展示的企业Logo自豪地迎接千余位苏商代表的注目礼;代数学家咖啡、李良济茶饮让你把苏州品牌捧在手心,感受会务周到和商业温度,嘉宾胸前的红围巾和定制胸章告诉你,这是一个喜气洋洋大会。
这场以苏商为主角的民营企业家盛会,让外界看到了苏州民营经济的实力,原来的外资高地,也是民企天堂。看看出席活动的名单,科创强企和产业大厂共聚一堂,商业资本和服务中介相邻而座,牌面拉满,哪个不是响当当的角色,公开报道中,世界五百强企业就来了好几家。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来了。
恒力从一家小纺织厂起步,2024年营收突破8700亿元,超越了华为。值得注意的是,陈建华在今年2月17日参加了中央高层组织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沙钢集团董事长沈彬也来了,1988年,从乡镇企业起步的沙钢整合德国超高功率竖式电炉等多个国家先进设备建成“亚洲第一炉”。2023年,沙钢生产的粗钢产量达4054万吨,位列全球第六、国内第四,民营企业第一。
大会中,北大清华出产学霸企业家也是分外亮眼。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翟晓铧在苏州奋斗多年,将阿斯特阳光带进了全球光伏行业第一梯队;北大学霸企业家袁建栋作为海外苏商代表上台致词。
2001 年,袁建栋从美国归来,创立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创新药、高端仿制药研发,企业于近年成功登陆科创板。
外界注意到,这些企业家团聚在“苏商”大旗下,但他们本人不尽然都是生在苏州、长在苏州,固然有人心怀乡土,选择以产业报国,或者白手起家,通过商贾致富,更多人则是从天南海北赶来,扎根苏州,在最美的时代做出了最好的成绩。
出席活动的立讯集团副董事长王来胜夸赞说,“苏州是名副其实的最强地级市,产业链强,营商环境优,城市格局大,在苏州投资布局我感觉很安心,也很有信心。”
尽管不是老苏州,但在苏州奋斗多年之后,王来胜深情表白,苏州已非他乡,苏州就是故乡。
以产业结缘,以事业为版图,苏州已是众多新老苏州人奋斗打拼的根据地,当外界看到民营企业家集体向苏州表白之时,换一个角度说,苏州何尝不是千方百计向企业家表白:
苏州愿聚天下民企而助其成。
二、苏州打造企业家最舒心的营商环境
苏州是育才聚财的福气之城,这已是参会企业家共识。为了赢得企业家们的信任青睐,苏州一直在努力,不敢有片刻停歇。大会的主题口号就是“苏州最舒心,同心创未来”。
在全球苏商大会上,苏州连放两个大招,出台了《苏州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和《关于加快集聚青年人才的若干措施(试行)》前者聚焦营商环境,后者关注青年人才,抓住了当前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看看具体内容,不得不说,苏州用心了。第一份文件,苏州从五个方面十五条措施入手,全面打响“苏州最舒心”营商环境服务品牌,其中有些措施可以用震撼来形容。
比如企业家普遍在乎的市场准入问题,苏州开门见山放在了第一条。苏州提出要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清零”,开展独资医院试点,苏州要优化提升企业迁移登记措施,推动跨区迁移便利化,推动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和重要应用场景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一视同仁,确保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为助力开办企业少跑腿,苏州明确提出了优化水电气网联合报装、重大项目建设审批等74项市级“高效办成一件事”,新推出“企业出海一件事”“工程渣土处置消纳”等场景建设。要求压减报送材料、压缩审批环节,要求各级政务服务网点在非工作时间,提供延时服务、预约服务。
这是一份创新求实的文件,很多措施关联当下热点,比如苏州作为全球产业枢纽,不仅要加企业引进来的服务,还要健全“护航走出去”综合服务,扩容“全球一小时法律服务圈”。
这是一份碰硬解难的文件。在打造稳定透明的法治环境方面,《方案》重磅承诺,归口接收审核异地公安机关赴苏办案协作请求,规范跨地域涉企刑事案件办理……畅通警企联络……换言之,有些针对企业家的“远洋捕捞”在苏州万万行不通,保护苏商合法权益,苏州不遗余力。
这是一份诚意十足的文件,从创新要素到人才聚集,从大企业研发投入到中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但有所求,文件都有周详务实的举措,重要的是这份文件的每个措施都有任务分解清单,以责任为压力,确保目标达成。
服务企业面面俱到,引进青年人才更是用心至诚,每个数字都是一个“小目标”。《关于加快集聚青年人才的若干措施(试行)》喊出了苏州的自我要求,每年要向青年人推出优质就业岗位30万个以上,苏州将对所有来职的年轻人提供累计最长14天免费住宿,给予最高2000元交通补贴。
