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世昌袁珍虎:科技为犁,利他为壤,从苏北饲料厂到中国农牧食品链的破局者
发布时间:2025-05-23 18:12 浏览量:7
在中国农牧业的激荡浪潮中,江苏世昌农牧集团如同一艘稳健的巨轮
——从1995年苏北的一家饲料厂起步,到如今构建起“饲料、动保、养殖、食品”全产业链的生态型集团,年产能突破百万吨,手握139项国家专利,它用30年时间诠释了何为“科技赋能产业,利他成就长远”。而掌舵人袁珍虎,这位扎根农牧行业四十载的企业家,既是脚踏实地的“老农人”,也是敢为人先的“创新者”。
从骑着自行车推销饲料的初创艰辛,到带领企业登陆新三板、登陆央视舞台的辉煌时刻,他始终将
“利他”二字刻入企业基因,让世昌的成长与中国三农事业的脉动同频共振。他更是躬身育才的“引路者”,作为南京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
7所高校的客座教授,以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团中央“创青春”全国赛的评委和“中国青年创业导师”,袁珍虎始终站在产、学、研的交汇点,为行业育人才,为青年创业者搭桥梁。本期,苏商全媒体
对话袁珍虎,聆听他如何以科技创新破局、以全产业链织网、以家国情怀立心,在时代洪流中书写一家民营企业的担当与远见。从无到有,筚路蓝缕
1984年,19岁的袁珍虎从淮阴农校牧医专业毕业,带着对农牧业的一腔热忱踏入行业。
彼时的中国农村正经历改革开放的巨浪,他敏锐地察觉到,规模化、科技化的农牧产业将是未来的方向。1995年,徐州正昌饲料有限公司诞生,开启了世昌集团的创业篇章。
早期的创业之路充满艰辛,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市场竞争激烈,袁珍虎带着团队跑遍苏北的养殖户,用一辆旧自行车驮着饲料样品挨家推广。“那时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做好产品,让农民信任。”他回忆道。凭借过硬的质量和真诚的服务,徐州正昌迅速打开市场,成为当地饲料行业的标杆。
2005年,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世昌产能不足,于是开启了工厂扩建之路,逐步扩大生产规模。2006年,淮安正昌饲料公司投产,产能翻倍,标志着世昌从区域企业向跨区域集团迈进。
2015年,袁珍虎敏锐地察觉到,单纯做饲料难以满足企业长远发展需求,必须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经过深思熟虑,他将目光投向水产养殖领域。江苏水域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水产养殖的天然优势,而当时国内水产养殖尚处于发展阶段,潜力巨大。世昌立足本土,以盐城周边丰富的水面资源为依托,投身水产养殖,专注于龙虾、螃蟹等特色水产,紧跟地方经济发展潮流,服务于淮扬菜美食之都对优质食材的需求。
也是在那一年,世昌在新三板挂牌,引入资本力量,加速全产业链布局。2020年,世昌入选《中国品牌故事》,央视纪录片《时和岁丰兆世昌》全球播映,品牌走向国际化。
30年,世昌从一家饲料厂发展为年产能超百万吨,旗下5家子公司、4大产业板块协同发力,成为长三角农牧产业链的领军者。“每一步转型都是为了解决行业痛点,从‘吃得饱’到‘吃得好’,我们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袁珍虎说。
科技创新,驱动稳健增长
“农牧业的未来在科技,没有创新力的企业注定被淘汰。”这是袁珍虎常挂在嘴边的话。
“技术出身的老板,最懂科技的价值。”这句话在袁珍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1980年,袁珍虎考入淮阴农校牧医专业,在校期间,他系统学习动物营养、疾病防治等课程,钻研国内外前沿技术。毕业后,袁珍虎在畜牧场学习技术,这一学就是7年。“那时我就明白,农牧业要突破‘靠天吃饭’的局限,必须靠科技。”他回忆道。
这种科技基因,从世昌创立之初便刻入企业骨髓。1995年徐州正昌成立时,国内饲料行业尚处于粗放阶段,袁珍虎却力排众议,引入瑞士布勒的膨化设备,并建立“先自用、再推广”的产品验证机制。他还引进近红外光谱仪、酶标仪等高端检测仪器,可快速、精准检测氨基酸、霉菌毒素等重要指标。
“农民的钱是一分一分攒的,饲料若没经过自家养殖场检验,绝不能卖给客户。”这种近乎执拗的技术敬畏,让世昌在苏鲁豫皖快速树立口碑。
如今,世昌拥有一支由博士领衔的技术团队,依托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断探索前沿技术。截至目前,累计获得139项国家专利(含20项发明专利),参与30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科技实力在业内堪称“断层领先”。
这些专利技术涵盖饲料配方优化、养殖技术创新、食品加工工艺改进等多个领域。在饲料研发方面,针对不同水产养殖品种,开发出螃蟹料、龙虾料、青虾料等特色产品;在养殖技术上,通过自主研发,突破多宝鱼等特种水产养殖技术难题。
在科技兴业这条路上,袁珍虎主要有三大支柱:
一是产学研深度融合:世昌与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十余所国内外机构合作,聘请国际专家担任顾问,攻克功能性饲料、尾水处理等技术难题。二是智能化生产:在世昌的生产车间中,采用机器人码包、近红外光谱仪检测等工艺,确保产品品质“零误差”。三是生物技术突破:世昌通过研发酶制剂、发酵饲料等产品,使畜禽鱼发病率降低30%,养殖效益提升40%。
