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代工之王:三个失业中年,如何把Nike 装进一件羽绒服?

发布时间:2025-07-20 06:22  浏览量:1

越南的夏夜,停电的车间里

1995年,三个失业的台湾中年——杨文贤、蔡石屏、吴朝笔,揣着凑来的900万新台币,一头扎进越南古芝的荒草丛中。

当时本地工人月薪45美元、雨季断电是常态,而他们却打着手电筒摇着蒲扇,在闷热厂房里讨论未来:“要做,就做最难啃的生意!”

一年后,吴朝笔闯进Nike越南分公司大门,请客户来看厂,看产线、讲工艺、报瑕疵率。并且承诺:“你要多少产能,我就给你多少产能。”

诚心打动了客户,Nike点了头,给25万件羽绒服,682万美元首单,让广越一脚踩进羽绒服这个“服装界珠峰”赛道。

一、

2005年,创业第十年,广越几乎被“掐住喉咙”。当时Nike吃下其九成产能,因工厂交货不及时,突然宣布撤单。

于是乎,厂线濒临停工,工人面临裁员。吴朝笔连夜飞往欧洲,两周跑遍8个城市。

“Reebok和PUMA接了我们的求救信号。”他回忆道,“但代价是:三个月内达到他们的验厂标准。”

广越车间彻夜亮灯:100多个打卡钟装遍全厂,只为确保5000名工人15分钟精准疏散;公司进行精益化改造,生产线效率提升30%。四个月后,新订单填满产能缺口。

这场生死劫让吴朝笔顿悟:“代工厂的命脉,是让客户离不开你。”此后十年,广越发奋图强,连下三城:

1. 技术军火库:自建羽绒原料厂“尚弘羽絨”,从洗毛、杀菌到充绒全链条掌控,原料成本直降15%;

2. 专利攻城锤:激光打孔、热压绗线等23项专利傍身,Nike的Aeroloft(激光孔保暖技术)、The North Face的Thermoball(湿暖纤维)等“黑科技”订单尽收囊中;

3. 全球棋盘:越南2万人大厂稳坐主力,罗马尼亚厂攻欧洲奢牌,约旦厂吃美国免税红利。

而当2015年Nike重返广越时,发现Adidas、Patagonia早已驻扎车间,昔日“备胎”已成供应链王牌。

二、

2022年初,海外疫情肆虐,广越却干了两件“逆势”大事:

-- 越南隆安工厂缝纫机轰鸣,为加拿大鹅赶制冬奥系列;

-- 浙江嘉兴工厂28条智能线全开,电子屏闪烁:“瑕疵率0.8%,交期倒计时7天”。

“当时欧美门店全关,但仓库里我们的羽绒服堆到天花板。”工会主席钱志强笑着揭秘,“羽绒服是季节期货,冬天卖的衣服夏天就得存好!”

更狠的是全球化产能“挪移术”:

-- 国内疫情封控时,越南厂2万人接力完成Adidas急单;

-- 欧美物流瘫痪时,罗马尼亚厂72小时直送Burberry柜台。

2022年8月,单月营收冲上25.59亿新台币创历史新高,年暴增77.49%。连巴黎奥组委都找上门,2024年开闭幕式羽绒服,正在广越车间激光裁剪。

三、

当Lululemon把瑜伽服订单交给广越时,行业哗然:一个羽绒服代工王,懂什么弹力速干?

“我们早把‘羽绒技术’榨出油了。”技术总监举起一件样品:“Patagonia的Nano Air要求保暖又透气,我们研发的纳米分区填充法,挪到瑜伽服上就是降维打击!”

2023年,Lululemon首批夹克订单交付;2024年瑜伽系列量产,广越的“跨界王牌”再添一张。如今其产品矩阵中:羽绒服占32%,树脂棉服27%,针织运动服飙至15%,淡旺季壁垒正在融化。

走进广越古芝工厂,总经吴朝笔仍爱抹汗查线。他抓起一件羽絨服袖子,说道:“50道工序,少一道都不够暖。”越南烈日穿透铁窗,照在他球鞋沾满绒絮的鞋面上。

回想当年三个中年人在手电筒光下,画下第一件羽绒服草图时,他们点燃的火种,烧穿了代工厂的宿命,也照亮了寒冬里每一寸向上的野心。