苏州在青年人才身上花钱是大方的,在九条措施中,我看到的最高数字是“10亿”,苏州将设立青年人才创业基金,坚持“投早、投小、投新”。
总之,苏州的大目标是,打造青年人才就业创业首选城市。当然,更值得关注的是,苏州把两份文件和一张服务企业家的数字亲商卡作为伴手礼,发到了每一位嘉宾手上。
这是一份大礼,连同当天的大会都在呼应着苏州的表白,苏州不玩虚的,要把关怀民企进行到底。营商环境决定了城市产业大局,人才决定了企业发展之所需,产城人融合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又一个难点和痛点的解决过程。既然要同心创未来,苏州自然要知道企业家要什么。
三、苏州此时大举苏商旗帜深意何在
外界关注到了,苏商集体出镜,这在历史上为数不多。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是一次面向全球的苏商大会,同时对苏商的定义也没有固执于一域,而是呈现开放姿态。
这一点上,苏州和在场的企业家心有灵犀一点通。
有以下几个因素不容忽视。
第一、苏州民营企业升级焕新,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的一股力量,有了亮相的资本。
从参会民企大咖的介绍可以看出,苏州从全球制造基地向世界智造枢纽迈进。在参与全球竞争三十年后,每个企业都锻炼出了一身好本领,拥有领跑全球的技术资本等核心能力。比如亨通集团,这家企业的前身是负债120万元、濒临倒闭的吴江七都农机厂(拖拉机厂),企业创始人崔根良接手后将其转型为通信电缆企业。
通过技术合作与自主创新,亨通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光纤通信领域的领军企业。这一转型历程也被视为中国民营企业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科技产业升级的典型案例。
这样的案例很多,当苏州企业在每个赛道都在加速涌起高峰,苏州作为全球工业之城的地位也会水涨船高。以苏商之名把大家团结起来,可以进一步夯实基础,冲刺更高目标。
第二、苏州民企的下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了,苏州在这个时间点讲好苏商故事,传承苏商精神,十分必要。
近几年,苏州民营企业管理层开启换血进程,老一代退守,新一代掌门人迎风怒闯。观察中,绝大部分民企接班很成功,这些民企接班人是苏州走向未来的宝贵财富,他们中的大多数毕业于国内外名校,有非常之历练和非常之视野。
在大会中看到出生于1979年的沙钢新掌门人沈彬,拥有研究生学历,他特别提到沙钢近年来的数字化改革,外界认为傻大粗的传统钢厂正在打破数据壁垒,推动智改数转改革。
在大会的宣传片中提到,苏州龙凤金店的总经理唐梦潇曾是一名优秀外交官。2012年,她辞去外交部的工作,接手父亲创立的苏州老字号品牌“龙凤金店”,并将其发扬光大。
使命传承,靠一代代人的接棒努力,企业是个人的,但是创造的经济价值由全社会共享。民企接班质效,也为社会关注。在《苏州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中特别提到了“实施民营经济人士选育培优行动”、新一代民营企业家培养“新领航”计划。
第三、苏州凝聚苏商力量,也是在应对复杂的全球化竞争中抢占先机。
2025年开年至今,苏州举行了三场外界关注比较强烈的产业大会,第一场主打工业升级,第二场高举AI产业,第三场应该就是本届全球苏商大会。从工业到产业再到人,苏州视野中的目标越来越具体。在产业和科技的创新融合上,政府和企业必须双向奔赴。
苏州的民营企业总量和质量领先全国,截至2024年末,苏州全市拥有民营企业86.5万户,民营经济大约贡献了全市50%以上的经济总量、6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85%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据全国工商联统计,2024年,有25家苏州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2家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在全国位居前列。
成绩属于过去,苏州挑战未来,传统工业化红利快速枯竭,时代周期巨变已至,从技术到资本,从营商环境到创新要素均提出了新要求,AI之风燃遍世界,新一轮科技竞赛在全球拉开大幕,苏州政企各界都已了然,苏州要换打法了。比如原来企业家单打独斗的事,未来将是集群作战做、体系作战、融合作战。
在大会上,来自北京的苏商代表太盟中国董事邱中伟高调宣布中国总部将放在苏州,统筹管理境内资产管理业务,并计划引入优质总部类产业项目资源,助力苏州打造私募股权投资新高地。
邱中伟说,投资苏州就是投资未来。这也是苏州召开苏商大会的要旨所在,只要投资苏州、爱上苏州,你就是苏商,苏州愿意倾其所有,助你成功。
千山对一月,万户尽皆春。这就是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