以“膨化饲料”为例,世昌通过超微粉、内外喷涂等工艺,将饲料转化率提高至行业顶尖水平。2022年,世昌饲料因“养殖回报率高、品质稳定”被授予“国货优品”。“科技是世昌的永动机,它让我们在30年里始终保持着稳定增长。”袁珍虎坦言。
袁珍虎深知,科技创新的背后是人才的支撑。世昌积极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如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中国水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借助外部专家智慧,提升企业研发实力。同时,设立院士工作站,吸引高端人才入驻,为企业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凭借科技创新,世昌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实现了稳健增长。不仅在产品质量上远超同行,还不断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旗下五家企业中有三家获此殊荣,这在传统农牧行业实属罕见,彰显了世昌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卓越成就。
全产业链布局,与经销商共生共荣
“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产业链竞争才是未来。”袁珍虎早早布局“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上游与益海、中粮等顶级供应商合作,中游自建4000亩养殖基地,下游拓展食品加工与销售网络。这一模式不仅降低了成本,更让世昌牢牢掌握品质话语权。
世昌集团以饲料为根基,逐步向上下游拓展,构建起完整的全产业链。从饲料生产、动保产品研发,到养殖基地建设、食品加工销售,各环节紧密相连、协同发展。这种布局不仅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还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共同富裕的实践在世昌有了具象化体现:
在经销商赋能方面,在山东临沭县,经销商于占洲与世昌合作26年,凭借“饲料+兽药+技术指导”一站式服务,带动当地养殖户户均利润增加万元以上。在养殖户扶持方面,扬州高邮的泥鳅养殖户赵文,在世昌的技术支持下创下“5亩塘产鳅31吨”的行业纪录。在产业链反哺方面,世昌与洪泽湖国家级良种场合作,推广抗病四大家鱼新品种,帮助养殖户亩产突破3000斤。
在世昌的发展过程中,经销商扮演着重要角色。世昌与众多经销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部分经销商合作时长超过30年。世昌通过为经销商提供优质产品、市场支持和培训服务,助力他们在市场中立足。经销商借助世昌的品牌和产品优势,拓展业务,实现自身发展。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了世昌产品的市场推广,也带动了经销商群体的共同富裕。
“世昌的使命不仅是赚钱,更是让产业链上的每一环都受益。老百姓挣钱了,企业就发展了,这也有社会价值。”袁珍虎表示。
转型食品赛道,服务美好生活
“未来某一天,世昌农牧可能会改叫世昌食品。”袁珍虎轻叩桌面,语气中透露出战略家的果决。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实则是他对集团未来二十年发展的深远谋划——从“幕后”的农牧供应链巨头,转向“台前”的食品消费品牌,让世昌从田间塘口直接走进千家万户的厨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饮食需求也从“吃饱”向“吃好”转变,更加注重食品的品质、健康和安全。袁珍虎敏锐捕捉到这一市场趋势,将目光投向终端市场:“老百姓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出健康、吃出品质。”
2020年,世昌成立江苏三新食品公司,推出“小富桂”系列冰鲜鳜鱼、调理鲈鱼等产品,年加工能力达1000万条。
“小富桂”鲜冻鳜鱼,采用先进的低温冷冻技术,在-46℃以下急冻后于-18℃以下储存,锁住鳜鱼营养与水分,真空包装确保品质稳定;世昌的“苏式”臭鳜鱼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通过低温恒温发酵,优化风味,使其更符合大众口味,且全部选用新鲜活鱼,经过三净工艺处理,安全健康;调理加州鲈鱼,新鲜活鱼宰杀后低温腌制调理48小时,再冷冻储存,保障了鲈鱼的营养与口感。
这些产品一经推出,便凭借优良品质和独特风味,赢得了市场青睐,远销上海、北京、内蒙等14个省市。
“淡季缺货、流通难题一直制约着行业发展,世昌通过技术创新,这些问题正被慢慢解决。”袁珍虎说。
在转型过程中,世昌注重产品研发和创新。例如,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研发含有DHA的饲料,用于生产DHA鸡蛋和DHA鱼虾。DHA具有软化血管、减少神经退化等功效,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这种功能性食品的推出,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也为世昌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
在袁珍虎的规划中,食品板块将成为集团新的增长极:“未来五年,我们要让世昌的食品走进千万家庭,成为健康生活的代名词。”而潜在的更名计划,正是这一野心的注脚——当“世昌食品”取代“世昌农牧”,不仅意味着品牌从B端向C端跨越,更标志着全产业链的终极闭环:从一粒饲料到一块鱼片,世昌将全程掌控品质与价值。
利他之心,成就百年世昌
采访尾声,袁珍虎翻开《世昌文化手册》,指着“利他”二字说道:“这是世昌的根。利客户、利员工、利社会,企业才能走远。”
“利他”是世昌企业文化的核心。袁珍虎认为,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不能仅仅追求自身利益,更要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创造价值。世昌将自己定位为社会大机器中的一个零件,致力于解决几十万人的养殖问题,通过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帮助养殖户增收致富。
这种价值观渗透在世昌的每个角落:比如积极参与行业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每年投入千万开展养殖培训、抗疫救灾时带头捐款捐物、与高校合作设立“世昌奖学金”……“我们的目标是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袁珍虎目光坚定。
展望未来,世昌计划在3 - 5年内将产量规模翻倍,从当前的5亿元提升至10亿元。袁珍虎表示,世昌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深耕食品领域,不断推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将中国优质农牧产品推向世界。
三十载风雨,袁珍虎带领世昌从苏北小厂成长为行业龙头,靠的是对科技的敬畏、对产业链的深耕,更是一颗利他之心。正如世昌的广告语——“选择世昌,世代昌盛”,这位企业家正用行动诠释:让更多的人走向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来源 | 通商荟
作者 | 顾露露
重磅头条:2025(第十八届)苏商领袖年会 / 2025苏商数实融合大会 /2024(第十一届)苏商发展大会 / 2024首届苏商全球化战略峰会/ 2024(第十七届)苏商领袖年会 / 2023(第十届)苏商发展大会 / 2023苏商先进制造业发展峰会/ 2023苏商上市公司峰会 / 2023(第16届)苏商领袖年会 / 2021(第九届)苏商发展大会 / 2021(第15届)苏商领袖年会 / 2021吾道讲坛(春) / 工业互联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论坛 / 2020(第八届)苏商发展大会 / 2020(第14届)苏商领袖年会 / 2020苏商学院·吾道讲坛 / 首届新工业革命策略峰会/ 2019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 制造业名城市长论坛 / 2019数商大会 / 2019(第13届)苏商领袖年会 / 2018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 2018(第六届)苏商大会
苏商讲坛: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 /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 / 华夏基石彭剑锋 / 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 / 苏商智库成志明 / 汇川技术朱兴明 / 南钢黄一新 / 华朋钱洪金 / 江苏新潮创新投资集团王新潮/ 达海控股耿裕华/ 中南控股陈锦石/ 攀华李兴华 /莱克电气倪祖根 / 沙钢沈文荣 / 红豆周海江 / 徐工王民 / 金箔江宝全 / 远东蒋锡培 / 英达科技施伟斌 /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 / 对话牟其中 / 亚洲知识管理协会院士陆德 / 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 /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 / 南京大学教授钱志新 / 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 / 吉利李书福 / 格力董明珠 / 亨通崔根良 / 扬子江船业任元林 / 扬子江药业徐镜人 / 波司登高德康 / 南京大学范从来
商会活动:走进灿勤科技/ 走进天加集团/ 走进华昌化工/ 走进九洲投资/ 走进新霖飞 / 走进视源股份 / 走进江南实业集团 / 走进友达光电 /走进梅山钢铁 / 走进江苏金峰集团 / 走进泉峰集团 / 走进中兴智科 / 走进华朋集团 / 走进万帮数字能源 / 走进今世缘 / 走进汇川技术 / 走进达海控股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